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讨

2023-08-29 13:58李海丰刘海江廖绍群万志勇黄丽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生态

李海丰,刘海江,廖绍群,万志勇,黄丽华

(1.新余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心,江西 新余 338000;2.江门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 江门 52900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绿色低碳发展[2]。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人为历史欠账等原因,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十分严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又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期[3]。

本文以新余市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例,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方法,并以此为基层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参考。

1 渝水区生态环境现状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袁河中下游,是新余市城区所在地,距省会南昌160公里[4]。辖区总人口68万,总面积1 173平方公里,下辖7镇4乡6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资源,硅灰石储量居全国第一。渝水区生态环境优渥,境内有抱石公园、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百丈峰省级森林公园等。

近年来,渝水区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部署要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5]。以环委会为依托,组织各相关部门同心同力、同频共振、协同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狠抓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区生态文明指数显著上升,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2022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0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5.9%;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0%;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5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3%,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浮桥、孔目江江口、罗坊三个国考断面,下蒋家、樟树肖家村两个省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新余市第四水厂取水口(孔目江)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其中浮桥、罗坊、孔目江口、下蒋家4个断面水质较去年得到提升。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3%左右,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 100%。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领域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亟需提升

城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倒弃、大规模焚烧稻秆等现象屡禁不绝,如2022年就有3起焚烧秸秆现象被江西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被渝水区生态巡查办查处的有数十起。因工业立市,加上宣传方面的局限,在满意度测评方面,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可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遵法守法意识不强,对环境保护缺乏责任感和主动精神,对污染防治工作仍持观望或漠视态度,导致厂区内环保措施履行不到位,偷排漏排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达标现象时有发生,给监管带来负面影响。乡镇“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仍较普遍,长期忽视环保人才培养,缺乏相关熟悉环保专业技术的人员,日常工作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研究不深入,环保监管属地责任意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些部门、乡镇对自身的生态环保责任认识不到位,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环保部门一家的职责,是替生态环保部门“扛活”,出现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现象。

2.2 环委会统筹协调作用不明显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发改、水利、农业、城管、交通等多个方面,需要各部门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虽然渝水区组建了区环委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各职能部门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但仍停留在开会布置任务的层级,下设的各专委会职能未充分显现,在日常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乏力。面对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委会部分成员单位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差距,面对一些相互交织的疑点难点环保问题,存在互相扯皮、不愿牵头的现象,导致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其次,环委会制定的内部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约谈、挂牌督办这类措施使用较少,形同虚设。比如对一些履职不到位现象没有及时“亮剑”,未形成有效震慑,导致抓生态环保工作有时“松”有时“紧”,流于形式。此外,渝水区环委会办公室设在渝水区生态环境局,人员少、事情杂,针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缺乏统筹力度。

2.3 大气环境质量提升难度大

近年来虽然渝水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渝水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渝水区是新余市的主城区,新余市主要工业企业都集中在城区规划范围之内,城区南面有新余经济开发区,城区西面有新钢、新电等企业,城区东面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区北面有渝水新兴工业园,对城区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对城区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特别是根据源解析调研,新钢公司各项污染物排放在渝水区工业企业排放中占比均在80%以上,而渝水区三个空气站点均在新钢公司的下风向(南风或偏南风)1到3公里范围内,对考核影响较大。因此,受到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交通货运污染排放和外源性污染输入等多重影响,全区空气质量改善形势严峻。高温晴热天气时,臭氧作为影响渝水区优良天数的主要因素,成为了深入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的关键环节,由于臭氧生成机制复杂(受气温影响大),因此对其的控制难度较大,应对手段不足。此外,渝水区城区拆迁工地较多,发现部分工业企业堆场仍不能完全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污染治理措施,设施使用率低,操作不规范,不能有效落实各项扬尘管控措施。

2.4 水环境改善不确定因素较多

受工业企业、农业面源、生活污水、保护区划分等多方面影响,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仍存在一定隐患。目前,部分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缺少应有的应急备用水源,一旦受到上游污染,势必影响居民正常用水,难以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等引发的供水危机。在部分地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缺乏规范性建设,直接影响居民饮水安全,比如由于资金缺口较大,狮子口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第四水厂饮用水源地暂未安装高空瞭望设施;白洋江入河口涉及的污染源较广泛,治理难度大;罗坊断面水质受其影响,且受沿岸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水质提升难度大;孔目江江口、浮桥考核断面水质受持续旱情影响较大,水位低且流动性差,各监测因子不稳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存在废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台账不规范以及室内安全设备配备不齐全等问题;袁河水面每年水葫芦滋生较多,北岸污水入河排污口长时间超标,浮桥断面上游受新钢排污口影响较大;袁河经开区的3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效能不高,存在进水浓度低、进水量偏少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此外,省重点项目袁河梯级开发和港口建设可能带来袁河水位提升、流动性下降等问题,都可能对袁河水环境保护带来冲击,不确定因素增加。

