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以辰溪县罗子山瑶族乡学校为例

2023-09-03 08:25
大众文艺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美育校园文化

廖 芳

(长沙师范学院 田汉文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48)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以学校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为试点[1],探索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挖掘和凝练帮扶校园文化特色,让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交相辉映,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系统建立高校支持中小学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成效监控的协同机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国外对文化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却是微乎其微的。中国的校园文化也始于20世纪80年代,沈辉发表第一篇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从而引发了有关学者对校园文化的兴趣。[2]目前,国内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比较广泛,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和条件都比较好、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我国大专院校和城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农村地区偏少。

体育美育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无论是从现实还是长远角度看,对于育人的价值意义重大。

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对体育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开展重点帮扶,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其文化建设与城镇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有区别的。通过调研走访辰溪县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仅仅只能满足于基本的教学,无法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即使个别乡村学校宣称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但也流于形式,只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依附或仿效城镇校园文化,往往失去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没有充分发挥育人的价值。因此,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成效监控研究势在必行。

二、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1.建设校园文化教育制度与队伍

以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辰溪县罗子山瑶族乡学校为试点,探索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以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工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构建“政府主导+高校主推+对口学校主动”三方联动机制,就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经费使用、成果应用、人力资源调配、成效评价等方面建立业务联系模式。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加强校园文化教育制度,完善学校校园文化美育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学校美育工作的法规。另一方面组建了包含三方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美育专任教师、美育实习见习学生等共同组成的帮扶工作队,专门成立了工作队管理小组,立体化管理,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为校园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探索师范高校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中对帮扶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协同作用,依托长师名师团、长沙市县域中小学教学名校名师资源组建的教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随岗研修、送培到县、就地培训等形式开展美育师资培训,着力解决辰溪美育教师的学科素质短板,推动校地三方整体发力,打出帮扶“组合拳”,实现帮扶目标与任务高度融合统一。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相互合作、协同推进,对帮扶学校长期派驻志愿者驻地支教并建立双向交流等长效机制,打造一支理念新、有内涵的师资队伍,确保项目运行顺利,实现管理协同。

2.挖掘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资源

挖掘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体育美育特色功能。通过探索体育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建设一批可推广的校园文化精品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帮扶学校校园文化:一是形成学校内涵文化。创作了《罗子山瑶族乡学校校歌》、设计制作了具有当地瑶族文化、玉虎岭龙脉松元素的校徽、校旗,开展校歌传唱,让学生在校的一日学习与生活都受到音乐熏陶。二是形成学校节日文化。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不同的特色活动,传承经典,展示成果。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露天烧烤美食活动。清明节教育青少年不忘革命先烈,不忘祭扫先人。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将经典之美传承发扬。利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入学、结业、离队、入团、成人礼等。三是抓绿化,抓美化,抓好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以儿童为中心,通过蜡染工作坊、壁画课程等形式,以学校宿舍、教学楼周边的墙体为媒介,进行创作绘制一系列儿童主题的壁画;在操场西侧空间通过景观改造,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可供学生表演和观赏的小型露天剧场-大树剧场;同时在办公楼西侧的空间构建一个供师生放映艺术电影的露天电影院,定期播放以适合小学年龄段的实验动画、剪辑后的学生作品以及故事性的皮影戏表演等。打造多元美育环境,营造具有艺术气息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将美育融入师生生活,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四是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在校园广播站方面,通过举办萤火虫计划-声音校园活动,征集遴选全校优质朗诵作品、分享喜欢的歌单等节目,定期播出。在微信公众号方面,成立了专门新媒体工作组,结合当地学校工作特色,定期发布校园信息,宣传正能量,有效助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充分体现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在思想引领中起到重要作用。

3.丰富学校艺术实践活动,构建常态化的美育实践活动机制

为了让孩子步入艺术“殿堂”,用“双减”为乡村孩子铺设“新赛道”,开展丰富的育人实践活动,以成长实践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不仅符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也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育人方式。根据校情、学生年龄层次和个性特长,配备了专、兼职音、体、美教师,开展体育美育常规课程实践(第一课堂);课外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练习,如舞蹈,合唱,号鼓队,竖笛,电子琴,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武术,书法,绘画,染织,陶艺编织等;为探索以知识引人、以活动带人、以实践促人、以资源养人、以文化育人的活动方式,开展读书交流日、趣味运动会、“六一”及重要节日展演、乡村文化艺术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大树艺术节、科技创新节、艺术展演等专题实践活动(第三课堂)。对山区孩子的观察力、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进行了培养,使学生“耳聪目明”,在创造中迸发出了火花。

