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 精巧设计

2023-09-08 15:28王一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历史课教学资源诗歌

王一新

“双新”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时空隔阂与思维限制,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与重要史论,学生难以理解与把握。面对如此学情,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如何实现核心素养落地?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达成教书与育人目标?笔者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以主流价值导向引领学生

价值引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可以概括为“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基于这样的主流价值观与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重要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概念、理解核心要点。

1.深读课题,落实核心概念。

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曾说“一堂好课应该从研究课题开始”。教师首先要对所教学的课题有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较好的设计。教师要明确“盛唐”的概念,同时围绕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

2.巧用诗歌,串联传统文化。

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唐朝流传至今的诗歌数不胜数。这些诗歌为当代人研究和了解唐朝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杜甫的诗句突出要点,在“细无声”中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辉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二、以多彩教学资源吸引学生

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通常包括教材、影视、图片等。一堂好的历史课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并且教师还要将这些教学资源最合理、最大化地运用到教学中去。

1.课前先学,汲取信息。

在预习环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相关的阅读辅助材料。课前引导学生对教材和材料进行大声朗读和有效先学,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充分体现了有目的地学。

2.换位互动,拉近距离。

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是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人”是学生,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参与者,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课的书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枯燥,如何让学生既直观又清楚地理解书法名家作品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讲也是难点。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学生换位互动,让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所临摹的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3.引入实例,融入情境。

教学资源是多彩的,教师应当善于借用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例如,在介绍“唐蕃和亲”这一内容时,教师展示自己曾参与拍摄《文成公主》电影的剧照,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以灵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分析活动价值,进行合理设计。教师要深入挖掘,巧妙设计,在历史课堂上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质疑、假设、验证的思辨能力。以灵活的探究活动来传授知识、锻炼能力,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并让学生研究其诗歌的特点。学生对于这样新颖的探究手段感兴趣、有探究动力。

2.加强体验感悟,培育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主动参与释疑解惑的过程是内在需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程度。同时,历史课有自身的特点,不应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为了加深学生对唐诗繁荣的理解,设计唐诗“飞花令”。學生自主参与,对唐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一堂优质的历史课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思考如何落实育人目标与理念,真正把核心素养落地并内化于心。历史教育不仅是思考和研究过往,也应关怀社会现实,更应展望未来,这与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当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用最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历史课教学资源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