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下建构隋唐制度连续性和变异性的历史认知

2023-09-03 12:47张莹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本课变革概念

张莹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年版)》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可见,从学科大概念入手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转化是当下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以《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为例,谈谈大概念在教学转化中的运用与作用。

一、基于大概念的教材分析

大概念即概念的概念。美国学者埃里克森认为,所谓大概念就是贯穿于本学科的具有持久价值的概念或原理。[1]威金斯等人把大概念比作车辆的“车辖”,能“吸附”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和方法。[2]国内学者李松林将大概念的定义概括为: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联系整合作用并能广泛迁移的概念。[3]可见通过大概念将零散的知识意义整合,既可建立具有逻辑关联的知识体系,更能让学生获得持久且可迁移的历史理解。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中大概念是什么?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就一节课而言,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制度前后沿革创新,这些制度创新的实质是什么?制度创新仅仅只是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吗?制度创新中不变的是什么?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无论如何变,此制度之用意主要处则仍可不变,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4]钱穆先生提出了他对制度沿革创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制度是生长的。制度创新更强调变异性,忽视了制度延续性的一面,制度的生长则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制度的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统一才是制度的全貌。基于此认识,我将本课的大概念确定为“制度是不断生长的,具有连续性和变异性。”

二、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内容重建

根据大概念“制度是不断生长的”,我打破教材编写的结构,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探其因、述其变、析其果三块,从制度变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重建教学内容。现实是制度的血液营养,所以在了解制度变革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变化的时代背景,即探究其原因。其次要了解制度怎样沿革,即述其变,这是本课的重点。最后是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历史学科的基本特质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探究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透过诸多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间逻辑关联的建构,学生学会从原因、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认识历史,并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制度的改变总是从补充性变革到替代性变革,再到框架性改变。人们总是先在制度上打一块补丁,然后再慢慢地让补丁下面原来的机构失效,最后才取而代之。”[5]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完善和三省制的健全体现了制度的补丁,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变革体现了制度的替代,同样还有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钱穆先生指出“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6]。即是制度之间往往是配套,体现了制度之间的关联,本课中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之间体现了关联性。最后探究制度变革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变的是什么,比如选官制度不断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斗争,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亦即制度的本原。制度的补丁与替代、制度的配套、制度的本原,这就是制度生长中的几个小概念,在制度生长这个大概念中,通过对这几个小概念的统摄,才能讲清楚制度的连续性和变异性。

三、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实施

1.从历史时间出发探其因

历史解释一定要建立在对历史时间的理解上,形成时间思维。制度变革一定是有其大的时代背景的,所以教学中要重视时间,导入部分即以时间轴形式,让学生根据前两节课内容填写时代特征,即是与旧内容建立联系,也是树立制度与时代适应的历史认识,还是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结束时再次投影时间轴,意在强调制度变革与时代的关系。首尾呼应,始终将制度变革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思考,突出制度是现实的,是适应时代不断变动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说明制度建立的渊薮:制度不是凭空创立,也不是无端消失的。

2.从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述其变

(1)制度的补丁与制度的替代:新制度解决旧制度的流弊。

新制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旧制度的问题和局限,所以新制度的新就是针对旧制度的旧,它的实施解决了旧制度的弊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就能建立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逻辑关联。“旧制度的弊端——新制度的解决方案——起到什么作用”这样的逻辑既是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更是历史思维的训练,即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教学设计,我遵循上述思想,设计一组问题:1.阅读教材P38“历史纵横”,思考:东汉后期察举制发生了怎样的异变?2.阅读史料,思考:九品中正制如何纠正察举制的流弊的?3.阅读史料,再思考: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异变?4.观看视频,思考:隋唐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的原因有哪些?这样一组问题链设计,其意图是引导学生分析制度沿革时,能够知道先思考旧制度弊端,再去思考新制度如何针对弊端提出怎样的新方案,这是历史思维方法的训练。

(2)制度间的关联:制度是配套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围绕如何将选官权收归到中央、如何实现官僚内部权力制衡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这些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经济制度创新中的赋税制度一定是与土地制度相配套的。这样两个小专题的设计,其用意即是让学生明了制度的配套性。以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間的关系加以说明。时间轴上先呈现土地制度,再出现赋税制度,学生才能直观认识到赋税制度是随着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

(3)制度的本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本课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制度生长进行设计,变异是历史的主流,但变化的背后不变的是什么?这也同样重要,它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在讲述选官制度沿革时,在分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流弊、创新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世家大族和中央之间关于选官权力的争夺,反映了什么?同样在回顾从秦朝三公九卿制到西汉内外朝制度,再到东汉尚书台和魏晋时期三省体制后,也提出问题:汉魏以来中央官制的调整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用意就是探究变化背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趋势。

(4)新旧制度的逻辑关联

新旧制度间的逻辑关联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是教学的难点。在讲述租庸调制到兩税法转变时,我设计了一组问题:1.阅读教材P40“史料阅读”,思考租庸调制出现了哪些问题?2.阅读教材P40“史料阅读”和正文第二段,概括两税法的内容。3.归纳两税法的积极作用。4.连连看:新制度解决旧制度的弊端,并产生积极作用,请将相应问题、内容和意义建立逻辑关联。这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第四个设问,将旧制度困境——新制度变革——制度影响三组具体内容进行连连看,是为了建立史实间的内在逻辑,在学生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新旧制度间的内在联系也就建构起来了。

3.从历史大势析其果

“纲要,当指大势,即从时代特征、历史大势的视角呈现对于各个时期重要内容的结构化认识。”[7]制度变革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变革后的制度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极大地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是隋唐时期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表现。其对宋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又体现了制度的延续性和制度的生长。教材中第11课与本课形成了内在逻辑联系,如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其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门第观念日趋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无不说明了唐宋间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四、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认识

大概念教学能够使碎片化知识发生有机联系,不仅便于记忆,更利于在旧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当遇到新情境与新问题时,可以迁移应用,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本课为例,通过教学,学生对制度沿革有个基本的认识,即制度困境——制度变革——制度影响,并能运用本课关于制度的若干小概念的解读,学会分析未学过的历史上的其他制度变革与创新。

在大概念教学设计中,首先是对大概念的凝练,从具体复杂的若干小概念、具体史实概念中提炼出具有概括性、统摄性的那些核心概念、主题问题和基本观点。其次是围绕大概念确定基本问题和核心任务。最后是创设情境,确定好学习主题,将基本问题和核心任务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之中,开展基于理解的系列深度学习活动。如果说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变革的引擎,回答了“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那么,大概念就是教学变革与课程创新的着力点,对应的是“教(学)什么”的问题,而以主题为引领的情境化课程内容对应的则是“怎样教(学)”的问题。只有将大概念、主题、情境三者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注释】

[1][美]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1页。

[2][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2—73页。

[3]李松林:《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10期,第57页。

[4][6]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53、1页。

[5]张鸣:《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71页。

[7]於以传:《把握课程内容主旨,突破<中外历史纲要>教学瓶颈》,《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2期,第47页。

猜你喜欢
本课变革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