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2023-08-27 05:39李高平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信息

李高平

一、前言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趋向于事前预算与管控方面,如此才能更为灵活地应对当前企业发展的全新挑战。同时,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和优化预算管理机制与企业实际业务管理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了越发明显的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业财融合背景下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针对当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业财融合的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文章对业财融合及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相关概述,分析了当前企业在业财融合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相关优化对策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提高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业财融合的深入进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二、业财融合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特点分析

在许多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仅仅是进行对财务数据的收集、统计,缺乏对其他部门数据信息重要性的深刻认知,进而未能将业务数据融入到财务管理当中。财务部门唯有对各个部门经营管理数据的全面收集与深入分析、归纳、总结,才能实现对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真实、全面反映。所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结合企业战略规划与管理目标制定较为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发展方针,这也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关键。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的价值,根据具体的战略规划对全面预算进行合理编制。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企业发展的具体方向,按照企业的发展方针与目标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实现高效的业财融合。其次,需要加强对当前业务发展存在的短板进行分析,不断拓展、开发新的业务。企业的经营价值最大化需要实现对企业业务经营情况全面掌握,并且分析当前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创收效益,不断加强对市场的创新,结合有效地业财融合,充分展现出企业发展的市场价值。企业管理人员借助财务报表等相应的数据反馈,能够有效掌握企业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实际的业务情况进行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开发更具经济价值的业务,避免企业资源在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中的应用与浪费。再者,企业需要加强对多个业务之间的有效衔接。企业的实际管理并不是只对某一项单一业务的管理,而是站在企业发展全局,提高对各项业务的综合管理能力,对各项业务进行有计划的开发。然而,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许多细节。对此,企业须围绕战略发展,实施有效的业财融合,借助财务管理来实现对各项业务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在进行业务重组过程中,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2]。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行业及政策发展环境变化的高度关注,结合发展实际进行管理上的灵活调整,尤其是需要按照市场变化,对业财管理模式进行合理调整,更好地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换言之,企业的业财融合需要进行动态化的预算管理与控制,以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同时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对业务进行不断优化调整,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需求,占据市场竞争优势。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业财融合背景下,新时代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推动战略规划实现有着较为深远的价值。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作用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推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效融合,实现信息数据与资源的高度共享。结合企业战略发展,對财务数据的正确性进行研究分析,有效评估财务风险,更好地为业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保障。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管理,能够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有效保障[3]。其次,有助于企业管理实现精细化。基于业财融合思想理念,企业能够有效推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信息结合,实现对各个部门数据的综合统计与分析应用,构建形成高度共享的信息体系,为企业构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结合对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合理梳理,制定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决策,不断推动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企业业财融合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此外,还有助于引导全体员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业财融合理念当中,实现对企业财务与业务的综合性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提高其为企业奉献的主人翁意识,也有助于企业对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以及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项目的合理性。

四、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业务链与价值链的融合困难

企业业务链与价值链难以实现充分融合,是当前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较大困难。对此,企业的财务部门需加强对企业预算承载能力的关注与提升,加强对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各个部门对于部门业绩的完成情况与发展方向都较为重视,进而出现抢占企业资源的现象,导致了企业整体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这也是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较大矛盾的重要原因。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配合,不能实现对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分配,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甚至会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同时,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思想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思想上的适配性不足使得企业在业务预算划分方面的精细化水平较低,不能实现对业务细节的有效追溯,大大提高了财务预算的整合难度[4]。除此之外,在业务预算方面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对预算的编制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在编制的内容审核方面缺乏全面性,使得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与作用发挥受到了严重限制。

(二)预算编制无法那种具体业务需求

企业的预算编制与具体的业务开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与实际的业务开展进行有效适配,是当前企业业财融合下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面临的重要问题。增量预算、定期预算等,是企业现有预算管理方法中较为常用的两种方式,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相对固定的预算编制当中,结合对常规的、历史的信息进行参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业务数据增加相应的预算模块,或者是结合历史数据情况对预算进行简单的增减。这样的预算编制方式,不但会消耗较大的时间成本,同时无法实现对预算相关信息的全面结合,进而导致了企业各项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当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条件与行业市场等外部环境产生较大变化时,传统单一的预算编制方式会导致实际预算实施的较大偏差,不但无法保障预算的全面性,同时也会降低预算实施的实际效果,不利于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费用预算模式较为粗糙

就当前企业费用预算的方式而言,多采用增量预算编制为主,在选择基本信息过程中也大多是在以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缺乏对企业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的分析研判。甚至有些企业在费用预算方面的方法较为简单,仅仅是对企业以前的信息质量进行复制、参考,采用建设单向的信息传递表格的方式来为财务管理与预算提供相应的信息,缺乏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高度共享。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沿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各项业务费用的评估与预算,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合,使得预算问题与预算错误发生的概率大幅增加,不利于全面预算在业财融合中的有效推进与顺利实施。

