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词

  • 文化转向视域下《红楼梦》判词中析字与双关语的翻译
    究对象。 其中,判词作为曹雪芹在文中暗藏的情节发展线索,含有诸多文化负载词,并且对读者的阅读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一、 研究背景文章对《红楼梦》判词的英译研究,不仅关注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问题,更对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倡进行文化转向。 自20 世纪90 年代,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及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提出“文化转向”后[1],译者逐渐意识到了文化对翻译的重要影响,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

    现代英语 2023年16期2024-01-25

  • 韩礼德经验功能视角下《红楼梦》诗词两个译本对比研究史书典籍翻译质量评估研究
    学的瑰宝,书中的判词更以精练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形象。本文以韩礼德经验功能理论为框架,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David Hawkes译本中香菱的判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二者的翻译特色,研究结果认为参与者翻译方面,David Hawkes译本更好的刻画了香菱高洁不屈的品格;时间、环境处理方面,杨、戴译本更能通过时间介词、助动词等突出体现香菱日渐式微的漫长过程;物质过程呈现方面,David Hawkes译本更符合原文的意思、内涵和意境,更加尊重原文。【关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2023-05-30

  • 古代幽默判词
    公文,但也经常有判词妙趣横生。汉语博大精深、趣味无穷,即便是多为刻板枯燥之语的古代官府断案判词中,亦有语锋机巧、令人忍俊不禁者。其中有几则幽默判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判决书虽系公文,但也经常有判词妙趣横生。汉语博大精深、趣味无穷,即便是多为刻板枯燥之语的古代官府断案判词中,亦有语锋机巧、令人忍俊不禁者。其中有几则幽默判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北宋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都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

    新传奇 2022年49期2023-01-05

  • 古代的幽默判词
    语的古代官府断案判词,亦有语锋机巧令人忍俊不禁之作。今择几则幽默判词,以飨读者。一北宋时,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府库的小吏每日都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认为判得太重,遂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话可说。二明代时,一年仲春,湖南长沙农村两户农民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伤。两家主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当地县令也难断此案。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祝枝山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3期2022-12-28

  • 拆字
    ,每个人都有一首判词,暗示了这个人的命运。其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个“凡鸟”就是“凤”字,是从该字的繁体“鳳”拆出来的,这里暗示王熙凤有才华。三人木,“人”和“木”就是“休”字,讲的是她最终的下场令人唏嘘。更广为人知的,是泰山、西湖等名胜都有刻着“?二”的碑,我们文化里解读为“風月无边”,这是从汉字结构入手,表达了中国人的含蓄。这种拆字的手法流传到老百姓的故事里,则被用得更加娴熟而神秘。《后汉书

    读者 2021年24期2021-11-26

  • 宋代“豪横”势力的司法认知和处置逻辑 ——以《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为中心
    豪富”等词在宋代判词中常常出现,往往和“豪横”等概念相等同。从历史来看,这类群体无论是人员还是行为,都被冠以“豪横”之名。值得注意的是,在历代判词汇编中,《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唯一一本将“豪横”作为目录名称分类的书籍。(4)参见[明]张四维辑:《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为了便于检索和引用,以下文中引用《名公书判清明集》材料均来源于此点校本,特此说明。此外,为了行文简便,从第二部分开始,“豪横”字样如无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4期2021-11-05

  • 古代判词趣话
    张雨判词是古代官员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判决书。古代留下不少判词,大多数判词是刻板冗琐的,但也有不少幽默风趣、短小精悍的判词佳句,读来意趣盎然,兴味无穷,令人拍案叫绝。明代的一年初秋,湖南长沙两户农夫的牛顶斗在一起,最后一死一伤。两家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祝枝山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祝枝山问明情况,当即判道:“两牛相斗,一死一伤,死者共食,生者共耕。”双方一听,觉得合情合理,于是争端平息。明代宗室朱宸濠,袭封宁王

