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案例教学在新闻传播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01 18:25李艳平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摘要: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不仅要重点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識和技能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体融合意识,掌握融合新闻制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全媒体时代所需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因此,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新闻传播学课程的实践性及应用性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课程及人才培养创新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新闻传播学课程的日常教学往往离不开对典型案例的分享与解读。文章通过对研讨式案例教学方法内涵的理解,总结出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一是通过精选案例为研讨式案例教学提供内容支撑;二是通过规范流程优化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三是巧设情境,增强研讨式案例教学效果;四是注重引导,把握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方向;五是增强代入感,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关键词: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建构;新闻传播学课程;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26-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研讨式案例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实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2022B29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到,新闻教育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及时融入技术变革新趋势、媒体融合新动向和行业发展新动态,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多种形式,采取案例式、现场式、任务型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用好校内外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新兴媒体等实习实践平台,培养未来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家里手[1]。

蔡骐教授也曾指出,案例教学法在媒介教育中势在必行,作为一种媒介教育的新尝试,它对传统媒介教育具有正本清源、补缺纠偏的作用[2]。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在技术发展全球化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研讨式案例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案例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尤其是MBA教育的兴起,国内最早形成了案例开发热潮。此后,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并逐步拓展到医学、法学、工程学等领域。不同学者对案例教学有不同的理解。美国学者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3]2。美国学者菲利普·帕特森和李·威金斯指出,“案例研究对研习新闻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4]。本文认为,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在案例教学基础上的深化,是在教学活动中系统规范地深入讨论面向真实世界的案例,是实现师生双方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及转化的方法[5]。

就研讨式案例教学而言,一个案例就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出现,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逻辑,在处理真实问题的时候,师生需要把很多已经习得的知识调动起来,综合应用,时刻用动态、系统思考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案例研讨的价值。但目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对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认识和操作误区。

(一)学生案例积累少,对研讨式案例教学配合度较低

新媒体时代,即使学生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了改变,但仍有不少人未养成随时关注新闻及相关评论的习惯。因此,其头脑中没有积累足够的新闻传播案例,导致课堂上对热点话题知之甚少,甚至关注的话题往往有偏差,不能与专业领域知识相关联,更谈不上系统思考和研究,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影响了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二)教师认知简单,没有最大限度发掘案例的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案例作为引子,在简单展示背景材料之后,只是进行简单的讨论,没有充分挖掘案例所富含的信息价值,也没有更好地从宏观背景下体现该案例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案例研讨不是以学习某种工具为目的,而是为了创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在教学中以案例为引子就事论事,或者在案例研讨中无法从现象回归本质,就无法将它与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行对应,从而浪费案例的最大价值。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的价值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研讨式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出发点,以研讨作为教学手段,以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其过程高度类似新闻实习的过程,是可行的教学方式。

(一)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双驱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思维

研讨式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放置到具体的事实场景中,重在讨论过程,寓理论于讨论之中,不简单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其本身就是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案例不再只是支撑教学,某种程度上更是驱动教学。在案例研究中不仅要从不同的价值维度去思考,还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探讨,思考案例所包含的新闻理念、认知逻辑、文化背景、时代因素等内容[6]。案例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促进教科研改革,可以锤炼教师的教学水准和科研能力

挑选案例并总结研讨式案例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经验总结、交流研讨,得出研究成果,提高教师能力。同时,以案例作为基础,从多层面、多角度开拓教师的学术思维,延展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从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有利于找到符合现实意义的社会科学问题,同时,对案例的剖析也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案例研究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新闻传播学课程中,来自业界前沿的新闻传播实践案例,不仅包括具体的新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而且蕴含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思想[7]。在学界,中国人民大学在2005年率先开展了研究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建设,并出版“新闻传播学经典案例”系列教材[8],不仅为学界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样板,而且为业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不仅聚焦媒体在新的时代寻求创新突破发展的路径,还有新闻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的关照,能够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发挥较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总结研讨式案例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一)精选案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内容支撑

教学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教师在精选案例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知识性强的案例,为学生提供知识增量

知识性是经典案例的基本属性,能够与理论高度配合,同时又能升华为理论。案例既不是编撰的虚构故事,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小说,它应该体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结构,包括基本理论、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9]。选取案例时,要掌握学科内容的统摄性,引导学生对学科基本内容的接受和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研讨要帮助学生从习得知识转换到能力提升,它在学生所参与的真实的、情境化的学习体验中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10]。例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实务类课程中,以新闻界公认的“样板”和“标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作为案例,在分析研讨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值得借鉴的采、写、编、评等经验和技巧,更具有说服力。

2.选取具有人文性的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好的案例应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新闻传播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巧,更要在教学中注入人文内涵[11]。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因此,好的案例要培养新闻传播学子从人的视角关注现实活动。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高校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疫情防控的最新报道作为选题进行分析,重在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领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关怀,阐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发展和人文建设的内在要求,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3.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案例所产生的问题选择在同类问题中具有代表性,对多个类似案例进行学习总结,无论总结出来的是知识还是经验,都能对学生有所启迪,并且其解决方案可供学习、警示、告诫、效仿。

