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供应商如何完成厂商数字化落地软着陆?

2023-09-01 01:13文|海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执行力网点经销商

文|海 游

前几天接到一个系统供应商前端销售总监的电话,反馈道:尽管品牌商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但快消品生意越来越难做,几次花费很大精力组织的投标,均石沉大海,问题出在哪里?

我问他是否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要了解甲方,不是你能提供什么服务,而是甲方需要什么服务。你不去了解,就会变成“忽悠”。

二是甲方、乙方本就不是一个平台上的产物,甲方是快消品行业,乙方严格意义上讲是IT行业,是时代的发展让两者产生共鸣,但仍然需要找到结合点(痛点),你刚好需要,我刚好满足。

三是高度问题,要站在行业的高度看企业,站在经营的角度看运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战略,执行是战术,如果不能走在前面就无法签约。

近两三年,我和几个系统供应商合作,做了一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咨询项目,有上市公司,也有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行业领先者,从前期的标书竞争到最后的样板打造,感触颇多,分享一些给大家。

要明白:产品+方法+工具组合逻辑

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数字化赋能企业,让其在竞争力上发挥优势,偏离这个轨道,数字化转型将毫无价值。而这个价值的体现就是:产品+方法+工具组合逻辑。

1.产品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结果就是让甲方的产品“更好卖”和“更赚钱”,所以产品是甲乙双方合作的“基点”,而这个“基点”恰恰被很多系统供应商所忽略。

我参与过几个投标说明,很多售前总监不知道在滔滔不绝什么,始终找不到落脚点,品牌商高管听得云里雾里。

系统供应商的投标核心是围绕甲方的产品做什么样的动作,简单举一个例子:可以以产品为核心,引出产品市场的概念,以市场为原点梳理品牌商的经营策略,围绕一个原点(市场),展开四个方面(投入、产出、前台、后台),引申出八项工作(推广费用、运营费用、销量贡献、利润贡献、终端表现、覆盖表现、业务团队、经销网络),要思考区域市场框架和流程的粗线。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品牌商的痛点,并依托过往合作经验提出合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这是建立合作的基础。

2.方法

系统供应商的原则是:在品牌商战略上做补充,在战术上做完善。你并不深入了解品牌商的发展历程,贸然提出战略部署,八成是脑子有病。

另外,一个品牌商发展到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阶段,那么它的战术体系必然是相对成熟的,至少也是自成一脉的,尽量不要破坏它,要为其赋能,提高能效。

方法的核心是给品牌商经营和运营赋能,要充分挖掘系统供应商在快消品行业积累的成功经验,梳理成功的案例,刻画成功的图像,给予品牌商一些提醒、警示、建议,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深入合作。

3.工具

工具的定义是什么?一个看似简单又很难回答的问题,我用两个例子说明。

一是铠甲。士兵为了保护自己,常常穿戴铠甲,铠甲有其双面性,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阻挡敌人的攻击,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穿戴铠甲本身就会产生负重,就会降低身体的灵活性,如何平衡就需要品牌商和系统供应商共同探讨,品牌商需求越多,铠甲的负重就越大,将士是否可以承受就是一个问题,适得其反就只能分道扬镳。

事实上很多品牌商在首次数字化转型初期就需要SFA(销售能力自动化)、DMS(经销商管理系统)、T P M(全员生产维护)等同时上线,系统供应商没有给出合理的推进建议(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基层一下子无法承接,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宝剑。宝剑有优劣之分,但是剑谱也很重要,只给宝剑,不给剑谱,就没有意义,剑谱就是上面所说的方法。方法是需要下沉到行业内部积累的。快消品是一个大行业,卖饮料的和卖休闲食品的不一样,卖粮油调料的和卖白酒的不一样,不深入了解这些行业,就吃不了这碗饭。

所以要正视工具的价值,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点双方都要有清晰的认识,不盲目,不夸大。

要调研:深入一线,还原作业场景

企业数字化的核心是什么?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这样描述:数字化,就是从物理世界中,开采出数据,粗炼出信息,精炼出知识,聚合出智慧,最终提高生产率。

以其中的“开采”为例。就是把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变成一段文字、一张照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开采的成果,是数据。

这个过程谁来完成?可以是消费者(一物一码)自行完成,可以是终端网点(自主下单+自主陈列)自行完成,还可以是业务员通过终端机采集完成。

这一切就需要系统供应商深入一线去调研,细致还原消费者、终端老板、业务员各个作业场景,否则后期所做的一切都是空洞的。

不能准确地描述市场情况,就无法高效地解决问题。

那么需要调研什么?