    课外语文·中 2021年5期2021-06-22

  • 古代判词趣话
    ⊙张 雨判词是古代官员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判决书。古代留下不少判词,大多数判词是刻板冗琐的,但也有不少幽默风趣、短小精悍的判词佳句,读来意趣盎然,兴味无穷,令人拍案叫绝。明代的一年初秋,湖南长沙两户农夫的牛顶斗在一起,最后一死一伤。两家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祝枝山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祝枝山问明情况,当即判道:“两牛相斗,一死一伤,死者共食,生者共耕。”双方一听,觉得合情合理,于是争端平息。明代宗室朱宸濠,袭封

    课外语文 2021年14期2021-06-16

  • 《红楼梦》判词中的丫鬟
    。通过阅读她们的判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两位人物的情感态度,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关键词:判词 晴雯 袭人 《紅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塑造了大量经典的人物,在这些经典人物中,晴雯与袭人是最为特殊的人物。她们虽出身低微,但在小说第五回中有她们的判词判词的作用很大,可以介绍人物形象,交代情节,也可以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局。在《红楼梦》中,凡是有判词全文的女子均是小说中较为重要的女子。作为丫鬟的晴雯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4期2021-05-04

  • 我国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研究
    与法律效果。古代判词作为刑事裁判文书的前身,比较注重说理,讲求“以理服人”,值得当下的刑事裁判文书借鉴。而且,古代判词更注重说理产生的“说服力”,说理不完全等同于说服。说理通常要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但是说服通常追求的只是最终的结果,它可能是非真实的、有逻辑谬误的或者论据不可靠的,其目的在于引发“行为的依从”,可诉诸认知或情绪,比如虚假的宣传或蓄意的误导,也能有良好的说服效果。而作为规范化的古代判词与刑事裁判文书,只能诉诸说理,让说理产生良好说服力,最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3-25

  • 传统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发现与道德话语 ——以唐代判词为中心的考察
    别重视候选官员的判词书写能力,专门将其列为选拔标准之一。《通典·选举典》记载:“其择人有四事,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词论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1]360除了官吏铨选,唐代吏部举行的“关试”、制科中的“书判拔萃科”与“平判科”中也均有试判科目。为应对这些考试,大量作为练习和试题库而存在的“拟判”应运而生。这些判词充满了道德话语,虽为拟判,但因其主要为即将入仕的预备官员所作,故实际上反映了唐代官员的法律思维以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01-11

  • 试论金陵十二钗判词之“钗黛合一”
    钗中宝钗和黛玉的判词入手,分析两位女性最重要的人物形象,即宝钗之德和黛玉之才,进而论证“钗黛合一”。关键词:金陵十二钗;判词;钗黛合一;美学理想作者简介:康亚芸(1997.3-),女,甘肃漳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02《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至关重要的一回,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读了判词之后浓郁的悲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纵子作贼判词中的法律推理
    下面以纵子作贼案判词为例,分析清朝法官张船山做出的法律推理,如何将法与情、情与理融为一体。1 纵子作贼判词的背景和内容案件发生于乾隆年间山东省的莱州府,席元大有一子席金囝十一岁,不好读书,整日游手好闲且经常入室盗窃。他的父亲知道后非但不教育,反而认为儿子很有本事。有一天,席金囝趁衙门审理案件的时候,偷了围观看客林如高的贴身财物,被林识破后当场扭送。受理此案的知府张船山获悉其父纵容儿子偷盗后勃然大怒,立即传席元大到堂受审。通过审理案件、查阅律例,张船山对案件

    河北农机 2020年11期2020-01-08

  • 红楼一梦,群芳皆苦
    品,如金陵十二钗判词和十四支红楼梦曲。这一部分诗偈不仅体现了因缘果报观,而且在其中还存在着佛教“苦谛”的思想。本文将对判词及红楼梦曲中体现的佛教八苦的观念进行分析。关键词:红楼梦;判词;佛教;八苦《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中期,此时佛教的思想也早与中国文化融会贯通,尤其为文人所接受,并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红楼梦》中虽常有“毁僧谤道”之语,但是在书中仍能很清晰地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子。书中“僧道度脱”的大的情节设置以及全书中因缘果报观的体现,几乎无处不见佛教思想的影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2020-01-04