比如,2023年4月,极目新闻记者李贤诚在采访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马场镇布底小学发生的“水电站放水致两名教师溺亡”一事时,遭到数名不明身份人士殴打。在开展相关研讨时,有的学生分析“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这一问题,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提出“记者的采访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见解。还有学生从涉事主体的殴打行为分析“舆情处置能力”这一命题。无论是哪种分析,只要学生有理有据,在分析和评价事件的过程中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挖掘这些热点事件的时代意义,那么这个案例的研讨就能达到启发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目的。

(二)规范流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与环节优化

好的案例需要正确的使用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新闻实务类课程为例,通过“课前预习—案例分析—分组展示—总结反思”一套流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思维方式的全面成长[12]。案例研讨不是以学习某种工具为目的,而是为了创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它包含以下过程:

1.课前预习

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预习知识点,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寻找相关报道案例。通过每堂课讨论不同的鲜活话题与专题,如政治、经济、社会,或者国内、国际,启发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在某个领域中拓展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意识与专业努力方向,启蒙学生观察世界与社会,拓寬眼界。

2.案例分析

找到案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知识储备从任意角度进行分析,案例研讨可按以下步骤展开:发生什么问题(what)――问题因何引起(why)――如何解决问题(how)――有什么启发(what)。小组成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阐释并在对话交流中重构知识,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成果。

3.分组展示

抽取的小组分别陈述对案例的理解以及理由。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对案例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概括总结,综合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案例中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小组展示需要对整个研讨过程进行总结,找出疑点和难点,总结得与失。这个过程有助于小组成员厘清研讨思路,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4.总结反思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在此阶段,教师的总结反思能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教师分析案例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案例可能存在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从而对案例所蕴含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提炼,形成规律性的总结,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巧设教学情境——增强研讨式案例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充分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建立直观场景,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刺激,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把隐性知识显性化。

目前,很多高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情景突破学生无法进入新闻现场的局限。以突发性灾难事件为例,教师根据现实社会发生的灾难事件设计具体的虚拟仿真场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佩戴VR眼镜进入虚拟仿真灾难事件现场,亲身体验新闻事件的场景,通过人机互动,模拟策划和解决事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融合媒体报道基本技术手段,提升他们的全媒体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全方位培养的目标。

(四)注重引导——把握研讨式案例教学的方向

研讨式案例教学实际上是有步骤地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相辅相成,既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新,又要做到不过分强调“自主探究”而淡化“教师讲授”,同时,教师要扮演信息库的角色。在课堂中,教师可能遇到学生质疑案例的情况,对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要对案例本身及案例材料之外的信息充分了解,能够在课堂中把更多的信息输出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从而保证研讨有效进行,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13]。小劳伦斯·E.列恩也指出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也会有更多的心理回报);对案例以及从案例中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驾驭讨论的技能;乐于抛弃不信任,保持谦虚,并能搁置先入之见;耐心;在不控制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的能力;具有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信念,敢于操作、实验、犯错误,能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3]46-47比如,涉及“新闻反转”这一现象时,学生容易就事论事。这时,教师需要找到学生的疑惑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从该事件传播的主体、传播的内容入手理解该现象“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真实的再现过程,是新闻真实不断被纠正的过程”这一知识点,提示业界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增强代入感,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强化专业知识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三位一体”新闻传播育人体系,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使新闻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科学素养都符合行业要求[14]。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针对课程的不同属性来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例如,在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史论类课程中,通过课前抛出“合格的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为研讨论题,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课上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历史阶段的新闻工作者来进行解读,学生在讲述和分析这些典型人物及事迹时,能引发学生观照自身,自觉地被带入当时的历史情景中,感受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更好地鼓舞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向往自己的工作生涯,憧憬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另外,透过案例,师生共同研讨发掘的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活动和事件,而是隐藏在背后的、具有一般意义的公共行为范型,从而得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结论[15]。无论是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案例,还是师生共同研讨完成案例的剖析、知识点的深化,研讨过程都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指导他们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新闻报道实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四、结语

本文探讨的研讨式案例教学是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研讨来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案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对照,搜集二者差异的反馈信息,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及时掌握学情,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当然,如何深挖研讨式案例教学的价值,使其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仍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懈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3. html,2018-10-08.

[2] 蔡骐.媒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J].现代传播,2007(1):35.

[3] 小劳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郄少剑,岳修龙,张建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46-47.

[4] 菲利普·帕特森.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6.

[5] 魏明革.新闻学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与模式建构[J].新闻世界,2019(10):65-69.

[6] 魏小娜,张学敏.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案例教学:价值功能、标准再构和教学实施[J].教育学报,2023,19(1):102-111.

[7] 纪哲.中国特色“研究型案例”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行政管理,2021(11):2.

[8] 蔡雯.论新闻传播的案例教学:兼谈案例库建设对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意义[J].国际新闻界,2008(2):53-57.

[9] 任春茂.高师院校案例教学的内涵、实践与反思[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1):122-125,129.

[10] 馮锐,董利亚,杨红美.案例知识的特征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6):1-8.

[11] 杜联峰,罗军敏,孙万邦.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在研究生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4):72-74.

[12] 陈艳秋,林忠,殷晓丽.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1):71-75.

[13] 蒋甲樱.研讨式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会计,2021(2):46-47.

[14] 施晓光.立足“三位一体”战略目标,探索“中式大学”发展道路[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2):5-17.

[15] 张静.案例分析的目标:从故事到知识[J].中国社会科学,2018(8):134.

作者简介 李艳平,教授,研究方向:舆情传播、新媒体传播、广告传播。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