(四)各部门各自为政

许多企业为针对信息管理与流通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企业具备价值的信息未能在企业整体中得到有效流通,信息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挖掘。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方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信息的应用效率无法得到得到有效保障。加上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互不干涉,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重要作用。并且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在数量与质量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存在有其他职位人员兼任管理会计工作的现象,对全面预算的实施造成了严重限制。一些部門仍然采用人工进行业务信息、财务信息收集、统计、处理的方式,数据处理的专业性、处理的深度不足,对预算编制的全面性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导致预算管理的较大失误,影响了企业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

五、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要点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思想

企业业财融合模式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关键是要在企业整体上树立起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对此,企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业财融合管理需求,在企业全体范围内宣传贯彻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重要性,确保全员参与,实现高度的部门协调合作,做好充分的全面预算管理准备。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专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由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小组成员,全方位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实施事宜,确保各个部门、人员充分参与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当中[5]。同时,需要结合企业战略规划,进行企业资源与预算管理结构的融合,优化企业资源调配,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协调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使其在传统繁杂的财务统计、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发挥预算管理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且围绕信息化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为核心实现预算管理与企业业财融合的有效结合。借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等进行统一化管。通过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平台,为各项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对此,企业需重视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例如,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对各个部门的项目预算的自动统计,确保数额的全面、准确,提高预算的优化调整效益。此外,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接收、掌握市场、政策的变动信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强化风控能力

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先导作用。结合企业综合发展目标,加强企业财务与业务的紧密联系,并建立形成高效的预算管理反馈制度。财务部门需加强对业务经营情况的密切关注,对预算过程进行合理调整,更好地保障预算管理的真实、准确,发挥预算管理的建设作用。全面预算的实施要求业务部门需要向财务部门进行信息反馈,确保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实时、同步更新,便于财务信息的统筹以及预算执行的成效评估。结合对半年数据调整与特别数据调整相结合的方式,调整和规避预算实施偏差,实施动态化的预算流程,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水平。

六、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环境

业财融合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以此降低企业各个部门信息融合、传递、共享的成本,避免数据不统一、不全面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融合、传递与衔接成效,更好地为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提供全面有效、真实的信息保障。例如,引用商业报告语言,完善企业信息库,实现高度的信息集成,以标准化的业财信息设置,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推进业财融合深层化,提高业财融合下全面预算实施的有效性。

(二)强化预算管理体系综合思路

依托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平台,设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结构框架,结合企业业务经营模块,对业财融合的信息进行分层处理,构建完善全面的信息源。按照商业报告语言进行信息的加工、传递、融合,形成集财务信息、内部流程、业务信息等为一体的预算管理结构,提高业财融合的有效性。

(三)优化预算管理环节

首先,优化预算编制。结合具体管理内容,确定合理的预算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并对预算实施方式与考评目标进行统一。在明确预算编制指标的基础上优化预算结构流程,根据不同的部门及影响因素,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明确部门预算管理职责。其次,优化预算执行与管理。业财融合模式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重视加强预算执行与效果反馈,切实落实有效方案提高预算管理效果,充分发挥其监督约束作用。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预算管理时效性,需加强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企业战略与核心价值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全面考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平衡,避免资源失衡,加强预算实施审批,调整预算信息与业务管理的融合性,分解和落实预算执行指标。此外,还需优化预算考评。加强业财融合的全面预算管理考评,需要衡量和保障预算评估成效,结合对财务、业务预算考核指标的综合考虑,确保预算考评的公平、公正、客观,实现统一、有效的预算考评,更好地保障全面预算实施的有效性。

七、结语

综述可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较为常用的工具,是企业提高内控水平与强化核心竞争力量的重要措施。但是,许多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导致全面预算实施与企业的业务开展、管理发生脱节,影响了企业的财务、业务管控效率。面对这样的发展情况,加强业财融合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整合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全新趋势。对此,企业需基于业财融合视角,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定有效的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与实施方案,切实推进各项预算管理工作,为实现高效的业财融合提供有效保障,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用

[1]晋方波.业财融合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J].中国产经,2022(07) :132-134.

[2]周玉梅.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措施[J].商场现代化,2022(02):134-136.

[3]耿昕.业财融合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03):45-47.

[4]丁顺英.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2(01):67-68.

[5]柯云虾.业财融合背景下国有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J].中国集体经济,2021(32) :40-41.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信息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融合菜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