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023-09-01 09:12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头中心小学李娜珊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加减法运算数字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头中心小学 李娜珊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在2022 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运算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中,还是在“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领域的数学学习中,运算教学都占有一席之地。小学阶段的数学运算能力包括口算、估算、列竖式计算、使用计算器计算等。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同时需要掌握适当的计算工具和方法,如口算技巧、列竖式技巧、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运算能力必不可少,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容乐观。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分析当前小学生运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算心态不端正

有的学生认为,计算题只要跟着书上介绍的方法按步就班来进行运算就行,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在平时计算中没有对计算题进行分析与判断,不能对各种运算方法进行比较、筛选出最简洁高效的方法。并且在计算后不能及时进行检查,最后才会失分;还有的学生认为运算比较枯燥,觉得厌烦。还会因为计算经常出错,从而对运算产生畏惧情绪,在开始运算时就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运算结果。

(二)运算技能不够熟练

中低年级学生对数的组成学得不扎实,口算不过关,常常因为20 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计算多位数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中年级的学生则是因为计算法则不理解,掌握不够透彻,在实际运算过程中,不能合理选择、灵活运用,从而出现“用简便方法计算”反而算得更麻烦、更复杂的情况。高年级的有些学生则是因为在低年级时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在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的学习中屡屡试商出错,在多位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运算中出现进位错误等情况。

(三)运算习惯没养成

有的学生盲目自信,常常计算不打草稿、运算后不检查不验算,还会犯题目抄错这样的问题。如将“-”看成“+”;将“655”误写成“665”等,更有甚者是书写潦草或模棱两可,把“1”写成“7”,把“0”写成“6”。由于学生看错了自己写的字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二、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2022 年版新课标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运算能力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怎么算”,要让学生会正确地运算;二是“为什么要这样算”,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当中的算理;三是“运算途径是否更简洁”,让学生能经历运算方法的探索与比较,从多种运算方法中筛选、优化出最简洁的方法并熟练掌握。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将这三个层次割裂开来,教师应有长远的教学观,基于核心素养,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训练学生的基本算数能力

基本算数能力是数学运算的根基。比如,加减法运算中不管是多位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或是分数加减法,算理都是围绕着20以内数的加减来进行的。而乘除法的运算算理也是围绕着乘法表进行延伸的。因此,对20 以内加减法、乘法表的教学要让学生学懂学透。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算数技巧,如快速计算两位数相加、减法借位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进位加、退位减的运算问题。平时强化口算练习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算数能力。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计算出一系列数字的和、差、积、商等。课后,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家校合作,通过各种方法,如亲子对口令、亲子游戏、手机打卡等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应用。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熟记一些相关的数字关系,如25×4=100,125×8=1000 等,让学生背诵一些常数与圆周率的乘积,以此来应对高年级繁重的计算量,减轻计算难度,缓解学生面对复杂计算时的负面情绪。

(二)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

事实表明,大部分学生在运算方面失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养成一丝不苟的运算习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在日常的运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各种运算习惯:首先,是审题和析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先审题,观察数字特点,分析题目,明白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不能运用一定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然后才开始动笔算。其次,是校对数字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要对抄下的数字先进行校对,观察是否有抄错数字的情况,做到不误抄、不漏抄。在草稿纸上的运算结果抄写到练习本上时,也要进行校对,以免功亏一篑。最后,是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让学生在运算前通过估算先预判出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再把准确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范围进行对比,从而初步判断运算结果的正确性。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各种验算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用验算来检验答案的习惯,要帮助学生树立“运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的学习原则,让学生知道因一味求快而算得不准确是得不偿失的。

(三)重视学生的运算说理

算理与算法需要统一,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进行运算。在运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容易,但掌握算法有一定难度,因为算法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知识内化的过程。在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可以引导学生聚焦运算中的重点、难点及平时的错题进行说理,通过说理,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课时,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应该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学生紧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说理,在说理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了深度学习状态,从而掌握了算法,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和谐统一。

(四)开展游戏和竞赛提高运算能力

游戏和竞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提升计算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口算比赛、笔算比赛、数字游戏、课堂互动、线上游戏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低年级可以开展口算比赛,如口算接龙、开火车等形式进行小组竞赛、男女竞赛等。中高年级可以组织笔算竞赛,通过评选“小小计算能手”等方式,让学生重视运算知识的学习。数字游戏则是通过数字拼图、数独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计算能力。希沃白板上的“课堂互动”功能也可以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计算竞赛活动,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提高计算能力。线上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练习。例如:一些数学类App 或网站就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五)联系生活训练运算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学以致用也是一种训练数学计算能力的方式。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呢?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家务、旅行、运动等生活场景入手。在购物时,让学生计算商品的价格、折扣和优惠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培养数感;在做家务时,可以让学生计算清洁用品、食材等的数量和费用;在旅行中,让学生计算路程、时间和费用等;在烹饪时,让学生计算食材的重量、容量和比例等。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距离、时间和速度等。这样从生活的多个维度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明白了数学的学习价值。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提高运算能力。

三、结语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分析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践行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猜你喜欢
加减法运算数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有趣的运算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答数字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