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2023-08-31 01:47王敏娟
今日财富 2023年23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投资决策化工企业

王敏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作为支撑各个领域的关键产业之一,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由于化工产品涉及许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较多。同时,受市场竞争、投资策略、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影响,化工企业经营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化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一)安全生产,保护环境

化工企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对周边环境造成长期破坏。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还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客户信任。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化工企业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合规排放,降低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维护企业声誉。

(二)强化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化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在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降低意外损失,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化工企业应当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风险管理的投入,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化工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

化工行业受全球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投资回报降低或投资失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因为信息不完全、分析不充分或决策者主观判断失误,而导致投资方向和规模不合理,进而引发投资风险。化工行业对先进技术依赖程度高,在投资新技术、新工艺时,会因为技术不成熟、操作失误或技术跟进不及时,导致投资风险增加。此外,化工企业的投资容易受到政府政策、法规和行業标准的制约,政策的突然变化会导致企业投资计划受阻,从而增加投资风险。化工企业在进行跨行业、跨地域投资时,需要与其他企业或地区政府合作。合作伙伴的信誉、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风险都会影响投资成功率。

(二)内部管理制度风险

内部管理制度风险是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设置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当、管理层级过多、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内部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善会导致员工流动性过大、人才储备不足、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财务管理不规范或者财务制度缺乏透明度,会导致企业资金使用不当、财务数据失真、内部挪用资金等问题的发生,进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内部信息管理的欠缺,会导致企业信息泄露、数据丢失或被篡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知识产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企业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会导致市场份额下滑、产品定价失误、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出现,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特色政策风险

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第三次修订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当中,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化工企业需要严格遵照相关分类管理与许可制度,来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等。政府为保护环境和公共安全,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这些政策会导致化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能限制或者工厂搬迁等,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安全生产的标准要求,这会导致化工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来满足政策要求。能源政策的调整会导致化工原料和能源成本的波动,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例如,有关部门会对化石燃料进行限制,或者征收额外税费,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此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会导致进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的调整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从而影响化工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和国际竞争力。政府出台针对化工行业的特色政策,如产能控制、市场准入限制等,这些政策可能会对化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四)存储、运输风险

由于化工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会导致火灾、爆炸或泄漏事故。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

化工产品往往对储存条件有严格要求,如温度、湿度、通风等。若储存条件不合适,可能会导致化学品变质、失效或发生危险反应。化工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因车辆事故、操作不当或非法行为等原因,导致泄漏、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将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并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问题产生。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不善,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货物损失、延误交付等问题发生,从而影响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化工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需要遵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如果企业未能严格遵守法规,可能会导致罚款、停产或吊销许可证等严重后果。

三、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

(一)投资决策不科学

化工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由于信息收集不足或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判断失误,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有些企业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或分析工具,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时,导致对投资项目的评估结果出现偏差。部分企业投资决策者会受到过去经验、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投资决策中产生盲目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倾向。有些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公开、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不透明现象,导致决策结果偏离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过于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导致投资决策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投资决策不科学是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

(二)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化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执行力度不足、监督评价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受到影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形成独立、公正的审计机制,或者审计频率和范围不足,导致内部控制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整改。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不规范操作、内部挪用资金、虚假报表等问题,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用人不当、福利待遇不公平、员工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员工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低、核心竞争力不足。此外,企业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知识产权安全造成威胁。

(三)政策变化与安全风险

政府在经济调控、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对化工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如政策收紧、监管力度加大等,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能削减或业务受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后果。此外,不良的安全生产纪录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可能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环保监管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和污染治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地区、部门之间的不一致和执行力度的不稳定,这将给化工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到化工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如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间接影响。政策变化与安全风险是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成因之一。企业应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环保治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和环保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存储、运输管理不当

如果企业缺乏严格的存储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化学品储存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仓库设施不达标或库存管理混乱。这些问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货物损失或库存积压等风险。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如果货物分类与标识不清,会导致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品混装、错放等问题,增加安全风险。

此外,有些化工企业存在运输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如装卸不当、运输工具不符合要求、违反运输规定等。这些问题会导致货物损失、运输事故或法规处罚等风险。部分企业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未充分考虑其安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因素,导致存储、运输风险的增加。化工企业缺乏针对存储、运输事故的应急预案,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从而加大损失。

四、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对策

(一)科学投资决策

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技术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渠道,及时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环境变化,为投资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化工企业在评估投资项目时,应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如财务分析、风险评估、敏感性分析等,全面考察项目的可行性、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

企业应定期为投资决策者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减少主观判断失误。企业要确保投资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防止信息不公开、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确保投资决策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投资决策对策,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并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二)优化内部管理体系

化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划分、权力制衡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建立独立、公正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效果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企业应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实施严格的财务审计和监督,防止不规范操作、内部挪用资金、虚假报表等问题出现,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预防安全漏洞、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风险,保障企业信息安全。通过优化内部管理体系,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内部风险,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内部管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安全生产与环保意识

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安全责任,确保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降低事故风险。还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和正确应对方法。

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企业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倡导节能减排,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企业应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投入,完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处理和处置,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规要求,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化工企业应主动关注环保政策动态,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通过加强安全生产与环保意识,企业可以降低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风险,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存储、运输管理工作

化工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存储管理制度,确保化学品储存条件符合安全要求,仓库设施达标,并加强库存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和货物损失。企业应对化工产品进行准确的分类与标识,防止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品混装、错放等问题,降低安全风险。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运输操作规程,包括装卸、运输工具选择、运输线路安排等,确保运输过程符合安全规定,降低货物损失和运输事故风险。

化工企业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因素,加强对物流合作伙伴的管理,降低存储、运输风险。企业应针对存储、运输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企业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减少事故损失。通过加强存储、运输管理工作,企业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存储、运输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科学投资决策、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与环保意识、加强存储运输管理工作,有助于化工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風险能力,推动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投资决策化工企业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探究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当前形势下光伏发电行业投资决策方法探讨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浅谈如何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
延迟期权在水利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地面工程项目经营风险之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