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2023-08-29 13:58韦海彬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仪器设备准确性

韦海彬

(肇庆市封开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 肇庆 5265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必须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等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分析和评价,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环境监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限制了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因此探究并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本文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入手,分析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的对策,为保障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概述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从监测活动开始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从而达到质量管理要求,实现监测目的。该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其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的选择、校准和维护等方面,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监测样品的质量控制

环境样品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集、处理和保存等环节是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处理样品时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对样品进行标识、分类和保存,确保其代表性和稳定性。

1.3 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核查和整理,排除异常值和误差,同时进行数据比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4 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

监测人员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等方面,在监测过程中必须对监测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监测规程和操作流程。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保障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如果环境监测结果存在误差,就会导致环境保护决策的错误,从而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其次,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是指在相同的监测条件下,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规范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这对于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性。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会导致监测成本的增加和监测时间的延长,从而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性[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环境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目标。只有确保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才能保障监测结果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从而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最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只有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人为因素

3.1.1 培训不足

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规范等都会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部分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环境监测培训,导致其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不足。这些从业人员可能缺乏对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的了解,没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也不了解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方法[2]。例如其可能会在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出现偏差,对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不够关注,没有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监测和记录,或者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3.1.2 职业道德缺失

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部分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存在不负责任、不严谨、不规范的现象,忽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按照规定的标准方法处理。此外,一些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些人员可能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实施造假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其可能会在数据统计过程中虚报数据,或者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篡改,这些行为会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对环境保护造成重大损失。

3.2 技术因素

3.2.1 仪器设备不完善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基础。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些相关仪器设备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首先,仪器设备不完善会导致数据不准确。环境监测需要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精确测量,而这需要仪器设备具备高精度。其次,环境监测需要对不同的污染物进行监测,而这需要仪器设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果仪器设备不完善,就会导致监测范围受限,无法对所有污染物进行全面监测。最后,环境监测需要对环境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而这需要仪器设备的高效性和稳定性。部分环境监测仪器因设备性能差,直接导致了监测质量的下降,无法保证有效的监测质量。

3.2.2 技术标准不统一

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也是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采用的环境监测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例如在环境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不同机构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受到影响[3]。此外,不同机构的监测标准不一致,也可能导致环境监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从而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3 管理因素

3.3.1 信息缺失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涉及大量数据信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一些环境监测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环境监测数据可能存在缺失或者错误的情况。此外,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可能存在缺陷,例如,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存在问题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损坏,这些数据错误将会影响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2 监督不力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但环境监测机构可能存在监管缺失的情况,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导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例如,环境监测机构设备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监管部门没有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从而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问题。此外,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可能存在问题,导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例如,环境监测机构没有及时向监管部门汇报监测数据的问题,或者监管部门没有及时为环境监测机构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

4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对策

4.1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机制

4.1.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是培训工作的基础,需要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4.1.2 强化培训方式和方法

培训方式和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理论授课可以帮助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可以让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生态环境监测人员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模拟演练可以让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模拟情境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以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4.1.3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考核评估可以通过笔试、实操考核、综合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反映出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考核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培训工作。

4.2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职业道德监管机制

4.2.1 建立职业道德准则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建立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行为规范,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

4.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强化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4.2.3 建立职业道德监管机制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建立职业道德监管机制,加强对职业道德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正常秩序。

4.3 加强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4.3.1 加强仪器设备的选择和采购

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正规生产厂家,以保证仪器设备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监测要求,选择性能稳定、精度高、可靠性好的仪器设备。

4.3.2 加强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定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定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校准是指通过标准物质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使其输出值与标准值相符。检定是指通过对已校准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测量或检测,验证其准确性和精度达到监测要求[4]。因此,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其输出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3.3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保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3.4 加强仪器设备的数据管理

建立严格的记录系统,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校准情况,这有助于仪器设备的性能和问题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以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4 统一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统一环境监测标准,确保不同机构采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相互兼容。为了加强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可以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更为细化、更为具体的监测方法,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同时,在制定监测方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经验交流和专家的意见,从而提高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环境变化和监测需要,不断完善监测方法,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4.5 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为了加强对数据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从采样、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通过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规范数据处理的步骤,避免因方法不合理或处理步骤不当而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5]。此外,对于数据的存储和归档也需要建立一套制度,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存储、备份和管理规范、安全、可靠。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4.6 加强监督和管理

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质量考核及惩罚机制。

4.6.1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应包括监督人员、监督方式、监督周期等。监督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对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准确的监督和检查。监督方式可以采用现场检查、抽样检验、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6.2 建立健全质量考核和惩罚机制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考核和惩罚机制,对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考核。考核应涵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等多个方面,对于监测质量不达标的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惩罚,包括责令整改、罚款、吊销资质等措施,这样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促进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履行监测职责,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4.6.3 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

加强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监测数据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加强公众监督,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来,监督环境监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等,这些问题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包括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职业道德监管机制、加强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统一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和管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水平,为保障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仪器设备准确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GSM-R接口监测数据精确地理化方法及应用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
基于小波函数对GNSS监测数据降噪的应用研究
变电站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