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23-09-07 05:29☉李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课文

☉李 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特点,给语文课堂注入形象化与趣味化的因子,让课堂教学充满神奇的魅力,从而深深吸引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而高效。

一、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中,设计趣味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导入环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教学起着定“基调”的作用,特别是优秀的导入,能够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紧紧抓学生,吸引住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

(一)内容介绍,问题激趣

通过介绍课文内容导入新课教学,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导入方法,往往可以凭借课文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课文内容的同时,设置几个有趣的学习问题,以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内容介绍,问题激趣”的方法导入时,一定要学会抓住文本的关键之处,即抓住文中最能吸引学生的情节设置问题,在导入的形式与方法上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

我们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导入为例。虽然恐龙早已灭绝,但小学生对它们并不是非常陌生。因为学生可以从很多的影视作品及科普作品中见到它们的身影。不过,要是说对恐龙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却真的存在很多空白。在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运用学生知识的这些“空白”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先介绍恐龙的外在特征,如体形、体重等,突出它们是当时地球上身形最为庞大的动物;然后,话题一转,抛出趣味问题:你们知道这样庞大的恐龙是怎样向上蓝天的吗?这样,就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之中。当然,还可以展示一些恐龙的图片,或者把导入内容制成短视频,给学生以音视频的强烈冲击,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抓课文的关键情节时,也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要把课文的关键情节与学生的兴趣点紧密结合。同时,对问题的设计也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置,要紧扣课文的教学目标,从而让问题更有意义。

(二)背景介绍,媒体引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很多课文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这些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课文、感悟主题的重要“催化剂”,对课堂教学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课文的背景为抓手,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在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除了可以运用形象的语言直接导入外,还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对背景知识进行展示。例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为了提升导入效果,还可以把这些媒介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一课的导入为例。这篇课文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在导入时,教师可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爆发的起因,中国人民全民皆兵,同侵略者浴血斗争的情况。特别要强调介绍少年儿童也成了抗击侵略者队伍中的一员,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的刘胡兰、将敌寇带入八路军埋伏圈而英勇牺牲的王二小、历尽艰险为游击队送重要情报的海娃、同敌人浴血战斗的小兵张嘎等。最后,再引出雨来就是这些小英雄中的一员,你们想知道他是同敌人怎样斗争的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因多媒体的生动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篇文章,与之相关的背景内容很多,包括历史、时代、社会等诸多因素。至于在导入中选择哪些背景知识,则需要同文本内容紧密结合。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又有着丰富图文与视频资源的背景内容。

二、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这同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源于生活密切相关,更是语文学习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3]。

(一)还原情境,生动感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属于文学类作品,这就使得它们具有了共同的特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是这一特征,让课文语言具有了极强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让文本具有了画面感和情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想办法把文本内容还原成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以增强学习效果。怎样还原文本情境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让学生尝试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直接还原,从而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文本感知环境。

我们以《白鹭》一课的学习情境创设为例。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语言优美如诗,情境美丽如画。在教学时,教师只需要把文本还原成作者所描绘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品味文字,即可深刻理解文本,从内心生出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如何还原文本情境呢?首先是读。可以是配着优美舒缓的音乐动情地朗读,用语言和声音为学生描绘出文本美丽的画面;可以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插图及相关内容的图片,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白鹭的美;还可以将课文内容制成MV,把深情的朗读、优美的音乐、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短视频整合在一起,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双重感受,从而让学生生动感知文本,体会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

还原文本情境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之中,以文本情境参与者的身份来理解文本,体会文本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全身心进入情境之中学习,而不能只是简单将文本内容形象化。

(二)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课文多源于生活,学习情境的创设也多是建立在语言文字运用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文本学习同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联系时,可以把文本内容同生活相联系,也可以把与文本内容相似的生活经验融入文本学习之中,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高度融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化理解。当然,还可以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实践活动中完成语文学习[4]。

我们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情境创设为例。课文写的是小巴迪在父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中健康成长的故事。课文中描写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是最常见、最熟悉的,并且是不断经历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小巴迪的遭遇与自己的类似经历进行对照,分析双方经历和态度的异同,从中反思自己应该如何面对温和鼓励式的爱与严格要求式的爱,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化理解,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时,要让学生举例说明,不仅要说出当时自己的体会,还要说出读了课文之后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以后要如何面对鼓励与批评。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甚至进行简单的辩论,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可以促进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建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可以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落实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创设的语文情境更有意义。

三、组织趣味活动,促进高效参与

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的特点,要想让课堂教学精彩而富有实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趣味学习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发挥语文学科实践性的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高效参与,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5]。

(一)表演朗读,增强体验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表演读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表演读也受文本的一定限制,只有那些课文中拥有主人公,并且对人物的描写较为细致、生动的课文,才更加适合让学生运用“表演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要实现表演读,教师需要创设两个条件:一个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朗读;一个是让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让学生在生动强烈的角色体验中深入体会文本,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节选自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性非常强,情节曲折生动,气氛紧张,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课文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表演读,让学生在读中增强学习体验。怎样表演读呢?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划分角色,不仅要把文中有语言描写的人物语言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情感,并通过角色朗读的方法把这些表达出来,在增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有声有色的表演读,要读出情节的紧张气氛,在表演读中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感受文本内涵;还可以运用“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真实的演绎,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了让学生在表演读中增强角色体会,从而深化对文本和人物的理解,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之中进行体验,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促进对角色的体验,甚至还要学会转变角色,通过对不同人物的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习分享,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分享收获时,可以让其他学生针对发言学生的交流进行互评、补充,就像玩滚雪球游戏一样,让尽量多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分享的过程中来,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积极的评价中感受分享的快乐。

我们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介绍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文物被侵略、掠夺与烧毁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分享中深化理解,强化感悟,拓宽知识面。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介绍圆明园样子的体会,谈谈对中华灿烂文化的热爱;交流阅读侵略者对圆明园的抢掠和焚毁感受,抒发对侵略者的痛恨,对中华灿烂文化被毁的惋惜,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如圆明园的图文资料、文物价值、文物流失海外的现状,爱国人士保护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故事,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图片与视频资料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分享中深化文本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组织学习分享时,要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积极评价,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评价要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补充分享同学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分享后鼓励的掌声,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每个分享学生的评价,要给予学生积极引导。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因“趣”利导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教师要从教材的关键点、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凸显精彩。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