我个人认为:调研首先要还原业务员的作业场景,针对业务员执行闭环进行细致分析。

例如,围绕网点的工作(开发、维护、数量、质量等)、围绕陈列的工作(售点生动化、品牌陈列、品类陈列等)、围绕拜访的工作(拜访频次和质量、内容、成功率等)、围绕产品动销的工作(试吃体验、拉新、复购、客单价等)

其次要还原经销商经营场景,针对经销商的日常管理及作业进行细致分析。

例如,产品策略要研究:产品标签化;各产品的动销逻辑;产品渠道链分级体系;产品渠道链价格体系;去年各品类达成情况及机会预测;第一引擎产品是否完善,是否需要启动第二引擎产品;渠道产品货龄管理如何规范。

渠道策略要研究:渠道定义及必备SKU;渠道突破优先级;渠道网点覆盖率要求;渠道执行标准;业务片区规划准则;科学的网点拜访规划;网点的管理;评级体系;清晰的区域作战地图;各渠道达成情况及机会预测;经销商安全库存&货龄管理。

还有消费者策略、组织策略、费用策略、经销商策略、时间推进策略等,只有深度还原,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品牌商下属经销商的经营情况,才能为将来厂商协同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最后要给出合理的经营、运营建议,结合实地走访情况,给出几个业务增量或者组织增效的可落地方案,供品牌商研究。

做诊断,寻病因

遇到市场问题,我一般的建议是由内到外地解决,出现问题,先研究这个问题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是否匹配,一般情况下会出现3种情况:

1.流程制度空白:现象背后没有相关的流程支持。

2.流程制度补充:现象背后有相关的流程支持,但是流程不完善,需要补充。

3.流程制度修正:现象背后有相关的流程支持,但是流程与现状不匹配。

如果流程制度均没有问题,下一步就要检核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流程和制度也白搭,而执行力=知识×态度×技能×检核。

1.知识影响执行力,不懂就不会干。产品知识、物流知识、渠道知识等,都是每一个营销工作者的基本知识储备,要想提高基层团队执行力,没有基本知识是万万不行的。

2.态度影响执行力,态度不端正,干不成。态度这指标不好量化,什么是态度好?什么是态度不好?心情会不会影响态度?考核会不会影响态度?领导判断一个人态度好坏的依据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务实的指标,需要务虚来辅导培训,当然也缺不了必要的沟通和激励手段。

3.技能影响执行力,既要会,还要熟练。技能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技能的提升要培训者不断地引导基层作业者练习,最好形成肌肉记忆。

4.跟踪影响执行力,检核大于信任。自律的人真的非常少,否则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监管机构,跟踪和检核就是要逼迫基层作业团队养成不断靠近自律的习惯,学会自我反思,学会在领导的监管下工作。

做诊断,寻病因,如果系统供应商可以很好地找到这个品牌商的病因,那么对于系统的切入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对于解决品牌商当前的困惑也会事半功倍。

对症下药,系统落地

互联网时代,快消品企业离不开数字化系统,那么系统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我列举3点。

1.绩效考核方面

没有网点就没有销量,拿我们最关注的网点举例,关于网点的考核有数量考核、质量考核、活跃率考核、月度销量考核、网点等级考核等,市场中发现的网点问题,在流程和执行力匹配到位的情况下,系统中SFA功能就可以有效地评判出月度优劣等级,进而给出绩效考核依据。

2.激励政策方面

例如,今麦郎是行业中率先提出网点积分制的企业,将市场动作积分化,实现业务员网点动作多劳多得,化管理为激励,进而激发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效。这就要体现出系统的强大功能。

3.系统多功能落地方面

例如,在经销商层面,有的经销商感觉自己的费用越来越高,但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希望能够监管费用价值;有的经销商目前还赢利困难,给员工补贴,希望监管补贴时期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有的经销商想监管各业务线、终端网点的库存、动销情况、货龄等工作;有的经销商想借助工具提升网点、业务员、经销商、企业四者的核销效率;有的经销商想动态监管网点的等级及陈列竞争状态、拜访的频次及动销状态、稽查人员市场检核状态等,整体要有优先级概念。

回到开始的问题,系统供应商如何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软着陆?

答案有很多,但也唯一。答案多是因为落地很复杂,每一项都要有所考虑;答案唯一是因为只有了解行业、了解企业,才能“私人定制化”地输出过程和结果,才能真正做到助力数字化转型,这一点还需要系统供应商深思熟虑。

猜你喜欢
执行力网点经销商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经销商名录
经销商名录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1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