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08-29 13:02韩贤胜
老区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培育大学生

[摘 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在教育引导、自信涵养、精神振奋、人生定向等方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价值。历史主动精神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培养和实践中逐渐生成的。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必须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历史事实、榜样模范和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形成协同共进的整体合力。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6-0054-07

[作者简介]韩贤胜,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讲师。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研究”(2022JXJK605);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因、危害与治理研究”(2021GXSZ196);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惠社联〔2022〕18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使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1]。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他再次强调,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否具有历史主动精神,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历史主动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自然生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才能逐渐养成。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品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生动体现,它发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艰辛探索,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并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得到集中彰显。历史主动精神包含多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从形成、发展以及发挥作用的角度分析,它是由认知、意志和行为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认知层面:对历史规律、使命任务、发展方位的历史清醒

科学的认知是历史主动的基本前提。历史主动精神在认知层面,体现为对历史规律、使命任务和发展方位的历史清醒。第一,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刻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自从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就拥有了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理论指导,实现了对历史规律从茫然无知到正确认识再到自觉应用的转变,使党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始终掌握理论主动。第二,对使命任务的正确认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自觉,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政治清醒。中国共产党既以初心使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领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推进各项具体工作顺利完成,又通过具体工作的完成和阶段目标的达成,推进最高目标的实现,强化党的初心使命,使党在复杂的矛盾运动中,始终掌握政治主动。第三,对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全面总结党的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世界历史大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意愿、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社会发展的典型表现和阶段特征,不断深化对国内外局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正确判断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并据此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在严峻的风险挑战中,始终掌握发展主动。

(二)意志层面:对理想信念、纲领章程、制度体系的历史坚定

坚定的意志是历史主动的关键环节。历史主动精神在意志层面,体现为对理想信念、纲领章程、制度体系的历史坚定。第一,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3]中国共产党将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条件,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党员学习培训的重要位置,将实践锻炼作为提升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将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作为考察党员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标准,使党在理想信念上始终保持先进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二,对纲领章程的自觉遵守。纲领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党的团结、协调党的行动、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党的纲领章程,并通过党的纲领章程,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确保全体党员坚决拥护党的纲领,严格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自身義务,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执行党的决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对制度体系的坚决维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建立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带头执行这一制度体系,使其在全国人民中得以贯彻执行,保证其权威性;通过修订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证其科学性;通过激发这一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使其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其有效性。

(三)行为层面:对历史经验、领导能力、精神谱系的历史自信

自信的行为是历史主动的综合表现。历史主动精神在行为层面,体现为对历史经验、领导能力、精神谱系的历史自信。第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每个重要历史时刻,都会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总结,形成可以借鉴的经验启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从政治保证、根本立场、思想引领、基本原则、发展道路、视野格局、动力源泉、精神品质、重要法宝、政治品格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提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这十条历史经验……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4]第二,对领导能力的正确评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勇毅前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拼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在理想与实践的打磨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不断提升。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领导中国革命,而且善于领导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不仅过去取得了成就,而且未来也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第三,对精神谱系的传承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牺牲奉献,形成了以建党精神为源头,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精神谱系。这一精神谱系,生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并以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这一精神谱系,使其成为党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支撑。

二、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力量,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在教育引导、自信涵养、精神振奋、人生定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教育引导价值:激发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和完善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的矛盾问题常常困扰着大学生,只有经过对历史问题的长期思考、对现实问题的深度追问、对价值意义的追寻确认,大学生才能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和生活在物质财富更加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开放、舆论氛围更加宽容、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信息技术更加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他们拥有极其广泛的信息来源、极为丰富的选择机会、更为宽松的成长氛围以及无数改变自己的可能。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层出不穷的机会、变化莫测的可能以及愈发激烈的竞争压力,容易受到干扰和诱惑。他们容易被虚假的新闻迷蒙了双眼,被错误的言论误导了选择,被社会的浮躁带偏了节奏,进而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在主观随意的选择中偏离了正途。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独立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提升主体意识,增强对自身地位、能力和价值的认识,在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实现自我中,自强自立、自觉作为。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进取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创新意识,树立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未知的思想观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担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提升使命意识,认清历史大势,增强历史自觉,主动承担历史使命。

(二)自信涵养价值:培养科学思维,涵养正确观念

自信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底气。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承担起时代重任,必须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做到既不自惭形秽,也不骄傲自满。而这样的自信心,既来源于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充分了解,也来源于对世界大势的正确把握,更来源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自觉养成。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交往对象、思维习惯、知识储备、群体价值等的局限和影响,存在历史底蕴有待培育,抗压能力有待增强,思维方式有待优化,眼界格局有待开阔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盲目自信或自卑畏怯的心理。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历史思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浓厚深沉的历史意识,提升科学分析历史现象、公正评价历史人物、正确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的曲折,看待人类进步中的逆流,看待文明交流中的差异,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文明观。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战略思维,有助于大学生以宽广的胸怀看待国际局势的演变,以开放的视野突破狭隘眼界的局限,积极培育战略意识,争取战略主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人类观。