2.5 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有待加强

辖区内产废企业对危险废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较规范化环境管理标准有一定差距,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以及私人诊所医疗废物暂存及转移处置监管频次不高,对于这些单位产生医疗废物分类暂存、超48小时转移等问题监管存在漏洞,没有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隐患。赣西危废处置中心项目作为环保督察整改问题,由于其建设内容主要是危废处置,环评、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导致建设进展滞后。对尾矿库环境监管不全面,对在用的尾矿库监管多,对长期停用的尾矿库监管少。针对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和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部门之间未形成联动机制,比如未常态化与自然资源局对接新开发项目,导致去年良山镇安置小区项目地块需做土壤状况调查报告,由于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导致该项工作被疏忽而影响考核。此外,渝水区作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区,是江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县区,在开展该项工作过程中,可以参考的经验做法较少,导致出现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

2.6 日常环保监管存在系列短板

环保网格化监管不到位,大部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由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包办和指导,导致出现一些监管盲区,环保纠纷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每年的环保投诉案件均达到了100件以上,涉及大气、水、固废等各个方面。在人员方面,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技术薄弱的现状仍未扭转,无法完全胜任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虽然也对一系列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并将部分案件移交公安和司法机关,但离真正“亮剑”还有距离,一些违法行为时有反弹。

3 加强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政企互动,争取多方支持,久久为功,形成工作合力。

3.1 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时,也要善于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提升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认可度。加快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及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已有展览馆、教育基地等文化设施开展生态文化教育。结合渝水区自身的自然、文化特色,通过注入生态知识,打造以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和文化生态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基地。依托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焚烧发电场等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以污染治理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基地,并开放让公众参与体验。开展党政干部生态文明培训,定期开展专题式研讨学习,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政策水平。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开展环保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宣教活动,通过评选“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等活动,以点带面,使生态文明建设家喻户晓,引导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精神风貌。

3.2 统筹各方职能,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充分利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干部晋升考核等手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力度。充分用活环委会约谈、调度、领导报案等制度,定期督查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推动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警告、约谈,对出现推诿扯皮或履职不到位、消极应付的要提交纪检监察机关追究责任。重视发挥环委会、各专委会平台作用,进一步厘清环委会各部门生态环保职责,利用召开现场办公会、工作例会等形式,加强对有关业务的沟通协调及落实,确保形成合力。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鼓励、支持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环境保护,强化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开展联合行动,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协同推进的环保工作格局。

3.3 聚焦环保攻坚,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项目绿色升级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进度,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着手开展臭氧来源解析、颗粒物源解析等工作,加快推进颗粒物组分站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精准治污能力。全面落实房屋建筑、市政公路、房屋拆除等工地扬尘防治措施,大力推进绿色智慧工地建设,提高工地扬尘治理智慧化水平。深入开展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燃放硝烟、秸秆焚烧烟雾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废气治理工作,通过治理一批、淘汰一批、替代一批,不断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行动及断面水质日常监管,切实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落实排口长工作责任制,制定完善排口长履职管理办法,推进全区排口的排查、溯源、整治和日常管理,从源头减少进入各河流、湖库的污染源。继续推动各涉水重点工程项目稳步实施,尤其是袁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狮子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实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大力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处置能力建设,将危险废物处置专项行动排查中发现的涉危险废物问题整改情况作为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点。

3.4 防范环境风险,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压实责任,探索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将工作重心放在最基层,加大排查力度,从源头抓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大信访调处力度,不定期对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和满意度调查,防止问题反弹,减少重复投诉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培养环保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开展执法大练兵、人员上岗培训等活动提升环境执法、监测水平。创新环境监管执法手段,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零容忍”。

3.5 创新方式方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节能降碳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治污”“减排”“降碳”“碳汇”同频共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固废处置协同增效,提升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多渠道申报,多方面争取,扎实做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考核工作,督促项目尽早落地,资金尽早投入,提高资金执行率,确保资金“落地有声”,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拓展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深入推进环评豁免、简化备案、告知承诺制,落实项目环评审批网上在线办理,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建立专人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环评帮扶、咨询服务,主动协助企业解决环评编制和审批难题,实现“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目标。

4 结论

(1)渝水区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各类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指数逐年提升,但离群众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2)通过梳理,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亟须提升,环委会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还不明显。随着上级考核要求加大,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难度大,水环境的改善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仍不高。环境执法监管也存在一系列短板漏洞,制约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通过对照分析,提出了5条建议,即从“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统筹各方职能,形成环保工作合力”“聚焦环保攻坚,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提升执法监管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强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突破瓶颈,开创渝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污染生态
环境保护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