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心
——20世纪胸针艺术

2023-08-28 09:3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稿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3期
关键词:胸针人造珠宝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稿

铭,刻字于器,或颂扬功德,或鞭策自勉,或镌纹留名。在这层含义上,Vintage胸针的“打标”正可谓之“铭”,记录着配饰珠宝品牌的管理架构、生产制作信息以及不同系列的特有标识和视觉考量,映射出品牌各个阶段的发展面貌。同时,这些印记亦是颇具历史意义的收藏参照。

铭,抒怀于器,感念于心,永志不忘。作为最“贴心”的艺术,胸针可谓“刻器铭心”的最佳代言,在时代洪流与个性解放交织的20世纪,Vintage胸针的发展对于珠宝设计的材质及观念皆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打破了时尚与奢侈的限界,彰显着佩戴者的内在觉醒与生存态度。

胸针的雏形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用于兽皮的燧石束扣,真正意义的胸针则出现于青铜时代,主要形式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青铜扣针(Fibula),多饰以宝石、琉璃和珊瑚等材质,之后逐渐发展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配饰并“入侵”高级珠宝,除常规形式和用途之外,亦可作为纽扣、襟扣、领扣、裙夹,以及凸显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帽饰等类型。20世纪的胸针艺术发展聚焦于特定历史阶段育成的品类,即本展所呈现的作为配饰珠宝的vintage胸针,历经了材质、技术、风格、观念的全方位转向。

相对于高级珠宝(Fine Jewelry),人造珠宝或称配饰珠宝(Costume Jewelry)特指以合金、纯银、黄铜等材质替代贵金属材料,以莱茵石、琉璃、树脂等人造材质替代天然宝石制成的配饰,其价值并未受制于原料贵贱。人造珠宝于20世纪初期崭露头角,虽曾被冠名“伪珠宝”,甚至被反对者视为毫无投资和收藏价值的“旧货珠宝”(Junk Jewelry),但又并非“高仿”,其含义几乎等同于时装配饰,为日常穿搭锦上添花。“Vintage”一词可阐释为“优质的、佳酿的、典型的”“优雅的、复古的、老式的”“特定年份的、珍藏的”等多重含义,而Vintage胸针特指时间跨度约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由配饰珠宝品牌使用替代材质和人造材质、以高级珠宝技法制作的胸针配饰。这里的“vintage”取义则近似于“复古的”“特定年份的”“值得珍藏的”。

本次展览分为“颤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镶心花”“绽放心火”“叛逆心潮”“风尚心流”六个单元,共展出Vintage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1张原版海报及原版设计稿、专利书等纸本文献资料,同类主题的大型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展览囊括了诸多著名Vintage配饰珠宝品牌,包括:翠法丽(Trifari)、科罗(Coro)、布歇(Boucher)、西纳(Ciner)、施莱纳 (Schreiner)、米莉亚姆·哈斯克尔(Miriam Haskell)、克莱默(Kramer)、马泽尔(Mazer)、佩尼诺(Pennino)、艾森伯格(Eisenberg)、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琼·里弗斯 (Joan Rivers)、西莉亚(Cilea)等,以及迪奥(Dior)、香奈儿(Chanel)等活跃至今的国际时尚品牌。这些展品甄选自Vintage胸针藏家郑莺燕女士多年的珍藏,时间从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数量可观,风格类型多样,其中不乏经典套系及完整海报组,时间跨度亦完全覆盖Vintage胸针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得益于此,本展方可在这批珍贵实物的基础之上,梳理出完善而聚焦的展陈脉络,以呈现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颤抖心光

蛰伏心底的绿光,

穿越喧嚣年代纸醉金迷的河堤;

锡铅合金的粗拙,

与加饰珐琅的明媚表里相映;

幻境高墙的捷克水晶,

勾勒出低调迷人的褪色线稿;