  • 简短有趣的古代判词
    的墨水较多,因而判词也大多刻板冗长,但也有少数诙谐幽默的“父母官”,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短小幽默、趣味盎然的判词佳句,至今读来仍会令人拍案称绝。北宋咸平年间,崇阳县有人举报管理钱库的小吏每天都将一枚小钱藏在帽子里带回家。县令张咏查实后,以“盗窃国库罪”将其打入死牢。小吏认为判得太重,直呼冤枉。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话可说,只得服罪。而在一代文豪苏东坡的笔下,判词这种老套的公文就变得更加妙趣横生。他任徐州太守时,一法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12期2019-12-31

  • 从“神游太虚幻境”说开来……
    回 情节 主题 判词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最高艺术成就,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它不仅结束了一个时代,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时代,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影响深远。而其中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主要描写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内容,在全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研读第五回内容,浅析其对整部小说情节与主题构思的作用。在第五回中,作者曹雪芹借“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梦,用十四首判词和十二支《红楼梦》曲

    西部论丛 2019年15期2019-09-16

  • 读诗识得林妹妹
    本书阅读;导读;判词一、导入一个是阆苑仙葩①,一个是美玉无瑕②。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③?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问:这支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你从哪儿读出来的?曲子名字叫什么?是什么意思?(结合《红楼梦》第五回内容作答。)明确: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前生的渊源,影射了他们爱情的悲剧。枉凝眉的意思解读——凝眉,即蹙颦、皱眉。林黛玉”眉尖若蹙“,又名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9期2019-09-10

  • 郑板桥的判词
    堂上,随手写下的判词。这些内容本是公文,书写时无意于佳,乃佳。说到判词,郑板桥有很多好玩的段子。最有名的,是他任山东潍县县令时,判过的一桩“僧尼私恋案”: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说他们私通,伤风败俗。原来二人未出家时是同村人,青梅竹马私订终身,但女方父母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奔桃花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谁知在来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于是趁夜色幽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郑板桥听后,动了

    公关世界 2019年8期2019-09-10

  • 《聊斋志异》判词的实用性研究
    幕经验丰富,善写判词,将社会现状、自身感受和社会道德投入到判词的创作中。《聊斋志异》4篇完整判词隶属拟判,兼具文采性、情理性、伦理性,展现惩恶扬善、维护道德的正义精神和知晓法律、明辨是非的法律意识。与实用判词相比,拟判的内容和侧重点略有不同,但仍具实用性研究价值,折射百态丛生的社会现象,体现判案人员的断案手法,探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判词蒲松龄自称“异史氏”,世称“聊斋先生”,拟写为数不少判词,训练科举应试能力,满足“

    文教资料 2019年36期2019-04-21

  • 无厘头的判词
    严肃的事情,所以判词写得中规中矩,刻板沉闷,凛然端庄。但其中也不乏“无厘头”类的判词,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唇齿生趣。 北宋嵩阳县令张咏审理了一桩盗窃案:衙中小吏每日都从钱库中盗走一枚铜钱。张咏将他以盗窃国库罪打入死牢,小吏觉得很冤,便“据理力争”。张咏当堂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小吏行为的严重性,小吏看罢,心服口服。 南宋时期,皇亲福王强占民房养鸡鸭,强占本无理,反欲要“房租”!京口县令马光祖实地勘察弄清真相后,当

    华人时刊 2019年1期2019-03-18

  • 从情理法看我国古代判词的现代价值
    王聪摘 要:判词是一个时代法律职业经验与智慧的缩影,它不仅反应和体现法律适用于社会的结果,也是使法律判断保持活力,克服司法腐败与堕落的重要保障,更是法律职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统治者意志各有差异,对判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尽管形式的差异不胜枚举,但有一点却贯穿于整个古代判词的发展:情理与法意的关系处理。当然,这也是现代社会判词应该遵循的规律。关键词:判词;情与法;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D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理论观察 2018年9期2018-12-07

