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戏剧研究综述

2023-09-06 12:58熊嘉豪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戏剧儿童研究

熊嘉豪

(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一、儿童戏剧内涵研究

儿童戏剧究竟是什么?戏剧往往被视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根据其双重身份——文学体裁和舞台艺术,儿童戏剧被分为两大类:被当作文学作品阅读或被搬上舞台表演。[1]提到儿童戏剧,一般我们会有两种理解:儿童的戏剧和为儿童创作的戏剧。

一部分学者认为儿童戏剧是成人演给0—12岁儿童看的一种艺术形式,简言之就是成人演戏给孩子看,以成人为主。谭旭东说儿童戏剧是以少年儿童为观众,从儿童接受范围出发,以富有儿童欣赏趣味、表现儿童生活现实的内容为基础的戏剧。[2]栾晓梅等称儿童戏剧内容应适应儿童心理,表现形式应调动戏剧舞台的多种方式方法。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儿童戏剧是儿童参与扮演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综合戏剧活动,以儿童为主。儿童戏剧不再是一台演出,而是多元的、开放性的促使儿童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是一个按照主要内容、人物、情景进行肢体动作、语言表情、行为等表现的游戏活动。2003 年,张金梅教授将“戏剧”引入学前教育行业,“儿童戏剧教育”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同时,不断有人将儿童戏剧实体引入幼儿园,提出“学前儿童戏剧”。李莹等认为学前儿童戏剧是儿童戏剧的一个具象分支,接受对象缩小至3—6 岁幼儿。

二、儿童戏剧特点与价值的研究

(一)儿童戏剧特点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儿童戏剧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特点:儿童戏剧传播大众化;内容传承民间传统故事、过度政治化;舞台形式与观众若即若离。新时代背景下,周予援对儿童戏剧的定位提出了新思考:儿童戏剧已经不仅是艺术启蒙,更是一种多领域融合的富有人文情怀的综合教育体,其开始具有多元化、开放式等特点。同时,夏永强等还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提出儿童戏剧具有的特殊感染性。综合各类研究,儿童戏剧有六大特点:第一,娱乐性。儿童戏剧的一大重要目标是让儿童获得快乐,但儿童戏剧的娱乐性区别于简单的玩乐,其更多是综合艺术形式所带来的多层次美感。第二,教育性。儿童戏剧受众群体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戏剧情节和动作性极强的戏剧艺术中,儿童能潜移默化地得到综合性教育,并且儿童戏剧与学校教育紧密相连,进而从多方面、多角度将儿童戏剧的教育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三,感染性。孩子的成长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滋养。在提倡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下,多位学者提出儿童戏剧在改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儿童的正向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美育性。在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儿童戏剧成了美育不可或缺的途径。儿童戏剧让儿童在体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境中感受华丽的舞美设计、多变的角色和道具,这为儿童开启了一扇美育教育的大门。第五,生成性。西方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即时的、非演出的注重过程中心的戏剧形式,强调参与者与引导者一起构建与创造。创意戏剧活动创造了一个互动和积极的学习环境,增强儿童的社会关系建设。当前我国儿童戏剧也逐渐从传统预设框架走向“角色先行、儿童中心和生长环境剧场”的生成戏剧。[3]第六,发展性。在我国,儿童戏剧从“五四运动”时期发展至今,表演内容、演出方式、推广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儿童戏剧价值的研究

第一,促进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交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青少年慰问朝鲜军民并表演了儿童剧《小白兔》。儿童戏剧深受党和国家的重视,担任着国际交流的使命,一直以来,以戏剧为载体对儿童施以文化濡化,助力文化传承。新时代背景下,儿童戏剧更肩负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世界经典作品相交融的重担。

第二,促进学校美育活动的开展。美育的重要任务是让儿童拥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灵敏的感知力和无尽的创造力。儿童戏剧教育让儿童在不同的故事情境中体验不同的人物和环境,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在漫长的感知、表达、交流时间里,儿童潜移默化地观察、模仿和创造,不断增强自身的赏析能力、审美能力等。[4]这样的美育活动带来的经验是丰富且深刻的,比起传统的单向说教,效果更好。

第三,促进儿童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2016 年9 月,我国正式开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儿童戏剧从各个角度承担起培养儿童核心素养能力的责任,在促进儿童的生理、道德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作为综合艺术形式,儿童戏剧还有利于深挖儿童的表演天赋,培养儿童的艺术情操。

三、儿童戏剧剧本内容与创作的研究

(一)政治化的剧本内容

20 世纪初,中国面临一系列内忧外患,儿童戏剧剧作大多站在宣扬爱国情怀、积极斗争等政治立场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特殊的阶段,儿童戏剧拥有了独特的时代语境,逐步偏向革命历史、社会主义等现实题材。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过度的政治牵引极大程度地淡化了儿童戏剧童真童趣的原本面貌,使得这一时期的儿童戏剧在主题、内容选材和艺术表现上均有较大局限。

