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与展开

2023-09-01 09:12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乾赵小学贾颖华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工具评价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乾赵小学 贾颖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机制,主张以多维度的评价内容,结合多手段、多主体的评价反馈与记录激励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监控与自我教育。其中,《新课标》以“形成性评价”强调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嵌入评价反馈,促使师生双方根据评价结论优化教学结构、调整课程资源等,以切实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自主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评价设计、注重评价反馈与导向。本文从三个主方向进行分析,即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基于生成性活动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基于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多主体评价,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活动。

一、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发挥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

评价内容是评价主体针对教学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依据、方向,直接决定评价结论,所以能否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将直接影响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成效。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普遍以“考试成绩”为主,即学生能否考取高分是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的主要依据。但这种单一的评价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乐观积极地面对评价结果,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也因为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水平等,教师无法根据评价结论进行精准辅导,无法优化教学结构。在《新课标》中,教育部提出教学评价应该综合记录、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过程等,要综合关注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形成结构化、分层次、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综合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素质发展状态,为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以“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本班学生通过查阅、分析各类动物的重量初步认识千克、吨等单位,并在课堂上利用各类测量工具测量文具、各类实物的重量,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意义。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可以设计多个评价维度、内容与等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多维评价表

上述评价表分别从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即“知识储备”,对应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行为”,对应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与情感体会”,对应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根据此表进行评价,可综合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与学习成就,能客观地诊断学生产生认知困惑、陷入认知瓶颈等问题成因,有利于激励学生,使学生顺利实现自我监控、自我教育。因此,教师可在课堂导入阶段展示此评价表,使学生能够自我提高学习要求、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促进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统一

评价手段的选择与使用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必不可少的媒介与工具,小学数学教师需根据教学需求科学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工具与手段,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也要将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评价贯穿于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类评价工具:

(一)量性评价工具,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

量性评价工具指通过量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诊断,并由此获得客观数据与报告的一种评价工具,可用于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客观地展现学生的学习得失,有利于据此诊断学生的认知盲区。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选择量性评价工具反馈评价结果,常见的有数学考试、日常作业检测、课堂检测等多种方式。为了提高定量评价效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1.专注于学生的学习增值。

关注学生个人的学习起伏、变化,将周期性的量性评价数据汇总成折线图,或根据周期性的定量评价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既定学习效果、存在认知困惑,客观诊断学生的认知盲区,由此进行精准辅导,使学生能基于评价数据实现自我教育。

2.科学调控使用量性评价工具的时机。

很多教师会在固定的周期内组织大型考试,据此搜集量性评价结果,如组织月考、周考等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重。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量性评价工具时不仅要开发多元化的量性评价工具,还要避免组织过于频繁的数学考试,科学调控量性评价工具的使用时机,切忌因搜集量性评价结果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以“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利用看图判断、动手实践类等课堂检测习题,检验本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分析、图形对称现象的理解与认识情况,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据此观察学生是否形成对称思想。“课堂检测”即一种量性评价工具,错题资源可直接体现学生的认知盲区。教师可根据错题资源进行课堂辅导,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形状特征,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行为。

(二)质性评价工具,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

质性评价工具是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发育状态、学习过程所展开的教学评价,主张通过语言、视频等方式反馈评价结果,并不需要量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效益等。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多元化的质性评价工具,动态追踪、记录、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行为表现,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选择以下几种质性评价工具:

1.课堂评价表,结合口语评价。

课堂评价表是通过表格形式展现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等级等,便于学生据此监控个人学习行为、反思学习效益,可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则可设计课堂评价表,结合实时的口语化评价内容提供评价结果,使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健康成长。

以“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设计的课堂评价表,明确了的评价维度、内容、等级,且为了促使学生实现自我评价,还专门从学生视角编写了具体的评价内容,便于学生自我反思个人在学习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知识时的学习行为、效益等,由此实现自我教育。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小学生可自主填写上述表格,在“评价等级”中写下个人分数,也可自主写下“学习评语”,写明真实的学习感受与效益。至此学生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保持理智、清醒的学习态度,利用评价表实现自我教育、调整个人学习行为。教师则可以表扬学生的突出表现、个人闪光点等,以客观的语言指出学生在测量、估测、应用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帮助学生自觉调整数学学习方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与学生使用同一份课堂评价表展开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评能力,既能结合教师的口头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效、反思学习不足,也能促使学生自觉调整学习行为与策略。

2.学生成长记录袋,实现全过程记录。

“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质性评价工具在新课改环境下逐步流行起来,它以活页装订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数学学习、考试、相关项目与实践活动中的过程性资料、学习数据等整理起来,按照时间顺序展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与不足,使学生能真正实现自我监控与自我教育,也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展现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编写、搜集学习资料,使其自主记录、总结数学学习经验,利用记录袋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教育。

每个学生都可自主设计个人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封面、内页,并将个人在日常检测、数学考试、运算竞赛、几何拼图等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就、过程性学习资料整理、归档保存,也要在记录袋中搜集导学案、小组合作方案、项目计划等过程性材料。在各个单元的学习总结与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回顾一定周期内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就与不足,由此做出个人评价。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设计教师评语,肯定学生所取得的学习进步,也会利用真实的评价资料指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使学生不仅能在评价中受到激励,也能自觉调整数学学习计划与策略。

3.信息化质性评价工具,实现精准评价。

《新课标》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评价工具,小学数学教师需积极尝试开发、使用信息化的质性评价工具,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储存学情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以得出更精准的评价结论。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中的点赞、鼓掌等评价功能及时回应学生,会在学生取得学习进步时赏识学生、鼓舞学生,也会在学生出现认知问题、陷入烦躁情绪时利用鼓舞性的表情包与音效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尽快调整学习状态,积极活跃地探究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拍摄本班学生在数学探究、实践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将视频、图片等直观的过程性材料上传至电子版档案袋软件中,据此编写评语,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回馈评价结论,使学生能够及时接收评价结论。

三、注重多主体的评价反馈,拓展评价信息的来源与内容

《新课标》主张“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重学生的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在自评中调整学习策略,由此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多主体评价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生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

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数学学习经验,也要自我反思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二)教师评价,注重激励

教师一直都是评价主体之一,所以即便是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要做好教师评价反馈,但相较于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评价应该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表现判断影响学习效益的主客观因素,由此调整、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三)家长评价,保持公正

《新课标》强调了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因为家长是反馈、记录学生在家庭作业、课外学习行为的主体。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实时搜集家长评价结论,自觉接受家长的评价审视,在家长的监督、评价、管理等作用下切实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进程。

以“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个人在解释小数意义、概念以及读写小数时的行为表现与效益。教师需根据学生评价结论做出必要的评价,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需及时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写作业、预习数学知识时的行为表现,根据家长评价判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活动,有利于促使数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开展多主体评价反馈、选择多元化评价手段的方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使学生能根据评价高度自觉地参与数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切实改进自身的教、夯实学生的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工具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巧用”工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