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考古的故事

2023-09-07 03:56
读报参考 2023年25期
关键词:考古遗址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考古还是推动国际人文合作的重要方式。如今,我国有32家机构赴外开展36项联合考古项目,涵盖了人类起源、世界古代文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等前沿课题。本刊特别策划专题报道,为读者呈现中国考古工作在推动国际人文合作方面作出的成就和贡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考古“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文物工作者们至今仍对“四个一”的故事津津乐道。

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确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当年福州市要办好7件实事。由这7件实事衍生出“四个一”——一个局、一个队、一颗印、一百万元。

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文物管理局,建立考古队,要求城建项目立项需加盖市文管会印章,决定市财政每年拨款一百万元作为文物修缮经费并逐年增加,而当时福州全市经济总量仅为百亿元……

“四个一”的效应惠泽长远。1991年6月成立的福州市考古队,30多年来在多个考古领域作出贡献,特别是在水下考古领域。从西沙水下考古,到“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平潭“碗礁一号”沉船遗址等水下考古调查发掘现场,都留下他们的身影。

考古看似冷门,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安排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题目,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致信祝贺,在地方考察时关切询问考古工作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考察他向往已久的殷墟遗址。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考古事业居功至伟。”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事业的期许,更是新时代考古工作者奋斗的方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空间探测技术、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8000多项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抢救保护大批珍贵文物;水下考古揭开千米深蓝之下古代沉船的神秘面纱……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中国考古事业迎来“黄金时代”。

新世纪之初,良渚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考古学家痛心疾首地批评“炮声隆隆如战场”。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在良渚博物馆的一个小会议室里,习近平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听了情况汇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近平的话斩钉截铁。从此,青山还绿,遗址重生。

2016年,4位考古学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遗”。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要制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福建三明,拥有“南方周口店”之称的万寿岩遗址,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记载了18.5万年前古人类繁衍生息的悠悠岁月,更铭刻下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抢救遗址的感人故事。

由于万寿岩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当地一家钢铁厂从1970年代就在山体上采礦。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

2000年1月1日,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钢铁厂立即停止了在万寿岩的采矿爆破,福建省文化部门展开对遗址区域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和保护工作。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既有大处着眼的深谋远虑,也有体察入微的悉心关怀。

杭州城南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里,一条距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的独木舟静静“停泊”在遗址厅。2005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调研。

现场有摄影记者为了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跨进了遗址保护区。见此情景,习近平同志停下脚步,和善地请记者离开保护区,并提醒道:“拍照是小事,文物保护是大事,大家都出去吧。”

2021年,一篇题为《关于当前我国考古工作面临的编制与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的文章,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注意。对于考古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

2012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特地看望了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学生,勉励他们学好专业,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祖国建设多作贡献。

从文物考古学科专业和培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到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施,再到《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我国考古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古都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其铭文中“宅兹中国”,留下“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文物会说话。透过“宅兹中国”,人们不断理解“何以中国”。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对文化自信的深邃思考:“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

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记述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段往事。

一次,习近平同志到龙泉调研,当地汇报龙泉窑枫洞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但现有博物馆无法容纳出土文物。习近平同志当场表示,龙泉青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有必要建一个青瓷博物馆。

他还特别叮嘱,新馆不一定规模很大,但一定要有个性和特色。很快,省财政部门落实了补助资金,博物馆建设项目随之启动。

始终怀着这份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引考古事业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2017年4月19日,在广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考古还是推动国际人文合作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亲自担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瑰宝名扬天下,用中国故事感动世界。

如今,我国有32家机构赴外开展36项联合考古项目,同40余家国外科研院所、博物馆等建立了良好关系。联合考古涵盖了人类起源、世界古代文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等前沿课题,同步推动人才培训、文化交流取得显著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林晖、施雨岑)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总书记
神秘的地下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