(三)精神振奋价值:砥砺爱国情怀,强化政治认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5]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是诸多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的多重交叉性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面对同样的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一百多年前,面对国家贫弱、外国侵略、人民贫穷,有人挺身而出,奋起抗争,有人陷入迷茫、彷徨之中,有人则选择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甚至沦为帮凶。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贫富分化、就业压力等环境氛围,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社会思潮,也都对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躺平”“内卷”“佛系”等新词汇的出现以及在大学生中的传播,除却自嘲和调侃的成分,却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慌乱、焦虑、悲观的情绪、心理和精神状态。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使大学生深陷自我否定、自我消解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还会解构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政党的认同。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大学生突破自我否定的桎梏,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决心。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主动摆脱消极颓废的状态,提振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激发强烈的竞争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人生定向价值:破解人生课题,锚定人生航向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6]大学时期是人生定向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重大人生课题,而且也面对着得失、顺逆、生死、苦乐、荣辱等人生矛盾。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编辑、传播、创造信息的主体,电视、广播、电影、网站、微博、微信等也都可能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立场各异、良莠不齐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大学生的立场态度,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这对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辨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抉择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正确历史观,有助于大学生汲取历史经验,明晰历史大势,从而选择正確的人生方向,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正确大局观,有助于大学生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人类进步的高度,辩证看待人生矛盾,正确理解人生意义。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正确角色观,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找准人生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三、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历史主动精神,既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有意识的培育中逐渐生成的。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必须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历史事实、榜样模范和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形成协同共进的整体合力。

(一)整合课程资源,筑牢思想根基

课程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首先,就要整合课程资源,筑牢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根基。一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授历史主动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的主阵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创新理论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讲透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课程中,讲深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中,讲清楚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明白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讲生动新时代以来的历史成就和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二是通过专业课程“彰显”历史主动精神。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实践成就、典型案例、代表人物,在引起学生关注,引发学生共鸣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史哲课程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专业知识培育大学生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理工类课程可注重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注重大学生科学思维、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教育;农学类课程可通过生态文明理念和“三农”成就的教育,培育大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医学类课程可在医德医风和医者精神的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人民情怀和人文素养。三是日常教育“融入”历史主动精神。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到校史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融入到管理服务、党团建设、社团活动之中,让历史主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日用而不觉的内在品格。

(二)讲透历史事实,夯实历史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7]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可透过历史的现象,讲清历史背后的道理。一是讲准历史事件。要整理、完善、开发历史事件当事人、见证人、参与人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视频影像、口述资料、回忆材料等方式,丰富历史事件的证明材料。通过整合优化纪念馆、陈列馆、故居、博物馆等场馆资源和大数据、互联网、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实体资源的数据化转化。通过线下与线上、实物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教材、讲座、论坛等渠道,还原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具体场景和心路历程,批驳错误言论,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二是讲活历史进程。“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的精神主线。”[8]通过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和逐渐实现,讲活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党的工作中心和主要任务的历史转换,讲活党的性质宗旨;通过党在重大历史关头的艰难选择,讲活党的价值立场;通过党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的磨炼,讲活党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进程,树立历史思维。三是讲深历史成就。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成果和历史证明。通过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状况的比较,讲深党的奋斗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意义;通过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比较,讲深党的奋斗成就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讲深党的奋斗成就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比较,讲深党的奋斗成就在世界历史上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掌握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

(三)学习榜样模范,增强使命担当

榜样模范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坐标。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要充分发挥榜样模范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一是发挥榜样模范的导向作用。榜样模范在风云变幻中顺应大势的智慧,在艰难困苦中乐观向上的品质,在逆境曲折中改天换地的气魄,在围堵打压中自立自强的勇气,在质疑非议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荣辱得失中泰然处之的格局等都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要大力宣传榜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在大学生中,营造学习榜样,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榜样模范的凝聚作用。榜样模范所彰显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情怀、崇高的价值理念、宽广的眼界视野、优秀的工作作风等都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内容,对凝聚社会共识、强化思想认同、维系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要引导大学生了解榜样模范的社会贡献,理解榜样模范的普遍意义,增强对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是發挥榜样模范的激励作用。榜样模范是某个领域或者某个群体的奋斗精神、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坚强意志的代表,不仅对其产生的领域或群体,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调动情绪、激发潜力、强化动机、规范行为的作用。通过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榜样模范的思想动机、价值取向、行为选择,进而促进大学生主动改造思想、改善行为,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厚植文化底蕴,培育文化自信

优秀文化是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源泉和土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可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滋养作用。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修齐治平的思想观念、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己达人的仁爱原则、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祸福相依的辩证思维、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等,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根源,也是涵养历史主动精神的宝贵资源。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承传统工艺,打造文化精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引导大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历史主动的文化底蕴。二是以革命文化铸魂。革命文化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的革命觉悟、谦虚谨慎的道德修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等,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政治底色的历史来源,也是培育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素材。用好革命遗址和场馆,讲好革命故事,建好革命文化基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健全开发利用机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包含“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这些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特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历史主动精神的行动指针。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旗帜鲜明反对错误思潮、腐朽思想和落后观念,发展壮大主流舆论,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人民日报,2022-10-24(0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5-4(01).

[6]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7-8(02).

[8]张跃胜,谭宇轩.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主线、特征和践行路径[J].管理学刊,2022,(6).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Historical Initiative

in the New Era

Han Xiansheng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is a precious spiritual quality formed by the CPC's centennial struggle, which holds significant value to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 terms of education guidance, self-confidence and self-restraint, spiritual inspiration, and life orientation.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is neither innate nor formed spontaneously. Instead, it is generated gradually in the long-term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must fully rely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historical facts, role models, and excellent culture to form a collaborative and collaborative overall force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historical initiative; cultivate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