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以会计学为例

2023-09-02 05:18唐亚军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6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课堂

唐亚军 汪 丽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会计学课堂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情境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并且能适应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在课堂中生动直观地完成教学。其由于操作性强等优势成为会计教学中使用频繁的教学模式。目前,关于案例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结合不同课程提出相应的案例教学模式[1-2],如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3]。这些研究没有脱离以二手案例进行教学的桎梏,也不区别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成二手案例在规范性和易操作性上具有优势,但也存在诸多缺点[4]。一是教学案例归整和撰写过程中没有学生参与,导致学生对于案例情境感知不清晰、不深入,进而影响课堂案例的讨论效果。二是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的规范性,缺少课程讨论。即使有课堂讨论,也由于缺少创新性和开拓性而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大多现成的二手案例较为陈旧,不能反映当下社会会计情境信息的变更情况,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四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难以体现会计专业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理论教学和调查实践等授课形式存在脱节现象,会计理论讲授零碎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还存在学生撰写案例报告和毕业论文能力不足等问题。关于如何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真实案例研究结合起来的文献也相对较少。

随着新管理模式的出现,以及财务共享平台等的广泛使用,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期望不断提高[5]。为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弥补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在总结多年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践中对案例报告撰写的要求以及各学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规定,在现有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创新教学模式,以完成案例研究为目标导向,进行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介绍该模式的可行性和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推动会计教育健康发展,培养能够解决企业会计问题的财务人才提供参考。

一、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权威性,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一现象在具有较多隐性知识的会计专业中尤为明显。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类专业知识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可逐渐加入新型案例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通过与学生讨论等互动的教学手段达到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

但是,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案例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到案例的撰写基本都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无法获得重要的企业情境信息,难以理解会计实践过程中所运用到的隐性知识,由此带来两方面不足。一是在教学中偏重案例的分析环节。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资料对案例进行梳理,完成指标的计算等,却不明确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于是参与度逐渐降低,这样的案例教学也就流于形式。二是教师由于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大多以讲授案例中的理论知识为主,难以就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弱化了课堂效果。

从会计专业课程来看,该专业所涉及的法规、知识体系不断变化,会计实践不断创新,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以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中既要以新的理论解释会计实践的变化,又要在课堂中引入合适的案例,展现会计领域中涉及的新的构念①(如业财融合),将复杂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情景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案例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但是,如果教师编写的教学案例没有更多的输出方式(发表、入选案例集等),便会缺乏成就感,开发案例的内生动力便不足。若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有机融合,案例研究可为教学案例的编写提供丰富素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逐渐完善案例研究内容,这样既能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又利于案例研究成果的发表,进而为教师的职业晋升奠定基础。可见,从教师的角度看,案例研究式教学能增强教师实施新模式的动力。

案例研究是聚焦单个事物在某种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研究方法,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来重构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实现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的目的。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也相互补充。教师将为进行案例研究而精心收集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材料开展教学,通过启发与引导,要求学生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完成报告撰写,并将报告作为考核的部分依据,以使学生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撰写案例、开展案例研究等,增加学生体验会计实践隐性知识的机会,深化其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能弥补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案例研究式教学是一套从案例教学延伸至案例研究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三方面对现有案例教学有所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会计学课程教学偏重程序和准则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真正的会计实务,即使高分步入职场,也会感觉无所适从。为实施新模式,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实现案例分析向案例研究的延伸。在不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同时精心挑选与之相配的微案例供学生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案例并进行案例研究。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同于案例教学从了解公司情况开始,案例研究式教学则是从文献开始,在明确具体的会计问题之后再收集案例,二者对比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式教学对比

一是案例收集。案例收集是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该环节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给出明确的案例收集范围,为学生的案例选择提供具体指导。例如,针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问题,案例对象多是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非营利性的组织。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搜集所需的提纲或问卷。例如,政府会计、企业会计要采集的会计问题通常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问题来设计相应的提纲和方案供学生参考。③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进行责任分工,以避免案例收集中的“搭便车”现象。④各小组讨论确定案例收集的视角,设计的提纲、安排调查的时间等要向教师报备[5]。

在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遵循从小到大,逐渐增加案例难度的原则。从微小案例开始的原因在于,微小案例篇幅短、内容精练,能让学生快速捕捉关键点,迅速梳理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会计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微小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有限的理论视角能使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案例讨论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遵循多层次讨论的原则,即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反复碰撞,错误的想法得到纠正,最终确立合理的会计思维并提交案例研究论文。

