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历史传承

2023-09-05 23:27杨东
艺术评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红色歌曲

杨东

【摘   要】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共同结晶。歌曲内涵与革命思想密切相关,艺术具有鲜明的群众性、革命性和民族性,对革命事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革命时期形成了各处高唱红色歌曲的盛大局面。本文拟对广西左右江地区红色歌曲的历史进行梳理,阐述其艺术特征与内涵,同时探讨它在当今的生存与传承状态。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红色歌曲  音乐文化传承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根据地,它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位于广西西南边陲,覆盖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河水流域的大部区域,包括百色、东兰、凤山等二十四个县,以及都安、那马和邕宁等县的部分地区,是当时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中,音乐往往作为发动群众、文化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武器”发挥着重要作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音乐活动亦是如此,这里的红色音乐奉行中央文化政策,与中央苏区的革命音乐文化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伟业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历史功用。同时也不乏其独特个性,吸收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民歌等特色,为广西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它虽然繁荣时期短暂,却在广西音乐文化历史中有着重要意义,影响深远,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又称“左右江苏区”。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将武装力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同日,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930年2月1日,龙州武装起义胜利举行,在庆祝大会上宣告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成立。至此,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立。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历史溯源

左右江的红色歌曲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传唱的革命歌曲,它是革命战争历史下的产物,伴随着红军的革命活动,在革命斗争岁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歌曲普遍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以赞扬革命和歌颂祖国为精神内涵,在革命斗争事业中担当思想宣传、感染群众的历史重任,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左右江红色歌曲形成于这片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是在人们口头传唱过程中,不断被群众修改加工、借曲填词而产生的。它不仅同当地民俗民间音乐文化密切相关,而且受中央革命音乐文化影响,在歌曲中融入红色革命文化。《左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的曲调来源》一文将左江流域红色歌谣的曲调来源概括为三种,分别为“传自中央苏区”“民间歌曲改编”“结合本地山歌”。这三种曲调来源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整个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从音乐文化方面来看,左右江红色歌曲是中央红色音乐文化同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其中部分曲调传自中央苏区的红色歌曲,随革命火种传入左右江根据地,人民为这些歌谣填上反映左右江革命斗争和人民社会生活的歌词,自此广泛传唱。如流传于龙州等地的《红八军杀敌歌》,其是由中央苏区的《当兵就要当红军》曲调填词改编而来,歌曲极具鼓动作用,铿锵有力,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一些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音乐也被填词改编用于革命宣传服务,如将《苏武牧羊》这首著名的汉族古曲,结合当时民众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改编成具有鲜明革命性格的歌曲,作品有《我们为何这样穷》《诉苦道情》等。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如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和毛南族等,其中壮族人口居多。能歌善舞素来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这片地区的民歌形式丰富繁多,富有特色,这些传统的民歌成为红色歌曲发展的优渥土壤。尤其是壮族素来有唱山歌的传统,每逢重要的传统节日,左右江的壮族民众都会成群结队唱山歌、赶歌圩。在革命斗争时期,革命工作者和当地歌手积极采用大众化、民族化语言,对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歌艺术进行改编,吸收传统少数民族民歌的表现手法,同时将符合革命建设的新思想融入歌曲之中,形成了带有浓郁民族性和鲜明地域性特点的红色歌曲。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伟大的壮族歌手韦拔群,其不仅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积极开展当时的音乐活动。左右江地区的民众多为少数民族,且大多是农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韦拔群作为壮族歌手,灵活运用当地如“勒脚歌”之类的民歌形式,将革命道义融入其中,编创了大量以民歌为素材的红色歌曲,如《列宁革命得成功》《革命跟列宁》等。他将这些红色歌曲作为媒介,宣扬民族平等,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意识觉醒;并且编写革命歌曲激励民众燃起斗志,积极投身到革命队伍中。韦拔群“以歌传教”,在当地民歌文化的基础上,使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影响十分深远。

