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讽刺性夸张的梯级构式认知解析

2023-09-06 08:12王琪琪
西部学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概念整合围城

摘要:在文学作品《围城》中存在大量讽刺性夸张,这是作者钱钟书先生独特的幽默式、夸张性写作手法,也是构建语义表达的认知思维方式。采用概念整合以及梯级含义理论对《围城》中讽刺性夸张进行探讨,以期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对该语言现象及其认知机制做出进一步阐释。结果表明,夸张的生成及理解机制是通过梯级中的参照点的语义阐述来完成目标点的语义表征;其产生的认知动因是语用的动态性原则。

关键词:讽刺性夸张;概念整合;梯级含义理论;认知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6-0165-04

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atirical exaggerations in the literary work Fortress Besieged, which is the unique humorous and exaggerated writing technique of the author Qian Zhongshu as well as a cognitive way of thinking for constructing semantic expressions.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the theory of scalar implicatures to explore the sarcastic exaggerations in this novel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ain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its cognitiv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eman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ng and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to complete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target point is through the semantic elaboration of the reference point in the cascade, and its cognitive motivation is the dynamic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Keywords: satirical exaggeration;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 theory of scalar implicatures; cognitive research

夸張表达是一种宽松式的交谈,指的是相较于词语的本义,词语的实际意义在言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或是缩小[1]。本文认为讽刺性夸张主要指的是一种非常规性语言现象,作者按照其特定的语义维度把某些极限性表达或借用梯级中较高层级或较低层级参照点的语义特征构成梯级构式,以达到讽刺的语言效果。

一般会话含义理论认为讲话人是知道会话必须遵守的足量原则[2],如果他选用语义梯级中的信息弱项就意味着否定信息强项[3]。梯级含义就是人们借助于梯级推理而得出的言语含义[4]。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梯级构式就是在语言中借助处于梯级中某层次的词汇来表征另一层次中词汇属性的语言构建方式,即人们利用梯级中的某层次参照点去表述或是理解另一层次的目标点。根据该定义,梯级构式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处于较高层级的参照点来表征处于较低层级的目标点的语义特征;另一种是用处于较低层级的参照点来表征处于较高层级的目标点的语义特征。

本文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及梯级含义理论,对《围城》中讽刺性夸张进行研究。两种理论对夸张这种特异语言表达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拓宽了修辞研究的维度和视角,可以发掘其生成的认知机制及特质。本文把夸张修辞视为一种概念整合下的梯级构式,当参照点和目标点及其辅助性词汇进入到该结构中,参照点的命题表征将赋值到目标点的语义值上。

一、《围城》中讽刺性夸张

讽刺性夸张一般是指基于某种讽刺性意图,作者用夸张的语言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命题属性,即将来源域的语义值赋予到目标域的梯级构式当中。目标点进入到该梯级构式后,通过参照点重新搭配组合成为一个临时的梯级构式,衍生了该词汇层面未表征的语义特质。同时,我们可以把这种重新组合的结构称为“梯级构式”,该梯级构式本身具有一定的语义,表征了客观事物先天具有的层级性或范畴性。当我们要生成某种夸张表达时,我们所要表征的客观事物即目标点会首先进入到梯级构式当中,由于目标点给该结构槽赋予了某种特定值,并非任意一个词语都能进入到该构式当中,只有当构式当中的目标点和参照点在某些值上相一致时,两者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梯级结构。

《围城》中的夸张表达大都是隐喻式的,指借助某喻体即参照点来陈述本体即目标点的超常规特征。《围城》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的讽刺性夸张:一是单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5],例如,(1)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6]56。二是多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例如,(2)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药”,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6]84。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类讽刺性夸张进行阐释。

二、单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

单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是指单个参照点进入梯级构式后,描述者根据自身体验在同一范畴内选取合适的参照点,构式自动根据背景知识将该参照点的语义特征转指到目标点的陈述意义上。例如,(3)他最擅长用外国话演说,响亮流利的美国话像天心里转滚的雷[6]52。

