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研究

2023-09-01 09:11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陈晓芳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改素养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 陈晓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格外渴望得到关注与表扬,教师的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积极的课堂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促使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踊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对待后续学习。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工作提出全新要求,需要教师及时完善评价目标、机制、策略以及形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提高对课堂评价的重视程度,优化教学设计,借助多元化评价形式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文章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针对具体评价策略进行探析。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需要教师对班级同学有全面了解,能从整体角度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采用综合性评价的方式使其发现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以此明确日后的学习方向,促使学生在针对性改进中养成反思和总结的良好习惯。换言之,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落实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利用自评、互评等方式使其关注学习的过程,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在多元化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评价环节,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在评价过程中充分感受他人的长处和自身不足,有效激活学习动机,为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总结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班级同学的语文水平形成全面且客观的了解。与此同时,评价环节也能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依据,明确授课方向和目标,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及时优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使课堂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打造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由此可见,评价环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采纳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正确思想观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一定冲击,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当前的授课方法、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是教育改革的成果,彰显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鲜明特色。教师要让学生处于课堂评价的主体地位,自身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手段,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组织具有语文特色的实践活动。对于评价环节而言,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注重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综合性,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在多元化评价中总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基于教师的引导明确日后的改进方向。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评价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是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此,在优化课堂评价时,教师应以新课改具体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及时优化课堂评价的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要求以及学习目标等内容,保证课堂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发挥评价的最大价值。

确立课堂评价目标后,学生以此为依据明确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对课程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加以分析,从多个角度探析本课重点难点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顺利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语文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为例,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为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生词并背诵指定段落、是否具备分段阅读的能力、是否了解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写好片段以及是否养成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确立评价目标后,学生可以知道具体的学习方向,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对课文内容展开研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课堂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深远影响。但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成长环境不尽相同,教师应创新原始课堂中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教师应留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局限于考试分数,而是包括互动情况、学习态度等,只要学生取得进步,教师就要采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给予肯定,使其意识到自身每一点努力都被老师看在眼里,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以更加认真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若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教师需避免使用过于消极的词汇,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要直接公布答案,而是予以适当指引,使学生重新分析问题,直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可见,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达到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教育目的,彰显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再提出思考问题:“文中重点介绍猎食性恐龙,从哪里可以看出它越来越像鸟类?这种变化能否瞬间即可达成?”鼓励学生踊跃分享不同的意见。对于给予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可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对于观点存在偏颇的学生,教师不要用严厉的话语进行批评,而是给出适当提示,引导学生重新分析问题,顺利总结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式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思路,又在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中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借激励式评价策略,增强学习信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教师应秉持激励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点评,不仅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其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或是语言组织能力,还应在学生出现疑问或回答错误时给予激励式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比如,当学生有勇气提出不同观点时,无论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先行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若回答正确,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是适当物质奖励,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若回答错误也要重点表扬学生的勇气,而后委婉提出改进意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发挥出课堂评价的最大价值。

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和表扬,小学生即如此。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鼓励式评价,使学生在积极的话语中获得满足感,逐渐转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拉近学生间、师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分析“课文分为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最让人感动?”有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得出最终答案: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是第二段到第九段,以小舟为线索,描述父亲对“我”满满的爱;第三部分是第十段,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达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发现不同观点的独到之处,使更多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答案,在激励式评价中充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原本性格内向或是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重拾自信,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新课堂评价形式,培养核心素养

1.评价语言多样化。

评价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引明确学习的具体方向,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语言的多样化,灵活组织自己的点评话语,避免使用简单的对与错评价学生的答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针对性意见,不断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另外,评价语言也不局限于口头表扬,还包括无声评价的方式,如用点头、微笑、拍拍肩膀等动作肯定学生的表现,这种近距离接触能够使学生克服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搭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在无声的评价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学生自主阅读1—3 小节,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有的学生标记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还有的学生勾画出“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经过独立思考得出最终结论: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等。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进行针对性点评,如“根据你的回答,老师可以肯定你一定认真阅读课文了,逻辑非常清晰,语言组织能力较强”或是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露出微笑的表情和赞许的眼神,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带来的成就感,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展开深度阅读的动力。

2.评价结果综合化。

评价结果综合化指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还要将重心集中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回答问题的勇气、互动积极性等多个方面,即便学生的答案存在一些问题也需给予肯定,以求在综合性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加认真、积极的态度思考问题。教师在评价时不应局限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而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学生本节课的综合表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拓展,不断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内涵,使学生在综合性评价的驱动下对文本形成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认知,促进其语文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利用全面性评价助推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学为例,在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主旨时,教师需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将学生的回答与其本节课的互动情况、学习状态、思维拓展程度等方面结合起来,保证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让学生意识到,相较于考试成绩,学习过程也同等重要。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学习过程,利用反思与总结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改正,体现综合性评价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评价环节有正确的认知,意识到课堂评价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需基于新课改指引,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优化评价机制,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不断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导向性和激励性评价中能够激发个人潜能,逐渐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改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