4.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引导美育师生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通过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依托师范学院的优势,开展帮扶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当地首个乡村美术馆(大树艺术馆)、陶艺工作坊、染织工作坊等向社会有秩序开放。举办大型大树艺术节,以儿童艺术作品展览走道展览和壁画展览、影像放映、大树剧场文艺汇演、羽毛球比赛体育竞赛,土坡大地艺术、纸窑火山现场烧制、篝火晚会等形式,围绕大树剧场,在其周边开设多个文艺表演和作品呈现的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展现罗子山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同时邀请社会文化团体、当地非遗传承人进学校为学生表演、讲座、辅导学生开展美育活动。发挥我校专业艺术院校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的重要作用,带领帮扶学校定期组织合唱节、美术书画展、摄影展览等校园群体性文体活动。推进校园文艺社团建设,营造崇尚真善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社会美育资源的高效应用,推动罗子山瑶族乡学校内涵式发展,同时提升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美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社会意识和服务社会能力。

5.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监控机制

为持续指导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下校园文化建设,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与体育美育目标相适应的、相匹配的成效监控机制。尝试从学校和学生两个维度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监控机制,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全面监督和控制,通过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评价考核机制,预警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整改机制。[3]探索从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承担或实施教师、对帮扶学校的主体学生三个方面评价的指标建设。通过挂牌罗子山瑶族乡学校为实习基地,同时纳入远程互动的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地,两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延续体育美育浸润成效。同时,参加后续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有关活动,增强体育美育浸润工作经验的推广、延续。

三、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1.打造了“墙-廊-室”三维立体的儿童墙绘育人氛围

在入校门左侧墙面,运用雷锋侠动漫元素,将雷锋侠故事以插画形式展示在墙上,引导小朋友学习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学校宿舍、教学楼之间走廊上,创作绘制一系列儿童主题的壁画,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具有艺术气息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将美育融入师生生活。优化手工坊、乐器坊等艺术教室的建设和使用,成就师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学校巧妙利用空间,完善空间细节。融童趣、个性、艺术为一体,使学校的空间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成“多用-多彩-多声”的空间育人氛围。

2.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有序-定期-常态化开展

通过大学生艺术社团送艺下乡,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展示非遗项目,增添帮扶学校六一活动内容,搭建两校之间友谊的桥梁。开展了“我的家我的国”主题美术展、“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童心向党二十大,放歌新时代六一儿童节暨大树艺术节。两次活动共展出学生艺术作品200余件,排演儿童剧《爱的世界》等29个艺术表演节目。每一位同学都初学了一门艺术技能,展现了自身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力。

3.建立了首家乡村儿童艺术馆——大树艺术馆,打造校园文化地标

在罗子山瑶族乡学校建立了首家乡村儿童艺术馆——大树艺术馆。作为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设内容之一,是师范学院体育美育浸润工作队在罗子山瑶族乡学校打造的一个多功能艺术展馆该馆由罗子山瑶族乡学校校内建筑空间改造而成,设有一个开放展厅,构建了一个以乡村儿童艺术和瑶族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作品为主题,同时兼具图书画册阅读的美学空间,因地制宜地利用了当地瑶族人文自然条件,将美育课堂扩展延伸,为乡村儿童带来了沉浸式的美育体验。将其打造成为展现学校高水平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文化地标、打卡热点。

4.弘扬竞技精神,绽放青春风采,践行在竞技中美育人

帮扶工作队指导罗子山瑶族乡学校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成立七彩陀螺啦啦队参加全民健身节啦啦操比赛、合唱比赛、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6次,共获得奖项30余个。通过参与比赛,让罗子山的孩子们收获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体验了比赛艰辛的过程,感知竞技的无线魅力,提高孩子们独立自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等,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指导老师在排练过程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基础弱、自身经验少等诸多困难,收获了宝贵经验,提高了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自信。

5.构建、实践了“三联动四精准五到位”美育帮扶机制

以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试点项目为平台,以罗子山瑶族乡学校为帮扶支点,在美育专项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师资培训等方面为提供帮扶,构建、实践了“三联动四精准五到位”美育帮扶机制。同时对浸润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对浸润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和经验总结。通过帮扶,罗子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带来跨越式进步。

四、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

1.对标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育美育对进一步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学校品味,规范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领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引领校园文化创新,努力建设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彰显时代特征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独特作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对体育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开展帮扶,对帮扶学校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对标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落实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举措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特别是美育体育浸润行动能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从而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将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客观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营造浓郁育人氛围的主要载体,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以此为抓手,依托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资源优势,挖掘帮扶学校特色,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强力推进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激发帮扶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多方联动、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体育美育新格局,对帮扶学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总之,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帮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主体、体育艺术载体、校园文化环境为切入点,围绕以美育课程、工作坊活动、艺术节、校园内涵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将学生健康成长放在升学和分数之上,引导学生表达和培养个人的感受力,启发孩子的心智,鼓励创造性思维,是学校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美育校园文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美育教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