(一)单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的梯级构式意义

梯级构式的组建首先是基于目标点和参照点语义维度的相似性,如“美国话”和“雷”都是属于声音这一范畴维度的,而目标点和参照点语义维度的差异性,即梯级中两个命题的不对称性,如“美国话”和“雷”在声音大小上存在区别,决定了该构式是层级性的,如图1所示,目标点和参照点处于不同的层级。

在例3中,“美国话”作为夸张本体首先进入到我们的梯级构式中,赋予了该构式声音的属性。在声音构式中,雷属于层级较高的归属性范畴,“雷”一旦被作者选中进入该临时范畴,该范畴的属性就会投射到我们的夸张本体上。当“雷”进入了“美国话”专有的梯级构式后,便赋予了“美国话”以“雷”的特征。梯级构式表述的语义是建立在构式中的要素以及层级性上的,是通过分析和整合各要素所蕴含的信息产生的。

(二)单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的认知理据

人的认知包括语言表征都是经验式的,《围城》中讽刺性夸张是基于作者本人的生存体验的,因此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被作者选中并进入该梯级构式。在梯级构式中,作者和读者双方共享一套背景命题,而且背景假设是按照层级关系进行排列的,即同一梯级构式中的两个命题在语义的[+空间][+量度][+维度]上存在差异。

首先,能进入的词汇多为和夸张本体属于同种范畴属性的词,并且必须能满足作者夸张性表征事物特征的要求。如“眼睛下两个黑袋”和“圆壳行军热水瓶”在我们的经验阈值内都属于容器范畴[+空间]。夸张通过目标点和参照点的相似性来组成梯级构式,而又通过其差异性凸显夸张的效果。通过层级较高的参照点来表征层级较低的目标点的属性,在属性特征上得以强化,以凸显[+超出]的语义特征。在语义表征中,通过概念合成为两个不同层级的概念转指提供了前提,又通过梯级构式来实现两个不同层级、不对称概念语义表述的转指。

图2中,该梯级构式表现了具体的夸张命题的层级性和复杂性,适用于夸张表达的语义生成,揭示了构式中要素是如何连接的,语义是如何构建的,发生了哪些认知操作。在构式中,第一阶段,读者会首先建构输入空间1,这代指了作者的命题表征内容,也就是讀者读懂了表面意义的内容。第二阶段,启动了A和B相关的背景知识,构建了输入空间2,把A和B放置到同一梯级构式中。

概念合成理论认为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生成一个共有的抽象结构[7]。在最后阶段,读者把输入空间1,即表面的命题内容和输入空间2的语用梯级含义进行概念整合,生成了合成空间。为了使A和B存在的梯级关系符合输入空间1的指令,读者就需要临时调整A和B的梯级关系,把A提升或下降到B的位置上。

Fauconnier & Turner(1998)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讽刺性夸张的生成有较大的解释力,但无法具体解释说明在夸张中大量存在的用处于较低或较高层级的事物来表征目标点的问题,而梯级构式可以对该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读者根据常识能很快判断出“美国话”不可能像“雷”声一样大,“眼袋”也不可能像“热水瓶”一样大,而且也能推断出作者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再次使用了夸张表达的手法,所以会把作者表面意义表示的程度加以扩大,使得“美国话”和“眼袋”从较低层级上移到较高层级。

同时应当注意到的是,有时候目标点和参照点可能是同一事物,只不过添加了某些修饰词或是句式之后目标点和参照点的语义维度存在某种差异,也就是指夸张表达在词汇和句式上存在明显的标记的现象,比如某些表示事物极限状态的词“非常”“十分”“极其”“最”“死”等,以及某些句式“只……就……”“……得(de)……”等。例如,(4)吃完算账时,辛楣说:“咱们今天亏得没有李梅亭跟顾尔谦,要了东西不吃,给他们骂死了……” [6]95。(5)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6]7。(6)鸿渐吓得头颅几乎下缩齐肩,眉毛上升入发……[6]61