  • 巧妙判词
    纸上写了这样几句判词:“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苏东坡把判词交给怀远,让他回寺自悟,怀远回寺后想了几天,仍不得其解。后来,听闻苏东坡的好友秦观来徐州拜访,怀远特地拿着判词守在知州衙门门口,等秦观一出来,赶紧向他请教。秦观看了看判词,忍俊不禁:“并州的剪子、苏州的绦带、扬州的草鞋、芜湖的刀,在当地都很有名,都是工匠打造而成,对做工要求极高,这些东西,打得好呀!”原来苏东坡一纸判词的意思就是:你怀远不守寺规,喝酒惹事,调戏民女,乡民打你,那是活该,打

    故事会 2018年19期2018-10-11

  • “一”字拾趣
    再依赖父母。一字判词。清朝,一个寡妇想改嫁,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后,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一字回信。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一字小说。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一次微型小说征文比赛,结果一篇《第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6期2018-08-17

  •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换一曲浅斟低唱 ——浅谈《红楼梦》中的判词
    谈《红楼梦》中的判词乔萌惠在《红楼梦》全书中对人物的最终命运给出全面交待的应是第五回的“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曹雪芹在这一回中通过用判词这一古老的文体形式揭示了众女儿的命运归宿。因此判词这一文体对研究《红楼梦》的悲剧具有重要作用。判词 曹雪芹 悲剧 文体语言“文体语言形式的深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文体其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历史的产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1]。判词研究具有特殊的文化与文学意义,随着判词文体内部的发展变化,主要应用于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2017-11-25

  •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号。比如这里说的判词,其实就是对中国寺庙“签”文化的运用,寺庙求签、解签,很受信徒和非信徒的欢迎,因为那里有对自己命运前程的猜测和解读。在《红楼梦》里巧妙地将这一“签”文化转化为一种优美的文学形式——判词。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档案”里,它暗示是十二钗们的命运和结局。而《红楼梦》又是一部没有完成的杰作,这些判词就更加的迷人,像美丽的谜语意义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断被演绎,被解读,传诵甚广,有的成为和唐诗宋词一样的名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

    湖南文学 2017年6期2017-06-13

  •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撰写了五篇不同的判词道出当时法律的主要思潮,而萨伯(Peter Suber)则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九位法官的判词,最终由十四位法官的“法官意见书”构成的法哲学著作。由该案我们认识到生存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但绝不是全部,不是目的。不同国家的法哲学流派的主流也是不同的,这是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多元的结果。因此对于不同国家来说,或许这个抉择如此困难的洞穴奇案在某些国家也就不那么有争议,这既是法律的困境,也是法律的魅力。关键词:判词;法哲学流派;生存;法律的困境中

    法制博览 2017年4期2017-05-20

  • 张鷟判词问目源自真实史实考析
    10034张鷟判词问目源自真实史实考析徐铭泽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唐人张鷟《龙筋凤髓判》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拟制判词集。判词也叫作断语、结论,类似于今天的裁判文书,而拟制判词是为唐代备选官吏准备任职考试而编写的参考资料。但经霍存福先生考证,张鷟判词或为真实案例等改编而成,本文站在巨人肩膀上,为张鷟判目部分源自武周时事提供一些新依据。率僧尼钱造大像一事发生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祭祀减羊料一事发生于武则天如意元年(692),请停四镇事

    法制博览 2017年19期2017-01-26

  • 妙用古文言知识探红楼
    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判词入手,教会学生鉴赏这部作品的小方法,让学生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或许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一、广用谐音《红楼梦》这部作品在应用谐音上的确是一绝。我们且先看看判词上是怎样说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大家都知道这是说的两个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怎么知道的呢,谐音。“玉带”是黛玉的谐音,“林”和“雪”分别是两个人的姓的谐音。像这样的谐音还有关于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谐音“湘云”;巧姐的判词“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5期2016-05-14

  • “散判”第一人
    散体文写的文言文判词。在隋唐时期,我国的判词都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后来才改用散体文。那么,第一个用散体文写判词的是谁呢?他叫王回,字景深,是福建仙游人,曾任县令。史书上记载他是第一个用散体文写判词的人。《宋文鉴》中录有他的几篇判词。不过,说实话,他的判词水平并不高。以下为其中之一:令问曰:伤乎?曰:无伤也。相识乎?曰:故人三十年矣。尝相失乎?曰:未也。何为而殴汝乎?曰:醉也。解之使去。有司劾甲故出丙罪。甲曰:若不致伤,救许在村,了夺耆长则可,县令顾不可乎?令

