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3-09-01 09:11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石立惠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素养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 石立惠

核心素养指人类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素养、学习方法素养和生活能力素养等。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新要求,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包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应用小组合作法、应用微课教学法、剖析人物性格、设置问题情境。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要求。

一、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够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撑的能力和品格。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语言感知能力指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时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交流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对语言细节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感知能力。例如,在阅读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理解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深刻感知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二)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

语文知识是学生掌握的各种语言素材和语言技能,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对提高其语文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文本,掌握不同领域的语言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和知识深度。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文学鉴赏素养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具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经典作品,了解文学艺术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受,感受文学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一)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应用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至关重要。在当前社会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各种网络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则和语文知识,还需要不断了解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应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语文素养。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1.注重学生对词语、句子、篇章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如词语的辨析、句子结构的分析和篇章结构的理解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掌握有效的理解技巧。

2.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阅读策略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包括预测、推测、归纳、演绎、思维导图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3.注重阅读素材的选择和多元化。

学生的阅读素材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包括文学、科技、社会、人文等不同领域的阅读素材,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潜能

1.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对人文知识、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审美活动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互,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提高自身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指个体的审美品位和偏好。小学语文阅读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更加敏锐、精细的审美感受和辨别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感知传统文化

《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七绝之冠”。这首诗歌写景入微,字字珠玑,富有古典韵味,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重要篇目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感知这首诗歌。

首先,在形式上,学生需要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象描写和诗句韵律的构成。这两句采用偶联和押韵的手法,构成诗歌的基本格律。学生通过朗读和模仿等方式,可以体会诗歌的美感和规律,从而对语言的音韵有更深的感知。

其次,在情感上,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把自己登高远望的情境描绘得非常细致,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朗诵、表演等方式,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发掘和增强自身情感体验。

最后,在文化意义上,学生需要理解《登鹳雀楼》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那个时代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诗歌体现作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参观文化遗址等方式,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综上所述,诵读经典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审美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登鹳雀楼》作为一篇经典诗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之一。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使其自发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

(二)阅读联系生活,提升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以《新奇的纳米技术》教学为例,该如何联系生活展开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呢?首先,联系生活指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在《新奇的纳米技术》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爸爸妈妈平时用的电脑或手机屏幕是否有划痕?为什么会有划痕?如何避免划痕?让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明白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其次,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指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现实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操作,如实验、观察、模拟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关于纳米技术更为广阔的应用途径。

(三)剖析人物性格,发散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养成积极自主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诸葛亮是集聪明智慧、机智过人于一身的人物,他能够在困境中迅速反应,并运用巧妙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阅读故事,分析人物性格,思考诸葛亮如何善于观察和思考,如何灵活运用智慧和智谋实现逆转,并从中汲取力量,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比如,为什么诸葛亮选择草船借箭这个策略?这个策略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应用?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假设,探讨这个策略在不同背景下的可能性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情况。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和成语,如箭如雨、箭在弦上等,了解其文化内涵和使用背景。这种分析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剖析人物性格、拓展思维和分析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等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分析核心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新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发、提高阅读能力,并发展终身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造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智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