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及达标治理措施研究

2023-08-29 13:58陈桢玺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环境质量环境治理

陈桢玺

(广州国邦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就“十四五”时期水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相关政策指导,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首要目标,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深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恢复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功能。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水生态保护与建设,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1]。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应用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气相色谱监测技术等水环境监测技术,了解水环境现状,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1 水环境治理现状

2021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强调“十四五”时期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城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例如,常宁市深入践行环保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坚持“党建+治水”,每条河道、每个水库(湖泊)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用长效机制守护水生态。2022年,合肥市在对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方位“体检”和“手术”的同时,进行派河流域污染源专项排查行动。同时,实施派河流域河长制专项行动,派河专班围绕水环境治理核心任务,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组织了对派河“一干十支”全面摸排和污染溯源,对生态环境领域“大起底”问题清单进行逐一攻破。

2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

2.1 调查常规水因子和水资源的污染分子

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采用调查的方法,对地表水的常规水因子、水资源的污染分子,以及特殊类型的水质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从综合角度出发,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地表水的水质。通过对地表水的常规水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清楚掌握地表水环境情况。通过对水资源的污染分子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关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而针对性制定水环境治理措施。通过对特殊类型的水质因子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特殊类型的水质因子容易受水生物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特殊类型水质因子的监测结果不够准确。基于此,在对特殊类型水质因子进行调查与监测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监测条件,如水流速度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下,风速变化不大等,保证地表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2]。

2.2 应用随机抽样监测的方法监测地下水

要想全方位监测水环境,除了监测地表水之外,还应该应用随机抽样的监测方法,对地下水进行精准监测,进而获得更全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实际依据。相关人员在进行地下水监测作业之前,需要从温度、含沙量等方面着手,大致了解地下水情况。地下水监测作业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应用随机抽样的监测方法,综合了解地下水情况,提高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保护水资源。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人员在进行地下水监测作业期间,要固定地下水监测地点,并定期在固定地点采集地下水样本,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3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

3.1 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

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即将不同溶剂与不同相结合,并快速萃取水中的污染物,以此达到监测水环境的目的。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的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准备样品。在利用不同溶剂萃取水中的污染物时,要选择含水率较高的萃取样品,对此有关人员可以加入干燥剂,在干燥的状态下监测样品。二是选择萃取剂。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如丙酮、石油醚和三氯甲烷等。三是把握要点。选择泵入填充法,以溶剂样品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萃取池,增加压力,提高温度,确保萃取物的温度维持在合适范围内。四是确定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应用中,萃取对象一般包括废油、柴油、二噁英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时,要注意萃取溶剂的使用量,同时要着重关注萃取的时间和萃取之后产生的变化,记录下来,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依据[3]。

3.2 气相色谱监测技术

气相色谱监测技术,即利用物质的吸附力、溶解度、亲和力、阻滞作用等物理特性不同,对混合物中组分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气相色谱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理化特性的不同,对其进行监测与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监测过程中,监测水样中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连续多次移动,重复分配平衡,由于组分物化性质及几何结构不同,使得流动相与固定相分配比不同,经溶解、解析、吸附、离子交换等作用下,经适当长色谱柱后,不同组分拉开一定距离。水质88项指标中可选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有机物。

从其特点层面来看,气相色谱监测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监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应用气相色谱监测技术,可以将组分复杂样品分离成单组分,还能监测到水样中含量微小的物质。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气相色谱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区分组分相近的同分异构体或同位素,且不受组分物质形式及含量限制。

3.3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即利用水环境辐射、反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差异,从综合层面出发,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分析。遥感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精准把握清洁水和污染水之间的遥感影像反射光谱特征差异,以清洁水的遥感影像反射光谱特征为参照,监测并分析污染水的遥感影像反射光谱特征,分析遥感监测数据的色彩灰度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掌握水环境污染情况,便于后续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

当监测对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废水污染、石油污染等类型的水污染时,可以应用遥感监测技术。从特点层面来看,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监测信息量大、实现全面、动态监测等特点。一方面,通过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大范围监测水环境,并且可以了解水环境的各项信息,如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等,了解水污染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全方位监测水环境,还能及时跟踪水环境变化情况,综合了解水环境的动态变化,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3.4 生物监测技术

当水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那么水环境中的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此可以间接反映出水环境污染情况,包括生物所在的水环境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再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对水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生物监测技术利用的便是这个原理[4]。