    民主与法制 2016年7期2016-05-14

  •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体渊源而言,敦煌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虽无“花判”之名,却基本具备了后世花判的主要特点,实为宋代花判之滥觞。关键词:敦煌文书;判词;花判;骈文

    敦煌研究 2016年1期2016-03-02

  • 妙用古文言知识探红楼 ——以《红楼梦》中的判词为例
    以《红楼梦》中的判词为例郭蕾《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笔者认为,我们教师不妨从反映《红楼梦

    中学语文 2016年15期2016-02-16

  • 清代判词中的法律语言文化研究
    00088清代判词中的法律语言文化研究高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8摘要:本文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选取两篇清代判词为语料,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出判词具有文辞优美、个性鲜明、说理充分、重视情理和说服性强等特点。最后在分析判词的基础上,从语言风格、语篇结构、修辞和道德宣教四方面论述两篇判词给予我们的启示。关键词:语言;文化;判词一、引言选择清代判词研究的原因是,古代司法语体最为规范的当数清代。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其司法语体是在历代司法

    法制博览 2016年16期2016-02-01

  •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寓意浅析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就是其中一部分。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或形容某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透露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本文对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做了逐一的浅析,并针对图册判词中的相应人物给予了整体上的概括。关键词:《红楼梦》;十二钗;判词;寓意《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整部著作无处不照射出非凡的魅力,尤其是其中的诗词曲赋更是引人入胜,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就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判词具有隐喻化的特征,是《红楼梦》的线索,

    卷宗 2015年11期2015-12-19

  • 古代官员断案的幽默判词
    代官员断案的幽默判词一北宋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都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认为判得太重,遂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话可说。二南宋清官马光祖担任京口县令时,当地权贵福王强占民房养鸡喂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到了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三明代时,一年仲春,湖南长沙农村两

    山海经 2015年7期2015-11-14

  • 浅谈贾元春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妃,以及根据她的判词,可以推测元春很有可能怀过皇帝的龙子。在度过短短的几年美好时光之后,可是最终却也难以逃脱惨死的命运。关键词:贾元春;金陵十二钗;判词;命运1 概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红楼梦》是公认的文学名著的最高峰。但是随着红学家们对红楼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红学家们认为,高鹗和程伟元所为《红楼梦》做的续,极其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原意。在此,笔者仅尝试针对金陵十二钗的第三支,贾家的大小姐,贾元春在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所给出的透露,来针对贾元春的真实前途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年7期2015-08-08

  • 古代的判词
    一些古代官员写的判词妙趣横生,百年之后读来依然有趣。冯梦龙的《智囊》记录了不少这类的判词。南昌有位祝知府清正廉洁,当时宁王府上有只仙鹤,被老百姓的狗咬死,王府家奴告到知府衙门:“鹤有金牌,乃出御赐。”要求赔偿。祝知府判云:“鹤带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岂干人事?”狗主人被当堂释放。王府家奴想仗势欺人一把,祝知府不畏强权,十六个字的判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又两家的牛争斗,一头牛被顶死,牛主告到知府衙门,祝知府判云:“两牛相争,一死一生;死者同享,生者同耕。”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浅析唐代经史类判词及其作法
    进浅析唐代经史类判词及其作法李世进经史类判词是唐代中后期试判内容的重要来源,它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的学识,而不是其实际行政的能力。要成功制作此类判词,应试者必须要熟悉常见经史古籍,同时还要具备骈文写作基础。唐代;试判;经史类判词[作者]李世进,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讲师。一、唐代试判背景唐代士子(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要经过两个阶段:先要通过礼部考试,取得做官的资格,然后才能经吏部铨选授官。礼部考试根据时间及科目是否固定,可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时间固定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2期2015-03-19