(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艺术特点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体裁丰富、种类多样,有民歌、山歌、粤曲等。这些歌曲伴随着革命的火种,传唱到当时的各个领域。红色歌曲多以革命思想作为题材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在革命斗争事业中发挥着独特的历史功用。

1.演唱场所

左右江革命时期红色音乐传播十分广泛,流传于政府、军营、学校和群众生活中,一时间出现“红色歌谣千千万,一人唱过万人传”的盛况。歌曲有传唱、对唱等演唱形式。政府对于红色音乐十分重视,善于组织宣传队,采用山歌、乐曲等形式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在重要的庆祝活动中,也会运用音乐艺术的娱人功能,演唱红色歌曲以渲染欢乐氛围,以及抒发喜悦之情。如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之后,政府为庆祝革命勝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文娱活动,以表达胜利的欢庆,鼓舞民众继续向前。

在军营中,高唱群众歌曲亦是其优良的文化传统,据当时的场景回忆:“军部有一小中队的军乐团,这个团拥有30多名少年司号员,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先锋队,每一个连队有一名,营部有司号长,军部也有司号长。还有一个铜鼓队有十几人,为了争取战争胜利和鼓舞士气,军部指示司号长要加紧训练,每天全体司号员在一起进行训练,嘹亮的号声激动人心”。可见当时军部也非常重视红色音乐,组织了军乐团,配有军号,还吸收了少数民族器乐,使用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乐器铜鼓组成铜鼓队,并且全体司号员每日都要进行训练,以鼓舞士气。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办工人农民讲习所、工农夜校,建立劳动小学、劳动中学等教育机构。其中,革命歌曲的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会教唱一些适合青少年传唱的红色歌曲,如《童子团歌》《少年先锋队歌》等。讲习所和夜校也有唱歌课程,会教唱一些著名的歌曲,如《国民革命歌》《农工商大联合》等,向民众普及革命思想,在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当时有“响遍了山谷,活跃了农村”之说。

在民间、市集的歌唱环境中,红色革命歌曲也普遍被革命工作者和群众口口相传。左右江流域各族人民素来有唱山歌的传统,以歌传情、以歌达意,形成了独特的歌圩文化。革命工作者编创了大量山歌,在市集歌唱,传诵新风尚,宣传革命思想,使革命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音乐活动十分丰富,红色歌曲的歌声响至漫山遍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者积极参与,涉及苏维埃政府、军部、学校,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多种群体,有领导、有组织地传唱于各个阶层。红色歌曲的传唱既注重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宣传,同时也兼顾娱乐功能,展现出根据地激情投身革命、热烈高唱红歌的盛景。

2.题材内容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革命运动时期人民日常生活和精神思想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涵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宣传革命主张,号召参加革命。韦拔群是编创红色歌曲的代表人物,他编写的山歌《游历三年整》歌词为:“游历三年整,找到了革命。领路是列宁,革命为人民。凡是苦百姓,革命才翻身。游历三年整,找到了革命。马克思主张,拯救我农民。领路是列宁,革命为人民。”积极宣传革命主张,指出马克思和列宁是革命的领路人,号召工农兵团结起来战斗;参与革命的歌曲,如《工农兵革命歌》等;还有鼓舞妇女参加革命运动的,如“想三从四德,挨打又挨骂……大家起来做革命,打破压迫阶级。”

二是批判封建习俗,倡导新型风尚。这类歌曲有反映社会现状的,如韦拔群编写的《革命歌》:“细想这社会,太不平等,终日劳苦的人无吃穿?”有批判旧俗,提倡新思想的,如倡导男女平权,冲破包办婚姻桎梏的,“拉贯桃列定不里(古时道理定不好),因语男女不平权(因而男女不平权),强迫婚姻国累便(强迫婚姻做的很毒辣),耐想呕气全朝云(想起来气愤终身)”。还有宣扬民族平等的歌曲,如“苏维埃成立,各民族平等,打土豪分田地,大家得翻身。”