二是实践调查方案设计和实施。以上一阶段的提纲或者问卷为基础,确定调研方案,进行实地访谈,为后续案例的剖析提供原始资料。开展环节如下:①根据实际调研要求,对学生所设计的调研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和指导,确定调研责任和分工,以确保调研顺利进行;②教师随机选取1 ~2 个学生组参与调研过程;③展示参与的小组的资料,要求其进一步完成调研报告,提交审核并存档[6]。

三是案例开发(或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案例开发是实施新模式的关键,关乎课程成绩评定和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的提升。该环节的实施是在前一个过程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案例调研过程心得交流讨论;②根据资料,指导学生设计案例开发报告框架;③案例开发(或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四是课程配套作业和考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该模块的作用是通过布置课程作业和开展考试确保“案例采集、实践调查、案例开发、课堂讨论分享”等各环节高效执行。该模块内容主要包括:①案例开发(或研究)评分指标体系的确定;②其他小组提问与质询的组织和引导;③案例开发(或研究)的点评、修改建议、初步评分;④把案例开发(或研究)等作业、案例调研、课程考试等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式的整合与创新

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如表1 所示,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课堂圆桌会议”“学生演讲”“分组讨论”“实地调研”“事件模拟”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展开案例研究式教学。

表1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案例研究式教学所用到的课堂时间应保证在90 分钟左右,一般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7],并且需要明确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任务安排。在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达到规范化程度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对授课各环节的熟练程度,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流程如下:

1.课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要学生提前自学,初步了解文献的研究视角,并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查阅必要相关资料形成个人初步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1)熟悉文献。在教学前,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分析文献研究的视角。比如,所有者权益内容,学生可以从股权取得方式、股权结构、股权制衡、股权质押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在教师的指引下查阅文献,明确收集资料的主要目的。

(2)确定问题。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框架从文献中提炼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由教师给定视角,以确定案例开发的核心问题和内容,形成分析思路并记录[8]。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按照“设计方案框架—提出方案内容—完善方案内容”的步骤形成个人初步的书面方案。

(4)方案汇总及分类。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10 人,并选出小组长。为节约课堂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各小组组长汇总各小组成员的报告,并按照方案的相似性大致梳理出几个思路,以供组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

2.课堂学习阶段

该阶段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采用教师互动式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使每名学生的思想得到碰撞,在教师引导下共同设计出案例开发方案。该阶段,教师需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为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时间。具体步骤如下:

(1)回顾案例。教师带着学生简要回顾案例(可结合多媒体、观看视频等形式),介绍企业背景信息、提出课堂核心问题。问题的提出可按“分—总”“总—分”等形式提出,以便帮助学生形成层层递进的思考方式,逐步挖掘出解决问题的要点与方向。

(2)整理分析资料环节。教师围绕核心问题或者知识点展开提问,通过随机挑选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回答,引导其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营造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堂氛围,避免“搭便车”的现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时间安排、问题的难度等因素,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追问。最后是小结。在本环节,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以理论知识进行总结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客观评价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更好地分析资料。

(3)解决问题环节。该环节主要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做到知识互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与效率。首先,在各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各组员紧紧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对前期归纳的方案进行讨论,形成小组共识。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对小组方案进行展示汇报,教师也可以针对想要了解的地方进行追问。在各小组代表汇报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事实—观点—框架—内容”的思路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案例中存在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信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最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

(4)教师总结。为了实现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从最终解决方案中归纳提炼出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会计理论,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9]。

3.课后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教师从课堂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一方面,学生将个人分析问题的视角同教师分析问题的视角进行对比,构建学生良好的会计分析思维,形成良好的财务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每次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各环节所反馈的学习效果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只有进行长期连续的改进,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考核评估方式的整合与创新

对学生而言,课堂的讨论仅仅是案例研究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之后,学生将利用案例研究方法,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对案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完成案例研究报告。本教学模式在期末笔试成绩基础上,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增加对学生会计思维、实践技能的考核;根据学生提交的案例研究报告,增加对研究能力的考核。可见,该教学模式下的案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或将成为传统考核模式下的辅助考核方式。

三、结论与启示

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将案例研究融入会计案例教学中,突破了案例教学范式,促使学生从简单分析问题向案例收集与开发工作拓展,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性和积极性;第二,该模式拓展了案例分析视角与思路,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会计实践背后的具体理论,促进学生更好地将会计实务与理论有机融合;第三,该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一门会计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会计学相关专业课程。案例研究式教学模式是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的产物,它覆盖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贯穿会计本科专业教育,对提高会计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构念是指为了解释一个给定现象所特别创造的抽象概念。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