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及开展路径

2023-08-29 13:58覃薪儒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覃薪儒

(河池市宜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广西 河池 546300)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在于收集大气污染的监测数据,为制定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开展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1 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主要指大气中含有有害气体、颗粒物、臭氧等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情况。随着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病率上升等方面,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影响更加严重。同时,大气污染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生长,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影响。在经济方面,大气污染不仅会减缓城市发展的步伐,而且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限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了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环境监测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臭氧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环境监测还可以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2.1 明确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和变化趋势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明确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首先,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环境污染状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环境监测可以对各种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及时了解环境污染情况,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掌握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来源、种类、分布、浓度和时空变化等信息,有助于预测环境污染的趋势和变化,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人们评估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衡量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量评估,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标,评估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最后,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人们管理环境污染,环境监测可以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置污染事件,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环境污染状况,评估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污染,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2.2 评价环境风险

环境监测还可以评价环境风险,环境污染物的存在和排放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在评价环境风险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多种参数进行监测,如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水中有机物的浓度等;同时,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考虑环境污染的程度、暴露人群的数量和时间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因此,环境监测在评价环境风险和制定环境管理措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 监督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对于监督环境保护非常重要,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相关部门可以发现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责任方,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追究环境违法者的责任,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同时,环境监测也可以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和错误做法,提升环境保护的科学性。例如,针对某些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环境监测部门可以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其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可以及时进行惩罚和纠正,防止环境问题继续恶化。因此,环境监测对于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2.4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环境监测可以监测和评估各类环境指标,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避免过度开采、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等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环境监测可以监督企业、政府等各方的环境保护行为,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推动生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此外,环境监测还可以促进环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5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之间环境质量的差异和环境问题的交汇、叠加,不仅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的国际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环境监测可以促进国际间环保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各国在环保技术和经验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可以使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更好地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从而促进环保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其次,环境监测可以加强国际间环保立法和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政策各不相同,如果不能加强协调和合作,就难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之间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从而促进国际间环保立法和政策的协调和合作。最后,环境监测可以促进国际间环保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各国在环保机构和组织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可以使各国环保机构和组织更好地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从而促进环保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和发展。环境监测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国际间环境监测数据的交流和共享,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3 监测项目和方法

3.1 大气监测

3.1.1 自动监测

自动监测是通过自动采样器和在线分析仪器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实时连续监测。这种监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等特点,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同时,它还可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自动质量控制。

3.1.2 人工监测

人工监测是通过采样器和实验室分析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离线分析。这种监测方法的优点是监测设备简单、可靠性高,适用于需要大量样品分析和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的场合。

3.1.3 移动监测

移动监测是通过装备于移动平台(例如汽车、无人机等)的监测设备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移动监测具有便携性和实时性等优点,可以对城市交通状况等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3.1.4 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遥感监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具有无接触、高时空分辨率、低成本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综合运用以上不同的监测方法,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

3.2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指对各类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及相关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测定,以了解水环境质量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预防水环境污染,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维护水环境的良好状态。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测试 和实验室分 析两种。

3.2.1 现场测试

现场测试方法包括使用水质分析仪器和试剂盒进行水质参数测定。水质分析仪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不同的测试参数,例如浑浊度、溶解氧、pH值、电导率、总硬度、总磷等。试剂盒包括硝酸盐试剂盒、氨氮试剂盒、总磷试剂盒等,一般适用于现场快速测试。现场测试方法具有测试速度快、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3.2.2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分析方法是将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分析检测。实验室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灵敏度高、分析参数多等,可以分析更为复杂的水质参数,如有机物、微量元素、放射性物质等。缺点是测试时间长,需要高技术和昂贵的设备和耗材。除了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还有一些新型水质监测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光谱分析、电化学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这些方法具有快速、精准和可靠等特点,对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3]。

3.3 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壤质量,确定土壤污染状况和程度,以及制定针对性的土壤保护和修复措施。土壤监测方法一般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步骤。采样是土壤监测的第一步,通常采用随机采样、网格采样和目标采样等方法;采样后,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包括样品筛选、混合、干燥、粉碎等操作;接下来,需要对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常见的土壤监测项目包括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等基础指标,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指标。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镉、铅、铬、汞等,它们会严重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土壤监测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准确、全面的土壤监测,可以为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4 噪声监测

噪声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噪声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噪声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长期监测两种。

3.4.1 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 是指对某一特定噪声源进行的测量,例如在工厂、机场、道路等噪声源周围进行监测。现场监测可以帮助确定噪声源的类型、产生噪声的原因、噪声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等信息。

3.4.2 长期监测

长期监测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噪声水平进行长期监测,以反映该地区噪声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噪声源的变化等情况。长期监测可以采用自动噪声监测仪器进行,也可以进行人工测量,相关人员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噪声污染的趋势进行判断,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噪声治理措施。

在噪声监测中,需要考虑噪声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噪声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以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噪声监测需要相关人员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从而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4]。

3.5 辐射监测

辐射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重要性在于明确辐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辐射监测主要包括室内辐射监测和环境辐射监测。

3.5.1 室内辐射监测

室内辐射监测主要是监测室内空气和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包括氡、钍、铀等。这些放射性污染物可能来源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具等。室内辐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氡的连续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和建筑材料的辐射性检测等。

3.5.2 环境辐射监测

环境辐射监测主要是监测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放射性污染物可能来源于核能工业、放射性医疗、自然界等。环境辐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分析、核素追溯等。辐射监测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辐射污染物的监测,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掌握辐射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同时,辐射监测也是核能工业、放射性医疗等行业的重要保障措施,监测和控制这些行业的辐射排放可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5]。

4 结语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评估环境风险、监督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国际交流合作。同时,各种监测项目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精准、快速的环境监测手段,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提高监测水平,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