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2023-09-08 15:28解月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家国研学

解月娇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爱国、爱家、爱社会,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文章基于此点,对高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从时空和家国情怀两个维度加深学生的感悟,消除他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要注重直观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针对这種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为他们呈现中国的盛况。比如清朝的“康乾盛世”,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方面着手,让学生明白中国作为大国的风范。另一方面,在学生有了基础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再为他们引入关于鸦片战争的一些图片资料或影视资料,并为学生展现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借此加深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北京条约》,如中国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余万平方千米土地割让出去。为了让学生形成鲜明对比,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呈现香港、澳门回归时的视频资料,让他们从这些视频中深刻认识到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性,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培养他们的领土完整意识及家国情怀意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历史分析,培植家国意识

家国情怀的内涵十分深厚,其中主要包含了爱国爱家、忧国忧民的意识等。高中 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借此培植他们的家国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时,教师可以切入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引导学生梳理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序和事件的完整脉络,着重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比如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其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这些史料展开交互式探究活动,让他们对两次世界大战展开辨析与评价,让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全方位的历练。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思考“是否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让学生基于当今国情、世界格局加以论述和辨析,养成观史知今思进退、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多元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家国意识的感知,培养政治认同和忧患意识,最终培养他们的家国观念。

三、开发乡土资源,增强文化认同

家国情怀的培养离不开乡土资源的开发。因此,教师应该专注于乡土资源的开发,要借助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游学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探寻革命遗址,感受抗战精神,教师可以设计“重走长征路”“奔走在红色革命的道路上”等研学活动,让学生去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探寻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红色博物馆,等等,撰写研学报告,增强他们的革命文化认知。又如,在教学与文化等相关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寻迹·乡土文化”,让他们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寻找手艺人,然后撰写研学报告,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如上,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最终培养家国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历史课程,引入相应的家国情怀素材,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究实践,激活认知,强化感知,顺利地达成家国情怀的培育。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家国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家国两相依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家国情怀
THE DRUG WAR
研学之旅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