  • 亦庄亦谐的判词
    苏州知府杨朝麟的判词常有不落窠臼、令人发噱之处。某古董商生性狡诈,讹真为假,以假为真,机关算尽,最后反而被别人所骗,倾家荡产,便来知府衙门告状。杨知府将情况一一了解,判道:“尔自谓识古董,骗人财物,今亦遭人骗。观戏场上大骗小骗,甚至胡须多被割去,其下场时,不过大骂一场而已,几曾见其告状?尔何不携陋巷之瓢,行乞吴市中,尽可谋生,不必兴讼。”骗人者被人骗,真如做戏;当乞丐去吧,告什么状!某庵堂的一个小尼姑蓄发还俗,嫁人为妻,她的师父老尼姑便到官府控告。杨知府判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4年12期2014-05-08

  • 浅议中国古代判词
    7)浅议中国古代判词高 宇(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高级文秘专业,江苏 南京 210097)判词是古代司法官员断案决狱的裁决文书,也是处理日常公务和发表评论的一种应用文体。判词作为法律判断的结论,是对判断经过和结果的确认,是对判断结果的直接文字表现形式。判词作为一种司法文体,它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判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司法状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又发挥着独特的历史作用。从历史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判词写得文采飞扬,形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2014-03-06

  • 亦庄亦谐的判词
    苏州知府杨朝麟的判词常有不落窠臼、令人发噱之处。某古董商生性狡诈,讹真为假,以假为真,机关算尽,最后反而被别人所骗,倾家荡产,便来知府衙门告状。杨知府将情况一一了解,判道:“尔自谓识古董,骗人财物,今亦遭人骗。观戏场上大骗小骗,甚至胡须多被割去,其下场时,不过大骂一场而已,几曾见其告状?尔何不携陋巷之瓢,提扣胫之杖,负曾子之篑,向东郭燔间,乞祭余以骄妾妇?否则吹伍子胥之箫,行乞吴市中,岂无舍太公九圜钱者?尽可谋生,不必兴讼。”骗人者被人骗,真如做戏;当乞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4年9期2014-02-11

  • 论革命根据地司法判决的风格*
    地,自此中国近代判词呈现双轨道发展之势,一支为国民党统治区判词,另一支为革命根据地的判词。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独立于国民政府的司法体系,在司法理念、体制及实践上均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判决在风格上可谓独树一帜。革命根据地的判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语篇结构上的传承性与语言风格上的现实性,后者主要表现为通俗化、政策性和情感性的语言风格。本文主要以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判词为语料加以分析。一、历史传承下的司法判决革命根据地司法判决的传承性突出体

    政法论丛 2014年3期2014-02-05

  • 徽州诉讼文书所见清代县衙门判词的制作*——兼评清代州县不单独制作判词
    的众多刊刻成卷的判词文集,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资料。然而,此类判词在刊刻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加工因素,实属二手资料。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围绕着清代判词也产生了不少的疑问。其中,清代州县在讼案审理结束之后是否要单独制作判词?对于如此重要的基层司法制度问题,由于缺乏判词文书原始实物的佐证,以致学术界目前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幸运的是,我们在徽州文书中新发现了三件清代判词文书正本,弥足珍贵。通过对其细致考察,不仅可以了解清代州县判词文书原始制作的

    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2013-11-27

  • 清末民初判决修辞的理性化取向
    了瑰丽多姿的古代判词,古代判词始终没有脱离语言的礼法结合、以礼代法的伦理化、文学化和情感化的修辞特点。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法律词语的输入和逻辑性表达方式的借鉴,判决修辞发生重大变化:判决语汇的专业化和判词语篇理性思维的增强,极大推动了判决修辞由传统情理型向现代规范型的理性转型。至此,中国判词继唐宋之后出现了一次质的变化。古代判词; 清末民初; 判决修辞; 伦理化; 文学化; 情感化; 理性化一、礼法融贯的中国古代判决修辞两千年多前的古代中国便已产生判词。独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7

