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动新时代育人事业发展

2023-09-02 04:57张朝晖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4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志愿志愿者

文/张朝晖

志愿服务是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对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支持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日益增强,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得到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当前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重视。一是中小学学生志愿者法律界定的问题。志愿者的年龄、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志愿者人身安全等问题,还缺乏更加细致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导。二是存在对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泛化理解的现象。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其年龄和身心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小学生宜立足校园体验志愿文化、感悟志愿精神,初中生宜立足校内、有组织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高中生宜有组织地、适当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项目。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学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较为普遍地套用一般意义的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缺乏根据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目标的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设计,导致中小学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获得感不强、积极性不高。三是存在对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过度期许的现象。有关部门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并规定了高中三年完成40个学时的服务时长,有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又提高了志愿服务时长标准,这些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过高估计了适宜于中小学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的实际供给,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分而千方百计到处找项目,个别地方还出现过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偏离了引导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初衷,也背离了志愿服务自身的逻辑。据调查,62.8%的学生和42.8%的教师反映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四是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在具体执行层面,指导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规范、指引比较缺乏,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备;缺乏适宜于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校内岗位开发不足,校外岗位供给不足;针对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校老师组织志愿服务的系统化培训不足;促进中小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尤其是经费保障、安全保障、教学和学习减负等支持措施不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支持的方式和途径有待完善。

为解决以上问题,更好地服务教育“双减”,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有关部门,在已有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9年)、《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和《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从制度供给、项目供给、经费保障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见和办法。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志愿者加油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我是小小志愿者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