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08 15:28徐亮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资料

徐亮田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授学生历史知识转变为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史料实证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尊重历史,正确地评价历史。笔者在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真相。这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历史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史料,将史料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高中历史教材篇幅有限,仅仅能够给学生呈现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历史的魅力,导致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史料实证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对于高中生而言,思维以及意识形态已经初步形成,不同的高中生对于历 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都是不同的,甚至面对同一历史问题,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采用史料实证的方式辅助教学,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另外,采用史料实证辅助教学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证精神,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引导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在不断地怀疑和解答过程中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是高考中重要的考试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纵观高考历史,已经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主要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

二、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资料。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有些高中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很多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一旦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毫无效率可言。不仅如此,很多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并且让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然后结合历史教材,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下载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思考:中国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其中的推动主体是谁?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搜集资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互相分享,互相借鉴,进而高效地完成学习。这样,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保证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利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

高中历史知识比较枯燥,所以,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历史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呈现一些历史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等,丰富历史课堂内容,并且,积极地展开师生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来。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历史资料,如影视作品,来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利用多媒體为学生播放一段《亮剑》当中关于扫荡的镜头,然后再配合历史资料,这样,一个生动直观的历史事件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也会更加高效,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入,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

3.指导学生在史料对比中深入辨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历史 资料,并且,不同的历史资料所阐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另外,教师要教授学生辩证的历史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资料分析方法,久而久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筛选历史资料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中心展开,搜集整理历史资料,让学生仔细论证“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最后,还需要让学生仔细分析清军入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学生就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思维,促进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强化学生的史料解读观念。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发散学生思维,还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提问环节,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提问的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层层递进,并且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师生互动当中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并且利用多媒体呈现所需要的历史资料,设计相应的问题,如: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发生在哪一年?两次鸦片战争双方都有谁?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有何不同?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设计梯度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回答,使其真正掌握了历史真相。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授学生历史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综合能力。基于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资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