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楼梦》中的可怜人,却心怀强大内驱力

2023-09-09 13:03戴荣里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薛蟠拐子判词

戴荣里

《红楼梦》里有个人物叫甄英莲,她本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甄士隐是个读书人,母亲是一位温良贤淑的女子。倘若一切沿着正常的人生旅途往前行,甄英莲不会是“真应怜”,而是一位让人羡慕的大家闺秀。

可叹的是,父母年过半百才有了这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女儿,却因元宵节,家奴霍启(祸起)带她去看灯,因为小解,而将英莲放在别人家的门槛上丢失。这个意外,让甄英莲被拐子拐了去。虽然《红楼梦》没有描述甄英莲被拐后的悲惨生活,不过读者可以对此展开想象:一个满可以舒展一生的生命,从此开启了有命无运的人生。

我有一友,专门在公安部门从事打拐工作,他所讲述的当下被拐卖的儿童,境遇比甄英莲还要凄惨。《红楼梦》中的甄英莲,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已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尽管在拐子那里受尽了磨难,但没有当下部分被拐儿童遭遇的被故意伤残等恶性事件,起码让读者在心理上略可接受。

话说甄英莲嫁给冯渊后,本以为挣脱了拐子的魔掌,却不想,改名叫香菱的甄英莲,不光失去了莲花的富贵,又遇到了一段新的波澜。“呆霸王”薛蟠,本是一个不讲理的无赖,硬生生地把香菱从冯渊手里抢奪过来,还活活打死了冯渊。如同浮萍一般的香菱,自此成为薛蟠的小妾。薛蟠外出躲事期间,香菱和薛宝钗有了短暂的相处和交往,由此拥有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好景不长,当薛蟠迎娶夏金桂到家,厄运再次开启。香菱又被改名为秋菱。夏金桂折磨秋菱再三,让秋菱本就不堪的命运再次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红楼梦》对秋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从判词来看,秋菱是被夏金桂折磨而死的,《红楼梦》续书说后来秋菱被薛蟠扶为正室,因难产而死,恐怕并非作者本意。

纵观香菱的一生,香菱从出生时的甄英莲(真应怜),到去世时的秋菱(秋零),人生一直在仓皇中度过。值得世人唏嘘的地方很多。越想好,越过不好,几乎是香菱一生的写照。

但香菱始终是一位有内驱力的人,她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在薛蟠出躲之日,搬到蘅芜院中与薛宝钗一起居住的香菱,泛起书香门第的基因。香菱心甘情愿拜潇湘馆主人黛玉为师,听从黛玉的教导,先把王右丞的五言律诗拿来“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她也不睡”。香菱和黛玉讨论律诗,香菱能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古诗,和自己经历的情景融合起来理解,可见香菱做事的用心。初学做诗的香菱,不揣浅陋,尽管措辞不雅,但第一次做诗,受到黛玉的鼓励“只管放开胆子去做”——这呆香菱啊,也就不进房屋了,在山石上、池边树下,蹲在地上抠地,苦心推敲诗句,第二首诗虽然还是不像样子,但比第一首稍有起色,甚而“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首梦中诗,终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曹公笔下,香菱是一个苦心孤诣做诗的人物形象,虽然命运不济却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痴心不改。

穷人和富人没有天然的界限。《红楼梦》谱写了一曲封建大家庭的哀歌。舒服的日子谁都想享受,但生活偏偏不尽如人意。对转危为安的穷困家庭而言,希望在前头;而对从小康生活堕入深渊的家庭而言,悲惨的命运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的毁灭。香菱之美,美就美在没有让生活的重压压垮,她一生都在和生命讲和,认命而求运,始终不放弃希望,一直追求美好。在香菱的思想世界里,没有算计人的诡计,却有改造自己的耐心。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的悲剧依然会在现实中重演。打拐事件偶有出现,每当看到那些被拐者的悲惨结局,和当事家庭的悲哀情状,我就会想起香菱的一生。人间的悲剧千千万万,拐子固然可恨,但被拐者香菱始终能保持一脉善心,却是让人称道的。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境遇下,如能保持内心的美好,具备强大的内驱力,纵使经历千难万险,也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平衡点。香菱给读者的灵魂参照,或许就蕴含在这平凡的道理之中。

猜你喜欢
薛蟠拐子判词
拐子湖凹陷中生代构造样式特征
巨婴薛蟠的成长
薛蟠去摆摊
汉诗和译的文体研究——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薛蟠取名
罗拐子
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
薛蟠走俏
浅议中国古代判词
徽州诉讼文书所见清代县衙门判词的制作*——兼评清代州县不单独制作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