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2023-09-11 21:45
关键词:德育素养音乐

吕 翠

(长春市南关区自强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要不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展开创新和优化。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的教育意义

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更具感情色彩,因为在音乐中,除了有感人的歌词外,还有可以调动人情绪的旋律。因此,音乐对人的情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音乐自身的优势,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从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看出,与其他课程相比,音乐课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核心素养指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化学生对乐曲与生活的认知,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为了有效促进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德育渗透,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和理论知识认识,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从实际出发,才能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在不断培养学生德育观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不仅是教师应注重的问题,更是当前教育界应注重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音乐德育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都开始重视德育,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会对课程教学的合理性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不利于课程德育工作的长期发展。

(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目标。教师缺乏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音乐和德育专业背景的人才,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缺乏教学相关的培训和项目支持,也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三)缺少互动

音乐德育课堂应是学生和教师间互动的过程,但现实中存在教师讲解内容单调枯燥、学生缺少积极参与等情况,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缺乏实践体验

音乐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际操作和学生实践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度注重知识灌输,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实践运用。

(五)缺乏个性化教育

教育系统中对于音乐德育课堂的要求并不明晰,班级中学生的差异较大,导致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缺乏个性化教育。教育者要注意学生在音乐领域的特点,关注他们的感受,为其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教育。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没有太多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人格,这时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把握好机会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一)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拥有正向生活态度的学生,他们的努力方向是明确的,他们有一股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要比其他同学高很多。然而,对于“温室”中成长起来的新时期小学生,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变得灰心丧气。道德教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很多小学生三观都模糊不清,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于缺少价值观教育,学生很容易犯错,他们没有清晰的是非概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适时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基本价值观,能使学生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降低犯错概率。

(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人要有好的品行,品行好的人会在工作中更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也会有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乐观、积极、开朗的性格会促使人成长,反之,若没有好的性格,在未来的道路上会走得很艰难。从小学阶段起,就要注意提高德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德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的德育措施

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道德教育不容忽视。教师要用德育的方式,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学会尊重教师、家长和同学,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教育工作才算有效。道德教育的常用措施有: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指教师就事论事,用语言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接下来要怎么纠正。说服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方式,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外,还要求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达到预期效果。

(二)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法是找出一个道德典型,使学生看到典型的优点,并鼓励和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形成稳定的、积极的道德品质。榜样的选取既可以是具有良好品行的带班教师,也可以是非常熟悉的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实际锻炼

实践活动是给学生一个回到生活中进行锻炼的机会,道德教育不能只靠“说”,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道德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实际锻炼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对于同伴关系不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与同伴相处时尽量宽容大度,多看到对方的优点。

五、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构建策略

(一)教学中多样化渗透德育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课堂引导环节。为了确保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所教授的乐曲和课堂中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利用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根据歌曲内容,准备多媒体课程,给学生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或录像,再给学生展示国家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是来之不易的。然后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更深入地指导学生,从而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营造优质德育氛围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在教学中忽略了课堂气氛的营造,导致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并设计出合理的课前引导与深度探索流程,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合理性,确保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比如,在教授《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教师先提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这时,学生会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热烈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就可以把他们带进音乐的世界。教师说:“老师最热爱的就是我们的祖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祖国繁荣昌盛的短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良好课堂环境与德育氛围的引导下,学生会对自己的国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期的德育渗透以及乐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多元化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德育课堂应坚持多元化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游戏、唱歌、演奏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乐器演奏和合唱的乐趣。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通过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比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2/4 拍歌曲的演唱方法,并用自豪、赞美和亲切的情绪演唱。使他们在初步认识高音唱法的同时,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热爱的思想感情,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努力学习,最终成为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四)结合授课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在学习乐器或唱歌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表演,不能嘲笑或打扰他人。学习乐器或唱歌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分享方法和技巧,互相帮助。学习乐器或唱歌需要勤奋努力和持续练习,同时也要谦虚谨慎,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进取:学习乐器或唱歌时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勇于追求进步,不断学习和尝试。创新思维: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学生需要对教师的辛勤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示感激,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学习音乐不仅能培养审美素养,还能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学习音乐需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只有付出才能收获。

比如,在《风车咿呀呀》这节课的讲授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弱音记号、顿音记号和重音记号,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有感情地学唱,体会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要针对歌曲内容,鼓励学生在演唱时,从第一视角称赞农村孩子积极乐观、热爱劳动以及关心父母的行为,并积极学习。教师在学习和演唱歌曲时,还可以营造一个更加愉快、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音乐教学活动不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同时,让他们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为了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现实价值,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成长所需,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此同时,在实际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自身良好行为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目前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音乐教育不能单纯地传播音乐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能从形式上、内容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推进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