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电图ST-T 段的影响分析

2023-09-02 10:12张鑫肖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顽固性炎性

张鑫 肖宁

心绞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 患者以胸闷、胸痛以及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1]。心绞痛通常会因劳累和(或)情绪压力加剧, 持续时间大于30~60 s[2]。目前临床对于心绞痛主要以β 受体阻断剂类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类等药物进行治疗[3,4]。顽固性心绞痛则是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且无法对闭塞冠状动脉行手术治疗的心绞痛, 此类患者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 症状也更为严重,一旦救治不及时, 会进一步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 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6]。难治性心绞痛的疗法包括药物治疗、治疗性血管生成、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增强体外反搏、外科经心肌激光血运重建、经皮经心肌激光血运重建、经皮冠状静脉动脉化和经皮冠状动脉原位旁路术等[7]。尼可地尔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 具有动脉血管扩张性, 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量, 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 迅速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情况[8]。此外, 尼可地尔也具有静脉扩张的特性, 这是由于其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硝酸基团。因此, 通过结合这两种血管扩张机制,可以采用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9]。本文主要研究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与心电图ST-T 段的影响, 选择2020 年4~8 月收治的92 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8 月收治的92 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74 岁, 平均年龄(58.11±6.36)岁;男26 例, 女20 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5 例, Ⅳ级21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8~76 岁, 平均年龄(58.93±6.03)岁;男23 例, 女23 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4 例, Ⅳ级22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相关检查符合顽固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0];硝酸甘油使用后症状基本无缓解;均知情且同意。

1.2.2 排除标准 本研究相关药物禁忌证及过敏史者;近期服用过调脂、非甾体抗炎等相关药物者;合并或既往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者;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前列地尔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 国药准字 HJ20160685, 规格:100 mg)口服, 剂量 100 mg/ 次, 1 次/d。前列地尔注射液( 西安力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100, 规格:2 ml∶10 μg)2 ml+50 ml 生理盐水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 30 min, 1 次/d。

1.3.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尼可地尔片(山西鑫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2737, 规格:5 mg)口服, 3 次/d, 5 mg/次。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T 段改变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治疗效果。①心电图ST-T 段改变情况包括心电图 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导联数。②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③血清炎性因子包括IL-6、TNF-α、CRP。④疗效判定标准:经治疗后, 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消失, 心电图检查显示 ST 段恢复正常, 为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有显著改善, 心电图检查显示 ST 段回升≥0.005 mV, 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1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T 段改变情况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导联数分别为(2.77±0.12)、(1.82±0.24)、(1.91±0.24)个, 均少于对照组的(3.52±0.68)、(2.19±0.14)、(2.19±0.73)个,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T 段改变情况比较( ±s, 个)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T 段改变情况比较( ±s, 个)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ST 段下移导联数 T 波低平导联数 T 波倒置导联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4.80±0.49 3.52±0.68 2.56±0.31 2.19±0.14 2.54±0.59 2.19±0.73研究组 46 4.79±0.95 2.77±0.12a 2.55±0.95 1.82±0.24a 2.55±0.13 1.91±0.24a t 0.063 7.376 0.068 9.032 0.113 2.471 P 0.950 0.000 0.946 0.000 0.910 0.01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纤维蛋白原(3.18±0.49)g/L、血浆粘度(2.09±0.13)mPa·s、全血粘度(4.25±1.05)mPa·s 均低于对照组的(3.85±0.58)g/L、(2.77±0.58)mPa·s、(5.03±1.94)mPa·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纤维蛋白原(g/L) 血浆粘度(mPa·s) 全血粘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5.06±1.48 3.85±0.58 3.45±1.24 2.77±0.58 6.22±0.19 5.03±1.94研究组 46 5.08±1.02 3.18±0.49a 3.44±1.84 2.09±0.13a 6.21±0.78 4.25±1.05a t 0.075 5.985 0.031 7.759 0.084 2.398 P 0.940 0.000 0.976 0.000 0.933 0.01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 水平分别为(15.49±2.54)ng/L、(7.14±1.55)ng/L、(5.13±1.36)mg/L, 均低于对照组的(24.39±5.47)ng/L、(13.84±3.25)ng/L、(7.82±1.26)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TNF-α(ng/L) IL-6(n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36.59±8.95 24.39±5.47 20.12±8.92 13.84±3.25 12.49±3.55 7.82±1.26研究组 46 36.22±8.46 15.49±2.54a 21.19±8.04 7.14±1.55a 12.38±3.85 5.13±1.36a t 0.204 10.009 0.604 12.620 0.142 9.841 P 0.839 0.000 0.547 0.000 0.887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 高于对照组的80.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n(%)]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及不良习惯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 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12]。顽固性心绞痛则是患者心绞痛加重后, 常规采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后仍无法缓解的疾病, 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临床对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对于心绞痛治疗方向的深挖, 发现对冠状动脉血管扩张程度积极有效的调节, 可以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继而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缺血的灌注情况,可以恢复心肌缺血缺氧供应[13,14]。

尼可地尔属于硝酸酯类化合物, 对于机体胞质鸟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具有激活作用, 同时可以抑制钙离子内流, 继而达到对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钾离子外流扩张动冠状动脉血管[15]。本研究显示: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ST 段下移、T 波低平、T 波倒置导联数分别为(2.77±0.12)、(1.82±0.24)、(1.91±0.24)个, 均少于对照组的(3.52±0.68)、(2.19±0.14)、(2.19±0.73)个,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中ST 段下移、T 波倒置以及T 波低平均是心肌缺血的表现。经尼可地尔治疗后, 患者的心电图各个指标均相应降低。说明经治疗后, 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尼可地尔对钙离子和钾离子的作用, 能够有效扩张冠状动脉, 使心肌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本研究中,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纤维蛋白原(3.18±0.49)g/L、血浆粘度(2.09±0.13)mPa·s、全血粘度(4.25±1.05)mPa·s 均低于对照组的(3.85±0.58)g/L、(2.77±0.58)mPa·s、(5.03±1.94)mPa·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 水平分别为(15.49±2.54)ng/L、(7.14±1.55)ng/L、(5.13±1.3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4.39±5.47)ng/L、(13.84±3.25)ng/L、(7.82±1.26)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 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尼可地尔属于一种新型的冠状动脉扩张剂, 分子结构上以烟酰胺为基本骨架, 同时又具有硝酸基, 可以有效促进钾离子通道的开放, 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得到有效松弛, 进而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同时尼可地尔对血液微循环状态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可以扩张患者的微小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供应, 改善临床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16,17]。相关研究表明[18], 在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炎性反应参与并且与预后的关系密切。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继发性炎性反应是基础病理的过程, 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进一步损伤, 促进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致使管腔狭窄[19]。当斑块发生破裂时, 血管内皮细胞激活, 并诱导血小板聚集, 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 导致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狭窄、血流量减少, 继而引发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功能障碍[20]。IL-6 是体内重要的促炎因子, 可以诱导血小板聚集, 并且促进纤维蛋白原和C 反应蛋白的释放, 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21];CRP 是机体发生炎性急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与机体的细胞损伤程度呈相关性, 机体出现炎性反应时, 血清中的CRP 水平会随之升高, 因此也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指标[22]。尼可地尔应用后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应力, 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减轻炎性反应, 从而使血栓形成相应减少, 血流量增加, 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心脏功能恢复[23]。

综上所述, 尼可地尔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 能够减轻患者痛苦, 同时改善心电图ST-T 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顽固性炎性
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