  • 古代判案妙语
    书,发现其中一些判词既不陈述案情事实,也不援引法律条文,只有老百姓一看就懂的簡短结论。而判词的用语也是语锋机巧、精彩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北宋时,湖北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认为判得太重,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从辩驳。而在一代文豪苏东坡的笔下,判词这种老套的公文就变得更加妙趣横生。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灵隐寺一和尚迷上了妓女秀奴,最后钱

    情感读本·生命篇 2012年8期2012-08-30

  • 《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分析
    815)一、金陵判词及其特点曹雪芹的《红楼梦》[1]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从清朝至今,人们对其推崇与追捧,不但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退,反而与日俱增。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不论就其艺术价值抑或文学成就而言,都可谓达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水平。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水平为后人所称道,而其中诗词更是多年来为众多红学研究专家、文学家及学者所追捧。此中金陵判词即较为重要著名的一部分。金陵判词指的是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之金陵十二色钗正、副以及又副册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9期2012-08-15

  • 从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翻译看《红楼梦》两种俄译本的得失*
    》中的金陵十二钗判词是指小说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副以及又副册上的14首带画的诗词。这14首人物判词预示着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命运,对理解小说人物思想乃至对全书情节的构思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东西方语言符号的巨大差异,使得《红楼梦》这些诗词在翻译成外文之后,难以准确地传达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信息,往往使读者不知所云,甚至把原文含义译得面目全非。本文通过《红楼梦》两种俄译本对于这14首判词的译文比较,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1-23

  • 从《红楼梦》判词的处理看翻译局限性
    小红从《红楼梦》判词的处理看翻译局限性马小红(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红楼梦》诸多英译本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版本()是一部影响较广的完整译本,尽管该译本在保留原著语言风格特色和关注译文读者阅读习惯及感受方面已做得很出色,但有些部分,尤其是既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善于设伏的笔力,又包含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特色的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虽有独到之处,但也反映出翻译的局限性。为此,尝试直接译出原著的影射、暗指之处,以期更好地帮助译文读者对原著的理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2

  • 从文学性到程式化的变迁 ——1949年至1978年乡村诉讼档案研究之刑事判词研究
    讼档案研究之刑事判词研究聂 铄(汕头大学 法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我国古代判词追求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对其逻辑性与学理性并不是非常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新的司法制度,司法文书从格式到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研究1949年至1978年三十年间广东省S县人民法院保存的刑事判决书,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刑事裁判文书逐步走向逻辑严谨但缺乏文采的公文程式化。刑事判词;诉讼档案;乡村社会一衙门,在古代民众心中是威严而略带神秘的地方,开堂问案时衙役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4-11

  • 论中国古代裁判文书的优良传统及其继承
    缺乏公信力。古代判词崇尚和谐、长于说理、文辞并茂。对当今裁判文书制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吸收和借鉴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既要从技术层面入手又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古代判词;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借鉴一、中国古代裁判文书的优良传统立法语言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使用的语言[1]191。人们在立法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涵括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明晰各种权利与义务,确定各种法律责任及后果,便需要尽可能使立法语言准确、简明、严谨和庄重,其语法修辞的特点是大量运用消极的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4-11

  • 清代州县审断的灵活性
    南部县档案中的“判词”在知县审断中的运用、形式、内容以及作用等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揭示有清基层衙门在审断纠纷上与中央官厅的不同面向,进而从审断中表达知县态度的文本——“判词”——这一侧面,说明了至少清季州县在纠纷审断上所具有的,也是当下司法所不具有的灵活性或自主性。关键词:清代;州县;判词;灵活性;南部县中图分类号:DF0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09.05.22在清代,无论理论上是如何强调集权的意义并从

    现代法学 2009年5期2009-12-17

  • 明清“花判”的艺术特点
    张建成提要:判词在我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花判”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而明清“花判”又是我国古代“花判”制作的一个鼎盛时期,后人评价其为“兼蓄唐宋、文情并茂”的文学佳品。本文从语言特色、框架结构、逻辑推理等方面对明清“花判”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明清时期判词“花判”明清时期的“花判”所谓“花判”,是指以世俗人生、婚姻男女、家庭伦理为题材而制作的一类判词,是我国古代判词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判词制作的一个鼎盛时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6期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