三是歌颂党和红军,赞扬美好生活。百色起义前后,各族劳动人民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人们传诵对于党和红军的赞歌,如“早盼风来夜盼雨,盼望红军早回来。”还有歌唱土地革命、颂扬新生活的,如“跟随共产党,翻身齐有分;不论老和少,人人有田耕。田地都均分,吃穿也平衡……”

各类红色歌曲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左右江人民的生活情景,直接抒发人民对于旧社会的批判,对于党和红军的热情歌颂,以及坚定支持革命的思想感情。这些歌曲的传诵使得革命思想与精神内涵深深烙印于众多人民心中,革命的星星火种由此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

3.艺术特征

广西左右江的红色歌曲,因其特定的诞生背景、内容与功能,体现出鲜明的藝术特征,可概括为群众性、革命性与民族性。

一是群众性。左右江的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革命音乐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群众性、进步性,艺术以通俗化、大众化为突出特征。这些歌曲为群众而谱写,经由群众传诵,宣扬群众思想,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通过红色歌曲来表达自身的切实体验和感受,抒发参军抗敌、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和精神,这些歌曲无不充满人民群众的意识与智慧,闪烁着中国人民精神的熠熠光辉。

二是革命性。红色歌曲的传唱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革命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地的革命者十分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进行编创,融入革命思想,用于宣传革命道理、进行思想启蒙。这些歌曲内容通俗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极大地鼓舞着当地人民奋起革命的热情;咏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使革命的火种自然、快速地蔓延至人们心中,号召人们踊跃加入革命行列,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三是民族性。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坐落于少数民族林立的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基础。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这些红色歌曲的创作,或是借助民歌曲调根据宣传思想进行填词;或是以富于当地特色的民歌元素作为创作基础进行改编,所以歌曲自然而然地充斥着左右江地区独特的地方色彩与民族风味。

4.历史功用

在革命历史岁月中,红色歌曲以歌颂革命事业为主要内涵,反映革命宗旨和任务,逐渐成为发动群众、宣传政策的重要载体,对左右江的革命运动起到了十分有力的推动作用。革命者组成宣传队,在县城、乡村圩场传唱红色歌曲,将革命思想融入人民的文化生活之中,使中国革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歌曲大多情绪激昂、铿锵有力,在革命岁月中极大地鼓舞着革命者的内心,同时也起到音乐艺术的娱人作用。这些红色歌曲涉及多方面内容,其反映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思想文化新添了靓丽的一笔,彰显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价值。

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的当代传承

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以其通俗易懂的歌词、富于民族性的旋律,以及振奋人心的力量广受当时民众的喜爱。21世纪初,人们开始注意到对其艺术价值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歌曲在当代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在当代传承实例——百谷村红军歌曲合唱团

广西左右江地区的红色歌曲作为历史产物,其赖以成长的文化“土壤”如今已不复存在,许多红色歌曲通过文艺工作者的搜集、整理,成为埋藏在故纸、新刊歌曲书中的无声音符,只有少数红色歌曲仍活跃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以来在右江河腹地一个小村庄中的合唱团,即:百谷红军歌曲合唱团,其一直致力于左右江革命时期红军歌曲的传承。

1.百谷村红军歌曲合唱团概况

百谷红军歌曲合唱团是百谷村中由红军后代所组成的合唱团。百谷村坐落于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城西郊的右江河畔,土地革命时期,百色起义的烈火从这里燃起。历史上全村除地主外的所有家庭均有人员参加红军,整个村落铭刻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印记,因此被誉为“红军村”。

