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2023-08-30 16:20路云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初中语文同学

路云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心、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 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课堂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像、写作,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个性。为此,我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作如下探讨:

一、全面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步入新课改行列,我一方面积极参与各方面培训;另一方面经常挤时步入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名师课堂,向他们求取真金,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新课改的意识逐渐占据了我的大脑,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行动在我班的语文课上越演越烈,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也突显出来了。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改变传统的导入模式,导入体现以生为主体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童趣》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设计是这样:①四人一小组,分别讲一个童年难忘的趣事。②全班集中由同学自主举手,然后抽2—3 名同学各讲一件童年趣事。事毕,掌声响起来。③师请一名同学小结。先后对此活动总结,并引导全班同学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自然过渡到《童趣》。

再例如:我在组织同学们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①师问:天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外出活动重要吗?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位讲一下天气与学习、生活、外出活动有关的故事。②全班集中,请2 至3 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③师作结:首先掌声响起来,感谢同学的精彩故事,接着师说:“今天我们在家要知道天气情况,非常简单—看天气预报,然而当我们出门在外又不具备条件时,要知道天气情况时怎么办? 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走进《看云识天气》,它会告诉你。”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精彩的导入定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课堂。

2、引导学生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 精心设计教法并组织实施至关重要,此环节我是这样做的:①短小优美的文章,还朗朗的读书声于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是先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读, 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些方面进行描绘,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春草,春花,春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课文侧重培养学生一至两个方面的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此文我就只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中说明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这一能力, 教案中我的分析过程和对问题的探究设计都围绕抓特征而展开。③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则精美的广告,令人难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对此非常看重。例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我制作了一课件,在网上搜集了与文中有关的云彩图片放在一侧, 正中在对应的地方留出空位(分析时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说明相关云彩的语句,然后进行逐一补充),再后面也留出相应的空位(分析时让生找出何种云彩将要出现什么天气的语句,再补上),最后留出空位,让生总结出说明方法。利用此板书,在引导生分析课文时,一边分析,一边补充。课文分析完,内容也补充完,下课时重要内容全部得以展现。

三、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听课方法得当,习惯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课堂的每分钟有效地得到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各异,语文教师在刚开始接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语文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 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

当然,良好默契的语文学习氛围的养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

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

四、渗透德育,巩固迁移,提高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对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节课堂设计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例如,我组织学生学习完《论语》十则后,作结时,我引导学生先归纳出文中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请生说感想,谈体会,事毕学生受到很大的振动,特别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学生是谈得振振有词,激动万分。后来写作文时,部分学生还引用了此文中的许多名句进行说理,启发读者,教育他人。

在课堂教学后的迁移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合适的消化土壤,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学效果的地位,予以充分重视,在有效使用教材的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为成功的初中語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初中语文同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