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2023-09-07 05:54尚晓丹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专业队伍创新路径思政教育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承担着凝聚高校内部教职工力量、提升人员基本素养、树立正确三观、推动学校稳定快速发展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责任。当今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负面影响,学校有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发展思政工作新模式,以此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全面培养人才。

基于此,文章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发展方向,以及新媒体技术优势特点,总结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思政教育队伍、平台建设、思政教育模式的调整等多个方面,提出实现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文章认为,基于新媒体技术优势,通过建设专业团队与平台、加强思政教育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创新教育载体、改善教育模式等方式,可实现新媒体技术与思政工作的深入结合,丰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途径,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平台,强化实际工作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专业队伍;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93-0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在此情况之下,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渠道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传输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与此同时,社会中的负面情绪、国外负面思想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冲击。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要求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明确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建设。因此,结合新媒体环境特点和实际情况,加强对高校思政工作以及思政教育方面的创新发展研究十分必要,对于提升高校育人水平、落实人才综合培养有积极意义。

二、建设专业队伍、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新媒体的科学运用也能为高校思政工作以及思政教育的创新开展提供新的渠道和平台,但同时也对思政工作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促使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需要尽快建设相应平台和队伍。

一方面,应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思政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对此,需要工作人员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应技术、思维、模式,实现对全新信息的充分吸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1]。高校应充分结合当前思政工作实际需求,以及新媒体技术特点,加强专业培训,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人员培训效率,保障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主体,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思维模式,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以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新媒体作为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键工具,利用多元、自主、活泼的设计方式促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接受思政教育[2]。此外,思政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增强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技术,建设思政教育宣传平台。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平台运用方面。当前,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平台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政教育难度,但同时也为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对此,高校应实际思政教育结合需求,建设相应工作平台。例如,注册微博、开设微信公众号,开发校园思政平台等,以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优势,扩大工作范围,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为思政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支持。

三、注重资料、经验的运用

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模式发生变化,思政教学工作、教学活动等方面受到一定启发。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存在明显不同。为此,高校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融合大量的文献、真实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归纳、总结、整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经验,吸取过往经验教训,并提取有价值的内容,然后逐步在高校当中进行试点示范,并逐步联动,实现多角度、多领域的创新、协调,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强高校在网络上的话语权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仅如此,新媒体还具备良好的数据分享功能,其可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突破以往工作、教学思路的限制和影响,增强思政教育的普遍性、科学性[3]。

四、创建全新教育载体、模式

(一)创新教育载体

高校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的创新工作时,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新媒体载体多为微信、QQ。高校应增强新媒体载体的多样性,实现大范围的信息传播,充分、有效发挥不同新媒体载体的功能[4]。

例如,搭建高校内部专属网络,通过使用,不仅可以完成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大力的宣传,还能实现校内制度条例建设、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大范围传播,实现对国内外新闻、多样化校园活动的充分引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相应新闻事件,提升获取重要信息的便利程度。

与此同时,在网站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新媒体交互功能等方面的重视,以此凸显网站的人性化特点,强化服务体验,为主体、客体间的交流提供良好平台。此外,学生发表的内容具有多样化特点。为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有效引导,专业人员须及时点评,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还应积极拓展新的教育载体。例如河南大学为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途径,丰富工作方法,学校开通了“河大在线”“铁塔青梅”线上平台,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载体。同时,还要注重思政教育载体间的分工合作,以此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动力[5]。

对此,高校可创建专题网站,并将其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平台,或利用微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再对其进行细致引领;QQ可用来疏导学生思想、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二)改善教育模式

首先,建立主体间模式。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地位的科学转变,根据新媒体特有的多元互动、平等交流方式,建立双向互动机制,促使客体可以与工作环节深入结合,展现主体地位[6]。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来负责网站的维护工作,强化“意见领袖”的培养,正确引导舆论,如此既能提升学生在思政活动中的参与度,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展开思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融合新旧教育模式。新媒体运用于教育工作中存在显著优势,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模式。对此,高校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时,要有机融合全新、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此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网络热点话题,将课堂教育重心转向话题的延伸,以此有效完成学生的心理咨询及就业指导,并通过对线上平台的延伸,强化思政教育成效。

最后,通过隐性和显性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显性教育是指通过外化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隐性教育则是通过多样化媒体方式为学生提供隐蔽的教育[7]。正常情况下,显性教育工作存在强制性特点,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通过与隐性方式的结合,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果,使其可以主动接收信息,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8]。

(三)填充教育内容

第一,改善教育工作结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实际思政教育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确保实际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应合理优化工作结构,以此保障知识传播有效[9]。例如,高校将思政教育分为基础、中层、高层不同层级。基础会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中层则以思想教育作为关键,让学生拥有主流意识、思想价值观,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层教育工作则是注重爱国主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此阶段要将道德、心理方面的教育作为关键,提升其职业素质,再深层培养媒体素养、人文修养。

第二,改善教育内容。在此过程中,应结合高校育人目标,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10]。思政教育内容要与学生专业需求、社会情况、现实生活贴近,以此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保障教育效果。

第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实践充分结合。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要注重理论实践活动的引导,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一)明确创新目标

新媒体影响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時,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和方向,创新具体目标,以此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实现统筹规划、科学分配资源。与此同时,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须将学生作为教育核心,并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及重点培育其信息处理能力。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并让其延伸到学校深处,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建立院校思政工作信息化的全新格局[11]。

(二)找准创新切入点

高校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开展思政工作时,应明确创新工作的切入点,由此能在不同情况灵活采取相应措施。对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视。

第一,教师应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特点,高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思政教育宣传。

第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对于舆论方向的掌控,在适宜的时间组织会议,让学生主动表述,以此有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新媒体平台。

第四,借助线上渠道实现思想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发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2]。

(三)确定创新着力点

高校须针对教育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主动探索全新工作模式;同时依据新媒体具备的优势实现多样化资源的协调,抢占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完成对学生思想的引导[13]。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使其在网络应用中规避不良网站,从源头上杜绝网络不文明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加强新媒体平台中的舆论引导,强化正确的信息传播,帮助学生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分辨[14-15]。

六、结语

将新媒体技术合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推动实际工作的创新发展,还能强化学生思想建设效果。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思政教育意义以及创新发展路径的细致分析后,了解到思政教育工作应充分结合新媒体优势作用,实现对舆论方向的精准控制,丰富人才培养途径,创新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邱锦炜.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6):I0003.

[2] 邓丹怡,张浩.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J].科学与信息化,2021(21):121-122.

[3] 黄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实践样态与创新理路[J].新媒体研究,2021,7(20):44-47.

[4] 孙晓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明日,2021(20):68.

[5] 郑濛濛.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1(11):194-197.

[6] 张健.“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对策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2):5-11.

[7] 范成龙,王强.高职院校“大思政”主体间的协同育人体系研究:基于人的利益视角的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2):104-108.

[8] 胡昌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4):132-132.

[9] 王晓婷.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1(23):62-63.

[10] 张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活力,2022(12):40-42.

[11] 朱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4):233-235.

[12] 葛万龙,王爽.网络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探索[J].时代报告,2022(15):113-115.

[13] 宫月.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1(2):113-115.

[14] 王新新,韦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11):137-140.

[15] 李振国,姜文杰,康家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99.

作者简介 尚晓丹,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队伍创新路径思政教育
南通市强化防汛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世纪如何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素质建设
搞好人防专业队伍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