(二)多样化的剧本发展

21 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儿童戏剧迎来了新发展。在演出形式上、题材的延伸、人物的塑造、品质的进步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此外,中国儿童戏剧的选材从最初的革命内容到反映儿童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后来发展到开掘古代寓言或民间传说中的深刻底蕴,再到天马行空的各类历险科幻故事,这使得儿童戏剧逐渐走向多元化,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自成立以来坚持“三并举”原则,不断为我国少儿观众引进世界经典作品,在儿童剧目创作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创作了一百七十余部原创儿童戏剧作品。

(三)艺术化的运用创作

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儿童戏剧创作的基础。儿童戏剧的艺术化表现为语言动作化、参与互动化、情景想象化、体验多样化和审美丰富化。儿童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儿童的潜能和戏剧的内涵。儿童戏剧应在故事情节中着重加入戏剧元素:“焦点”“冲突”和“氛围”。儿童戏剧应保证人物数量适当、冲突简单集中,在内容选择方面要选择戏剧冲突强烈、趣味性丰富的故事,并尽可能改编枝蔓情节和保留主干线索。

四、儿童戏剧运用现状研究

(一)儿童戏剧市场发展研究

在市场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儿童戏剧市场环境出现了地理空间上的差异。家长缺失儿童戏剧认知、儿童戏剧宣传范围有限等导致其受众群体范围狭小。近年来,戏剧界对儿童戏剧的研究和评论较少,加上儿童戏剧过度市场化、商业化、质量欠佳,从而削弱了儿童戏剧应有的文化感召力。市场上流传广泛的儿童戏剧大多为引进国外的儿童剧,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把控,儿童戏剧迫切需要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研究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是通过儿童角色扮演、故事挖掘创新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学前教育活动。在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中,儿童戏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还逐渐与语言领域相融合。幼儿园多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一日生活以及家庭参与等途径来开展主题式儿童戏剧活动。[5]此外,一种主题学习模式的儿童戏剧工作坊在原有的主题活动中应运而生。当前,我国戏剧教育仍以剧场式、表演式为主,体现了我国样板式的“教师导、儿童学”教育模式,忽视了儿童创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需在引进创新戏剧模式的同时落地生长型戏剧,提高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认知,让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逐渐从剧本先行到教学中心再到儿童先导。教师在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中作为引领者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身份,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五、儿童戏剧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现有研究评价

在儿童戏剧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学者从多角度对儿童戏剧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待进一步完善。

儿童戏剧的研究方式单一。多数学者局限于文献研究,以经验性文章为主,欠缺对于剧目资料的整理与归纳,缺乏实地考察以及一定的数据支撑,如对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的综合使用,缺乏以儿童为主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

儿童戏剧研究内容趋于同质化、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范围较窄。在众多文献中,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围绕儿童戏剧发展市场、儿童戏剧教育展开,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基础与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章较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儿童戏剧的联系不够紧密,儿童戏剧的本土化研究方面存在空白。

(二)未来研究展望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新的一年要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开展美育浸润的行动计划。基于此,对于儿童戏剧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亟待加强,包括对儿童戏剧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儿童戏剧教育形式的多元整合、儿童戏剧本土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儿童戏剧师资的培养等。

首先是进一步细化不同角度、层级的儿童戏剧研究,可依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对儿童戏剧教育进行细分,对不同发展时期儿童的戏剧教育展开深入探索。创意艺术学科与教育融合项目需要大量具备教育基础知识、探究态度以及相关能力的融合人才型教师,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进一步扩散融合教育基础知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其次是丰富儿童戏剧的内涵与形式,加强少儿戏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提升儿童戏剧创作质量。在中国文化传统与外国民族文化交汇的背景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透过儿童戏剧传递中国精神内核,开展相互之间的语言对话和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入探究儿童戏剧本土化的开发以及相关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然后是丰富儿童戏剧在校园内的表现形式,加强多样化儿童戏剧教育的校本研究。推进木偶戏、皮影戏等多种形式的儿童戏剧进入校园,用多样化的戏剧文化强化儿童的感官刺激,增强教育张力和趣味,提升戏剧的通识化和大众化地位。

最后是加强儿童戏剧与教育市场的联结,增强教育对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儿童戏剧的市场推广中应消除儿童对于儿童戏剧的陌生感,拓展儿童戏剧在教育中的市场,提高儿童戏剧宣传与实施的效率,形成儿童戏剧早教课程体系,逐渐培育出成熟健康的适合中国本土经济文化环境的儿童戏剧市场。

猜你喜欢
戏剧儿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有趣的戏剧课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戏剧类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