2004年4月,百谷村的20多个红军或赤卫队的亲属、后代,李瑞云与韦瑞阳、韦瑞清、 韦寰杰等几位老人自发组织起一支老年合唱队,以期使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合唱团以忆唱红军歌曲、传承革命精神为其宗旨,最初取名“老年红军歌曲合唱队”,2009年8月更名为“百谷红军歌曲合唱团”。《论百谷村红军歌曲的当代传承》一文中对于合唱团中的成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表明2004年成立时成员有27人,平均年龄70岁,其中年岁最长者90岁,最年轻者53岁,均为革命后代或亲属,有11人是党员。在2005年至2011年间,百谷红军合唱团组织发展了三批新成员。2008年团员人数达51人,若以成员数目作为衡量其发展标准的话,则此时合唱团处于发展鼎盛时期。据2011年统计,合唱团成员现有39人,其中女30人,男9人,女成员远多于男成员。此时合唱团平均年龄为56岁,与2004年相比年轻许多,但仍然多由年长者组成。从合唱团成员基本情况来看,其成员构成同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青壮年男性多“外出打工”的现状有一定关系。

2.合唱团传承歌曲与传承模式

在百色起义前后,赤卫队和红七军战士创作和传唱了60多首红军歌曲,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歌曲濒临失传。自1999年至今,合唱团团长李瑞云找到革命老人忆唱当年的红军歌曲,并经过长期搜集、记谱,整理了43首红军歌曲的曲谱。现由合唱团传唱的有36首,如《谁是革命主力军》(汉、壮语)、《消灭恶霸解愁恨》(壮语)和《婚姻自由歌》(汉)等。如今,在许多重要活动庆典场合,人们都会看到合唱团传唱红军歌曲的活动,成员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晚上,都会自觉到“百谷红军村陈列室”演唱红军歌曲。陈列室内珍藏着当年红军、赤卫队所使用过的长枪、短刀、水壶等珍贵实物,以及珍贵照片,合唱团在这里演练红军歌曲也能看出百谷村对于传承红军歌曲的重视程度。平日里,成员在生活劳动中也会经常哼唱红军歌曲,体现出音乐艺术的娱人作用。合唱团还曾参加过一些音乐活动,如2006年,应邀到上海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电视直播活动;2009年,参加南宁第十一届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晚会演唱,同年11月,合唱团又代表广西参加了全国首届农民合唱大会。

合唱团的成员几乎都是红军后代及其亲属,团员对于团内成员的亲属关系十分重视,这是当地人社会交往的重要特征。宗亲关系是合唱团得以组织的重要纽带,使得合唱团内部具有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宗亲关系也是合唱团接收新成员的重要途径,由于村民生活的区域面积有限,一般来说,在能接触的本土人际范围内,七绕八绕总能绕出亲戚关系。所以自合唱团成立始,合唱团不是红军后代及亲属的成员仅有一位,是李志勇同志,合唱团感念其一片赤诚,才将其吸纳为正式成员。这种亲戚关系有助于加深已有亲戚关系之间的情感与信任,同时也对合唱团的运行有一定助力。因為是亲属关系,自然有长幼之序,合唱团的管理也便于领导。

百谷村红军合唱团对于红色歌曲的传承方式可分为两种,其一是有谱例的,以一人为中心教唱的模式,如当今合唱团团长李瑞云将老人忆唱的红军歌曲译为简谱,一字一句教唱团员。其二是传统文化普遍使用的传承模式——口传心授,合唱团传承红军歌曲以这种模式为主,其原因是合唱团成员普遍呈现“老龄化”问题,且多为农民,基本不具备识谱能力;另外,团内成员相互之间基本都是亲属关系,相互学唱红军歌曲也是非常便利与容易的。百谷村红军合唱团所传承的红色歌曲,其歌词都是歌颂革命年代先烈奋起革命的事迹,表现了当时革命所宣传的主张与思想,中国革命的红色精神在一次次演唱中得以传承下来,感人至深。

(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生存现状与传承措施

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以其浓郁的民族特点和鼓舞人心的革命力量,在革命时期曾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喜爱,且被广泛传唱。如今,随时代形势变化,红色歌曲逐渐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同许多传统音乐一样面临消逝风险。音乐工作者对于红色歌曲的传承与保护非常有必要,如今已经有对于左右江红色革命歌曲的搜集、整理与传唱的措施,但仍缺少有步骤、有计划的保护与研究。