例(4)中用“死”这样较高层级的极限状态词来传递“骂”这一目标点的极端特征;例(5)中用“沉得腰肢酸痛”这一动作结果来描述“后部重”这一动作,这里“沉”或“重”,在语义维度上是一致的,差异性体现在程度的不同,读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可得知一般人“后部重”是不可能达到“腰肢酸痛”这一结果或是程度的;例(6)中,“头颅几乎下缩齐肩”以及“眉毛上升入发”,参照点和目标点是“头颅”和“眉毛”,只是在位置上存在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性读者得推断出作者夸张、讽刺的意图。

三、多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

在夸张式的表达中还存在一种语言现象,作者会同时借用两个或以上的参照点来完成夸张本体的语义重构。

(一)多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生成的梯级构式

多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生成的梯级构式的基本构建过程和单参照点的生成构式是大致一致的,不同点在于构式是三级或是更多层级的。例如,(1)鸿渐道:“好了,别再算账了。我昨天累了,可是你这样不侥人,天罚你将来娶一个鼻息如雷的老婆,每天晚上在你枕头边吹喇叭。”[6]139

显然,作者可以设置多个参照点,且两个参照点可以处于不同的层级,改变目标点所在的层级,构建临时的梯级构式以凸显事物程度、数量等的非常规特征。例(7)中把鼾声比作了雷声,喇叭声,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为了双重指代,而是为了临时调整“鼾声”所处的层级,用“雷声”以及“喇叭”来表征其声音之大,表达作者讽刺、夸张的语气。读者在理解时,根据隐喻机制的投射,将目标点放置到参照点所在的层级中,同时读者的常识又提醒他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手段,因为“雷声”以及“喇叭”远远超过了一般人鼾声的声音,以表征鼾声的非常状态。

(二)多参照点式讽刺性夸张的认知理据

作者首先建立起“鼾声”临时指代声音的梯级构式,根据自身经验选取了“雷声”以及“喇叭”,而按照事物的语义维度来进行层级划分,三个事物处于不同的层级。

在图4中,输入空间1指的是夸张表达的命题内容,输入空间2代表的是关于命题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两个空间之间的虚线代表的是命题内容和其背景知识之间的空间映射。在输入空间1中也就是命题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等同关系,而在输入空间2中背景知识提示读者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层级的,梯级的,并不是对等关系。于是便生成了合成空间,为了使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命题规定的内容,必须把A的位置提升或下降到B和C的位置上,使A在程度、多少、大小等上升或下降到相当于B和C的水平。例(7)中,作者描述的“鼾声”和“雷”以及“喇叭”的声音大小是一致的,但读者知道这三者之间声音大小是存在差异的,呈现出一种梯级或层级的水平变化。显然,读者需要把“鼾声”的声音大小提升到“雷”以及“喇叭”的声音大小程度才能推导出作者夸张的动机。

由此可见,讽刺性夸张表达的语义建构过程是这样一个过程:作者基于命题中的“目标点”“参照点”以及其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层级调整的认知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概念整合,从而建构出该构式。

四、结论

人们基于自身经验通过参照点的多样化不断构建出新颖奇特的夸张句式,讽刺性夸张表达所具有的独特效果吸引越来越多的词汇进入到特定的梯级构式。参照点进入梯级构式后,赋予了目标点新的语义特征。夸张本体和参照点共同重构的梯级构式体现了语法的动态性和语言的丰富性。该构式产生的认知动因是概念整合下的梯级构式,讽刺性夸张是梯级构式的语言外化表现。

参考文献:

[1]SPERBER.DAN,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231-237.

[2]HORN,LAURENCE R.Meaning,Form,and Use in Context:Linguistic Applications[M].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4:11-42.

[3]LEVINSON S 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7-52.

[4]蒋勇.夸张性隐喻的梯级含义功能[J].现代外语,2004(3):274-281,328-329.

[5]王琪琪.《围城》中讽刺性夸张的认知语义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6]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FAUCONNIER G,TURNER 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133-187.

作者简介:王琪琪(1992—),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单位为山西工程科技職业大学,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概念整合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听李健吾谈《围城》
“围城”内外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讲话中的隐喻概念整合及翻译策略
汉语名名式饮食词语的语义合成分析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广告语解读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中的应用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
“围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