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结合下的教学探索

2023-09-08 15:28王信鹏刘新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土楼城乡景观

王信鹏 刘新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的内容较为抽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度较高的一节课。笔者在本文尝试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把教材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关于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掌握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以案例形式分析地域文化对建筑景观的影响。通过分析教材,确定本节以地域文化、城乡景观和两者之间关系为主要教学内容。

2.本节的教材地位:从理论延伸到生活中,是学以致用的一节课。

(二)根据学情分析设计课堂

高一学生对由于地域文化影响形成的建筑景观认知较少。通过本节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可简单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与感受。要想让学生的直观认知得到升华,最好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

(三)梳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

1.区域认知方面:明确以建筑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标识。

2.综合思维方面:认识到不同地区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地理实践力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

4.人地协调观: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5.重难点:认识地域文化在城乡文化景观上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人地和谐的理念。

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夯实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对地理实践力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智慧黑板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和地域文化背景图片或视频。

2.导入新课,激发思考。

先用湘西吊脚楼视频导入,以优美的凤凰古城风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再用较典型的中国其他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出新课并提出问题:不同地区城乡建筑景观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理论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地域文化在城乡建筑上的体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师生互动。

第一步,引出地域文化的概念。

教师补充、补齐背景知识,引出概念;引入“文化”的概念,再结合教材得出地域文化的概念。

设计意图 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地域文化这一概念。

第二步,分析地域文化的特点。

小组讨论,掌握知识,分析地域文化的特点,以加深对地域文化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与比较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体现出的文化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地域文化特点的时空分析角度,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三步,呈现案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案例 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

思考 客家土楼展现了哪些地区的地域文化并分析原因。

结合客家土楼建筑风格和形状总结北方建筑的风格。具有北方地域文化特点又结合当地及时代背景形成新的独具特色的景观。

设计意图 在完成基础的理论学习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教后反思

1.本節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通过运用视频和大量图片使画面得以呈现,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本节课的教,我提升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提升了文化自信。

3.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多了解学情,多思考,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注重地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更好地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土楼城乡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城乡涌动创业潮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