如今红色歌曲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传承实例——百谷村红军歌曲合唱团的基本情况中可见一斑。百谷红军合唱团中的成员以年长者居多,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相较于青少年而言,年长者所受红色歌曲的熏陶较早,故红色歌曲更容易流传于年长者之中。经济因素也十分重要,音乐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和经济支持,生存与发展便很容易陷入困境。百谷村红军合唱团的成员平日除了农忙收入之外,受访和演出红色歌曲时也能获取一些经济收益和政府的团费支持。但经济收益显然不能同付出成正比,合唱团对于红军歌曲的演出活动仍需要更多的“奉献”精神来维系。

21世纪的人民生长于和平与幸福的年代,而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音乐文化更是多种多样,红色歌曲同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十分相似的处境。红色歌曲极富感染力,对其进行传承不仅可以追忆革命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而且还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以及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灵效应,因此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承红色歌曲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对于广西左右江地区红色歌曲传承的具体措施,可从多方面进行展开,如进行学校教育、组织红色旅游活动,或者由政府引导全面提升其影响力等。

青少年对于红色歌曲的了解与喜爱,是使红色歌曲不至于断层与消失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学校进行红色歌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歌曲中充分感受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而且能使红色歌曲代代相传,不至于面临消失的风险。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宣扬红色歌曲,能有效解决传承红色歌曲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广西左右江地区拥有众多革命旧址,它们是广西红色旅游的主要区域,比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三乐街等。针对这些红色景点进行红色歌曲传唱活动,结合红色歌曲进行景区历史文化宣传,既能增强人们对于红色景区和革命事业的体验与感受,使游客能真正感受左右江的红色音乐文化,又能增加左右江红色歌曲的传唱度,从而保证红色歌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是否重视左右江革命歌曲对于左右江红色歌曲的传承至关重要。作为革命音乐文化,红色歌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历史时期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如左右江红色歌曲之一《科学发展就是好》所唱,“如今我们生活好,男女老少唱歌谣;小孩读书不收费,农民种田补贴高……安居乐业家兴旺,科学发展就是好”。可见红色歌曲一直紧贴时代政治语汇,政府支持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从百谷村红军合唱团传承来看,政治因素的介入是其传承的重要助力。因为有了中央政府对于红色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长期政策,才使得百谷村红军歌曲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文化现象,而不仅仅居于日常生活中群众娱乐文化的地位,因此政治引导对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曲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同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共同结晶。歌曲内涵与革命思想密切相关,艺术具有鲜明的群众性、革命性和民族性,对革命事业有促进作用,因而在革命时期形成了各处高唱红色歌曲的盛大局面。如今左右江红色歌曲的生存状态面临一定的困境,通过政府主导、红色旅游和教育传承等多种途径对红色歌曲进行保护与传承,定能有效延续这一红色音乐及其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彭西西.左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的曲调来源[J].音乐时空,2015(05):41-42.

[2]黃明政.当年百色起义场景回忆[C]//中共百色市委党史办公室,百色市志办公室编.百色起义六十周年纪念资料集.1989:163-164.

[3]黄耿主编.右江战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3,4.

[4]中共东兰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东兰革命根据地[M].百色:右江日报印刷厂,1990:404,277,220.

[5]庾新顺.伟大的壮举光辉的篇章——纪念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70周年[J].广西党史,1999(06):10-14.

[6]广西僮族自治区档案馆筹备处编.老战士回忆红七军[M].南宁: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59:85.

[7]李莉,简静凯.论百谷村红军歌曲的当代传承[J].歌海,2012(05):41.

猜你喜欢
红色歌曲
论新时代红色歌曲的发展
文化生态视野下红色歌曲的传承与保护
高职音乐欣赏课中红色歌曲的运用研究
依附小学“红色歌曲”教学传承红色基因
论红色歌曲的数字化传播
浅谈红色经典音乐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新时期红色歌曲文化育德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红色歌曲文化育德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红色歌曲文化育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