大萧条的余波,

惊扰着白银镀铑造就的颤抖花枝……

19世纪末,欧洲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扩张,进一步引发了设计观念的变革。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提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表现出高度理想化的艺术改良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化和大众化倾向,从审美的高度将手工艺推向工业化的对立面。一方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以及商品化的流通形式促进了近代设计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怀旧情绪苦苦维系着高格调的美学追求。20世纪初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打破了宫廷定制传统,日用设计获得空前发展,为大众审美的飞跃厚植沃土。资产阶级新贵崇尚传统元素、追寻典雅风格的殷切诉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珠宝设计师在开辟进路之前的躁郁。在装饰艺术运动兴起的“喧嚣年代”,美国历经了城市化和生活观念的剧变以及消费主义的冲击,经济、技术、文化快速成长,爵士乐大放异彩,“迷惘的一代”自我救赎。在“大萧条”与现代主义运动的夹击中,高级珠宝品牌设计师陆续出走,进入新的领域延续梦想。装饰艺术风格在工业生产与传统手工艺之间寻求平衡,在人性化与机械化之间挣扎存活。锡铅合金、铜铅合金、铅制玻璃成为制作配饰珠宝的重要原料,白银镀铑、合金镀铜的外衣呼应着这个年代浮华而迷人的表象,衬映着晶莹剔透的“水果沙拉”,也点亮了可拆卸的“二重奏”(“双夹”)和富于动感的“颤抖兰花”,恰如在时代咆哮中不衰的信念与不灭的心光。

暗夜心芒

普罗维斯登的琉璃变身琢面莱茵;

战争谣言下越战越勇的标准纯银;

人造珠宝流淌着精致的璀璨泪滴;

至暗时刻闪耀着永不褪色的合金

……

穿越火线,撼动心涧,

治愈着间歇衰竭的神经。

欧洲珠宝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放缓了步履,美国生产商大肆插手市场,人造水晶错步上前,合成树脂大行其道,时装配饰与人造珠宝开始摆脱了造假的标签继而吸纳万人拥趸,凸显着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交的活跃度。二战之后,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和国家重建中,设计领域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冷战”初期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开始进入抵抗阶段,美国为适应大众群体趋于成熟的消费心态,愈发重视品牌的视觉身份和受众范围。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巨大变革,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行为方式以及生活追求等方面发生了根本转变。二战期间的人造首饰开始大量使用标准纯银,一些前所未有的材料开始在珠宝设计中崭露头角,比如二战中用于制造战斗机挡风玻璃的有机塑料(透明合成树脂),从而得以孕育出果冻兰花、果冻肚皮等创新材质与顶级设计的合璧之作。在这最黑暗的年代,布歇(Boucher)孵化着惊艳至今的珠光珐琅百鸟,翠法丽(Trifari)研制出“永不褪色的合金”(Trifanium),时代造就了鼓舞人心的爱国胸针(“甜心胸针”)……迪奥(Dior)引领的“新风貌”占据着优雅潮流的高地,撼动了工装与时尚的联姻。然而,好品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时髦女郎并未一味屈服于势头强劲的“新风貌”,而是以前所未有的自我认同打破了“奢侈”与“时尚”的边界。

密镶心花

与时俱进的优雅,

不卑不亢的温柔,

呐喊与积淀同在,

释放与内敛共生。

经典永不过时,生命常存常青。告别二战阴霾的20世纪50年代归于静好,成为时尚界最优雅的时期,也是最后的优雅时期。被压制的觉醒之心彻底冲破了高级珠宝的精神囹圄,怀揣着知性审美的上进灵魂击碎了梦幻橱窗前的狼狈早餐,人们开始追寻可承受范围之内的奢华与超越阶层的完美装扮。萌发于20世纪30年代的“计划废止制”在50年代的汽车领域蔓延至商业设计的细枝末节,用毕即弃的消费观和淘汰机制刺激着人们膨胀的虚荣心。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原料配给,为珠宝产业和品牌代工提供了合理路径。克莱默(Kramer)和施莱纳(Schreiner)开始崛起,翠法丽(Trifari)、布歇(Boucher)、科罗(Coro)、米莉亚姆·哈斯克尔(Miriam Haskell)等配饰珠宝将时装趋势纳入考量,同样,时尚品牌也会在衣领和胸口处做出别具匠心的设计以便安置配饰。胸针设计忠于传统而又并未受制于此,为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使尽浑身解数。马眼石、变色石、牛奶石、婴儿牙、密镶大花、立体褶皱……一切尽显典雅华美、高燃炫目,无畏繁复。

