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3-08-29 11:33马顺文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马顺文

摘 要:素质教育需要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使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不断拓宽历史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创设符合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学生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文章根据实际历史教学经验,论述了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和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历史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44

历史学科是学生与历史文明进行对话的主要渠道,是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历史教育,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指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给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互动不足等,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不愿意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切实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多元性

高中历史涵盖的内容丰富,不仅包含中国史,还涉及世界史,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做出了介绍。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给学生讲述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内容相对较少,布置的作业也相对单一,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历史思维发展缓慢,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找不到方向。有些教师受应试思想影响,将大量时间放到高考考点的讲解上,一些基础还不牢固的学生,则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另外,还有的教师讲述历史理论的时间较长,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导致历史课堂枯燥、单调,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

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施展的空间。但实际上,一些历史教师为了掌控课堂,在教学时完全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按部就班地将历史内容灌输给学生,缺乏创新教育,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当学生提出质疑或者课堂出现突发情况时,教师处理起来并不顺畅,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以至于无法发挥出历史学科的优势。还有一些历史教师没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尤其是对于人机交互的使用较少,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教学时间。

(三)教学总结缺乏延伸性

一节优秀的历史课离不开课堂总结,教师开展课堂总结不仅能够明确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对于课堂总结不够重视,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就进行课堂总结;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足,就省略课堂总结。而且即使进行课堂总结,也只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出具体、细致的点评,也没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另外,有些教师在课堂总结的时候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并没有按照课标要求做出总结,容易误导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一)更新观念,营造多样化的历史课堂情境

高中历史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时代感,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很多历史知识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对其感性认识不足,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灌输历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感和排斥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設教学情境,以情感人,打造情景交融的历史课堂,不断活跃学生思维,使历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特点,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历史课堂情境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缺乏生动的描述,学生读起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无法调动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描述情境,以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把学生带入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当中,让书本中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是不可重现的,为了增进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教具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文物,为学生再现历史画面,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让学生成为历史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学生觉悟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依据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具有知识性、启发性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是对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记载,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古今对比,让学生领悟历史真谛,体会现代社会的先进性和幸福感。

(二)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运用大大拓宽了历史教学的空间,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了教与学的方式。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教学空间,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历史课堂,增加历史教学的生机与活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历史学习。

在课堂导入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历史文字转换成视频动画,以充分体现历史课堂声情并茂的特点,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历史,教师可以设计电子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逻辑进行学习,将历史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和分解,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层次。学生可以在电子思维导图中做出标记,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汇总起来向教师提问,以增强学习有效性,掌握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从网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与资料,组织学生开展线上阅读,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发挥微课视频的优势,将历史重难点知识分别制作成一个个微课视频,让学生按照微课视频的引导持续挖掘,探寻历史的足迹。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优质微信公众号、历史网站、历史App等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历史知识的熏陶,获得更多创新的灵感。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历史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强大搜索功能,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历史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底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合生活,利用乡土资源构建知识网络

乡土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祖国历史是血肉相连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将乡土资源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家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沿革等,补充、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知识的目的,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风俗习惯,而且这些风俗习惯延续了千百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衣、食、住、行、节庆、礼仪、祭祀等具有乡土特色的风俗习惯引入课堂教学中,用视频、图片等更为直观的材料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家乡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风民俗,以加强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从而实现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战争遗址、名人故居、博物馆等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活動,近距离地观察历史遗址、遗物,感受家乡历史的厚重感,增强学生对历史年代、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教师还要注重图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将记录地方历史的地方史志、老照片、家族图谱等图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中,用真实的史料强化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认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乡土资源中的历史人物是“活”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史实为学生讲述当地人们奋勇抗争的故事、当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当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四)创新作业,通过实践活动落实“双减”政策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还有很多需要学生理解的拓展内容。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抄写、背诵、做题等形式的作业,以便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作业的弊端日益显现,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历史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类的作业,解放学生的双手,把学生从枯燥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基于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每节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整理当天所学内容,并以内在的联系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理解历史,为了丰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表演类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由结组,把课堂上学到的历史事件改编成历史剧,鼓励学生各尽其能,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历史事件,在亲身体验中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采访类作业,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采访革命老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革命烈士的后代等,听这些人讲述红色故事,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调查类的作业,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走访、查阅地方史志等形式探寻家乡的农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并将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整理成调查报告,在课堂教学时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展示和阐述,从而深化学生的历史感悟。

(五)优化反思,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习效能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清单,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的目标、内容、重难点等,使学生明确预习方向。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从与学生的互动中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简短的反思,给学生提出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反思学生的见解,必要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多运用赏识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坚定学习历史的自信。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每节课的结尾阶段,教师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开展反思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运用情况、情感价值观的发展等进行反思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学习上的不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对比中反思自己学习上的差距,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反思教学实效,切实了解学生的思维及知识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诉求,使教师可以择其善而从之,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任,历史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营造充满历史气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形成历史思维。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再现历史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树和.浅议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3(2).

[2] 韩梅娟.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高考,2022(28).

[3] 魏尊严.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7).

[4] 李正芳.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2(19).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