从技术特点角度分析,通过应用生物监测技术,一方面可以精准监测出水环境中剂量小且时间积累形成的慢性毒性效应,再采取某些措施,让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聚集在一起,并将之去除,提升水环境质量。另一方面简化仪器保养和维修流程,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还能大面积连续布点,较为经济实用。

关于生物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利用紫外光、荧光法等发光细菌法去监测水环境,获取监测结果的速度较快。其二,通过观察水中生物的行为及反应,来监测水环境污染情况。比如,利用斑马鱼实时监测水环境质量。

4 水环境质量达标治理措施

4.1 强化监测预警,突出保护治理的精度

为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促使水环境质量达标,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强化水环境监测预警,及时排查污染源,并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突出保护治理的精度。

实际过程当中,地方相关部门要注重水环境监测服务的优化与提升,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根本目的,坚持摸清底数,掌握水环境变化情况,并做出正确判断,紧紧围绕“三个说得清”强化水环境监测预警。地方相关部门主导,实施全流域水污染监控体系建设项目,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在河道重要交界断面、出入河口等地建设水环境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流量等各项数据指标,丰富水环境监测数据,提升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同时,安装智慧采样终端,通过“查、测、溯”掌握排污口污染来源及贡献、指导排污口整治和污染物减排,实现排口智慧化管理[5]。也可以采取自动站和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二者在监测上面的优势,及时发现水污染问题,排查水污染源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除此之外,地方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智慧化+水环境监测预警”建设,如引进无人监测设备,对水环境实施动态、智能监测,提升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

4.2 创新“管水”模式,凝聚“护水”合力

为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地方相关部门需要强化组织,夯实“水环境治理”责任,将水环境改善目标落实到个人,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比如,完善河长制的各项工作机制,以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成员为组员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分级河长、民间河长日常巡查、监督,制定一河一策训河方案,分解治理任务,抓牢抓实。

有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创新“管水”模式,同时加强宣传与教育,组织村民自发参与进来,发挥群众力量,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一,创新“管水”模式。在严格落实河长巡河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河道管理新模式,依托河长巡河APP,及时制止破坏水环境行为,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合巡护新模式,让沿河重污染养殖鸭棚、拦网等逐步退出河湖管理范围。通过巡河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协调交办,协调相关部门单位梳理交办发现问题,并限期全部整改到位。

其二,凝聚“护水”合力。有关部门要从宣传教育方面着手,深化“多维治水、全民参与”的理念,紧盯河长制标准化创建要求,整合力量推进落实。比如,让有关部门人员下乡,组织各村干部召开河湖治理行动动员大会,让村民了解有关水污染方面的知识,了解水污染对生活、身体健康的危害性,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负责河道巡河、清除河道垃圾、发放河长制宣传手册等。这样一来,营造浓厚的治河氛围,凝聚“护水”合力。还可以在多个平台发布有关水环境污染的图片、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水环境保护[6]。或者与学校达成合作,以全体师生为对象,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河湖整治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从思想认识层面到具体行为,爱护身边的环境。

4.3 抓实源头控制、生活污水不入河等关键环节

要想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除了加强监测预警、优化“管水”模式之外,还应该抓实源头控制、生活污水不入河等关键环节,强化截污控源,突出保护治理的“准度”。其一,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并将该工程主要细分为几个小工程项目,一是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二是清水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三是街集镇及周边村庄污水收集工程项目,四是集镇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项目,五是水环境预警——溯源——应急监管能力工程项目,六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工程项目。

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难题。除了实施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项目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长效机制,以保证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项目长期实施下去,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比如,地方的相关部门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集设施运行管理出台提出相应方案与建议,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实施流程。同时,对沿河企业、聚居点、养殖场的污水处理情况进行调查,督促沿河企业、聚居点、养殖场规范处理好污水,同时尽快完成环保设施升级优化,从源头控制污水的排放[7]。

5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水环境监测,可以随时掌握水环境情况,了解水污染程度,再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基于此,为加强高质量水环境建设,相关人员要掌握好调查常规水因子和水资源的污染分子、随机抽样监测等监测方法。同时,了解并掌握快速溶剂萃取监测技术、气相色谱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等监测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水环境现状,从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水环境质量达标治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强化监测预警,突出保护治理的精度;创新“管水”模式,凝聚“护水”合力;抓实源头控制、生活污水不入河等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环境质量环境治理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