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究

2023-08-29 09:19张春燕傅红艳罗建新唐新德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分析化学新工科

张春燕 傅红艳 罗建新 唐新德

摘  要:文章依据新工科教育理念,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分析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旨在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奠定基础。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文章从教学目标的制订、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的总体设计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为理工科课程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分析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189-04

2017年以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当代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新时代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1]。2020年5月,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3],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4-5]。

教高〔2020〕1号和教高〔2020〕3号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均重点指出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教高〔2020〕3号文件指出课程思政要在所有高校、学科专业全面推进[6-7]。课程思政是高校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8-13]。尤其,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更高要求,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可切实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三个核心问题[14-16]。教师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分析化学专业课堂教学中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进而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发展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是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分析化学课程面向材料、化工、环境等工科专业,是为这些专业大一或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承载着服务后续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功能,对专业骨干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7]。本教学团队围绕新工科建设需求,深入挖掘并梳理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承载的思政育人理念,拟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守正创新、科学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思政目标出发,制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有效融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鉴工程教育理念,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明确课程目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重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新工科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认真分析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课情、学情和行业新需求,探寻专业课中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进而反馈教学过程的控制研究,以此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分析化学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公式多、原理多、计算复杂、难度大,学生学习态度认真,但部分学生存在方法滞后、重刷题、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理解的问题。在面向行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时,应立足实践、走向前沿,掌握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可以利用公式推导,追根溯源、应用拓展、内化原理、案例分析、价值塑造、化解难度,同时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维度育人目标,基于此,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制订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见图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具备复杂样品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检测方案,具备材料成分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行业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产品质量观,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深挖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

围绕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展开研究,以成果导向为核心,注重以培养创新性、实践型和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分析化学课程学科交叉的属性、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和工程专业基础课的性质,结合大量案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缝对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8-19]。

(一)课程思政融合点

基于课程内容中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思政目标设定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者——罗伯特·波义耳”等案例的引入,对这些思政元素加以点化,可以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和共鸣,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产品质量观,增强对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使命担当。因此,基于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对其融入点和思想映射做了归纳总结,其部分融入点和思想映射见表1。

(二)課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的总体设计

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为专业课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还要有效丰富学科知识结构。依据“一中心二平台三结合”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智慧树、雨课堂为平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三结合原则,提炼绿色化学、生态文明;守正创新、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家国情怀;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五大思政体系,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三维度的高阶育人目标:

(1)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问题驱动、任务驱动、扩展讨论等方法发挥“思政”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导学、课中互攀、课后研学、课外实践等环节融入“思政”理念;

(3)利用在线平台、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教学平台,增强“思政”内涵;

(4)在教学评价中,利用课前反馈、课堂交流、线上成绩等体现“思政”的育人效果。

三、豐富课堂组织形式,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新工科背景下,教学育人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健康发展。对此,应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认知,强化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创新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认知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注重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明确课程思政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权重,评价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湖南工学院近三年材料和化工类专业为例,其在思政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84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创新创业省级优秀毕业生4人次;注册志愿者880人,服务时长15680小时;三年26支队伍277人次参加“三下乡”活动,优秀支教老师10人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3人次。另外,通过设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问卷调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间接评价育人成效,如对授课班级(应用化学1901班)47名同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内容对课程知识点学习有帮助,其中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占82%,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四、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需求下,推进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从教学总体目标的制订、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课程思政内容需要授课教师加以展开,引入启发式、引入式、讨论式、工程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案例和时事新闻,在教学中穿插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以此实现高等教育中工程教育育才与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

参考文献:

[1]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20-21.

[2] 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7):167-170.

[3] 吴岩. 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2):1-5.

[4] 郑玉航,宋海涛,夏朝辉,等. 适应新工科建设的测控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高教学刊,2022(14):49-5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

[6] 刘继强. 学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 职业技术,2020,19(09):32-36.

[7] 付坚强,朱娅. 课程思政:背景,内涵与路径[J]. 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4):7.

[8] 冯丽娜. 新时代提升成人高等教育“三全育人”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2):66-67+78.

[9] 鄢琴琴.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理路探析[J]. 才智,2020(14):20-22.

[10] 吕家根,张成孝,杜建修,等.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重构的思考和教改探索[J]. 大学化学,2021,36(03):1-4.

[11] 光明网. 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EB/OL]. (2019-02-26). https://m.gmw.cn/baijia/2019-02/26/32561897.html.

[12] 潘玉珍,王秀云,宿艳,等.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 大学化学,2021,36(03):1-6.

[13] 傅雅琴,钱晨,董余兵,等.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复合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02):236-242.

[14] 刘洪丽,李婧,李亚静,等.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法探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03):86-91.

[15] 刘润,张浩. 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需求与专业选择研究——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方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2):86-91+ 104.

[16] 孙在丽. 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

[17] 张春燕,傅红艳,张萍,等. 适应工程认证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08):33-35.

[18] 聂影,韩冰.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6):99-102.

[19] 胡芳东,夏其英,李琳,等. 践行立德树人 聚焦课程思政——以无机化学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6):43-48.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分析化学新工科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TRIZ创新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