绽放心火

被抛弃的,

才是时尚。

被选择的,

早已出局。

几乎与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同步,调侃高级珠宝的“反珠宝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高调现身,时尚开始追求随性与偶发。摇滚乐、迷你裙、波普艺术、存在主义一并袭来,与极端的生活方式配套,人们热拥着烟花时代前所未有的自由。从文学到哲学,从时装到时尚,一切都追求标新立异和史无前例。这个时期的胸针设计果敢、高调、错乱,冲破了身份标识和阶级限定,在社会洪流与理想主义的冲击和对抗中绽放花火,燃烧欲望。横空出世的克莱因蓝和荧光橙撞色于海洋生物的躯壳;合金镀金的各式花车联手戏谑50年代最后的典雅;松石镶嵌已长大,与游刃有余的马赛克相爱相杀;怀揣着无拘无束的热情,十二月花、鸟兽青花、流苏烟花一并盛开,甚至来不及流行便已成为过去。

叛逆心潮

恰如其分的招摇,

恰到好处的浮夸,

适性任情的前卫,

适以相成的放飞。

1973年与1979年爆发的能源危机接连向世界发起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亦随着波动。在历经初度放飞的60年代之后,70-80年代的时尚成为社会风潮与个性解放的复合体,各种人造材料闪亮登场并被赋予更为主观的审美价值。时尚观念彻底放飞,首饰设计完全破圈,绳结、桌椅、刀叉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胸针的表现意象,瘦身、整形、美容、美甲与自我挑衅式的时装配饰相伴相随。一方面,被视为品味丧失的70年代以及审美错乱的80年代充斥着破洞牛仔服、亮片紧身衣、阔腿裤、皮夹克、荧光衣以及大号树脂耳环各类奇形怪状的配饰;另一方面,高档服饰品牌以及明星艺术家开始力挺休闲风格,独树一帜的日本时装闪亮登场,强化了性别模糊和身体解放的苗头。随性穿搭与人造珠宝相得益彰,素色与撞色混杂登场,设计师品牌甚至争相开发配饰副线。80年代对于Vintage胸针的推崇卷土重来,成为社会名流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甚至成为彰显个人态度和政治隐喻的媒介,一路走来饱受争议的人造首饰彻底翻身。地域风情、街头风格、复古风潮交织混杂,天马行空的设计层出不穷,恰如其分的招摇和恰到好处的浮夸成为时尚准则。

风尚心流

天真不可小觑,

人造乐此不疲,

风尚瞬息如流,

时尚支离破碎。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资讯爆炸的恐慌与不安,知之甚多与不明所以相生相依,现实中塞满了“人造”的一切。过往逾半个世纪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几乎所有风格一并作废,分裂、再现、重生。琼·里弗斯(Joan Rivers)以大地色的JR花园诠释了奢华与通俗交织的“矛盾修辞”,呈现出她对时尚的深层理解:无法无天、横冲直撞。在这个时期支离破碎的潮流中,穿越的拜占庭十字,联手挑担马戏气球,构建着复古与通俗的对谈;施华洛世奇(Swarovski )的百岁炫彩天鹅混迹于西莉亚(Cilea)斑斓树脂打造的明媚世界,宛若囊括了诸多天真谜题的梦游奇境。穿行于时尚前沿的弄潮儿愈发肆无忌惮地把玩琉璃配饰和塑料单品,在琉璃般易碎、塑料交情般易逝的潮流保鲜期内乐此不疲,在每一身穿搭、每一件行头、每一种色彩、每一帧影像中革新了时尚的未来。

猜你喜欢
胸针人造珠宝
无中生有人造木
人造太原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我的珠宝之途(之十三)
疯狂编辑部之人造惊魂夜
谈谈瑞典的幼儿教育(上)由一枚『责任胸针』
珠宝被劫案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