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2023-09-11 03:36陈苏萍
新教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知行合一小学道德与法治

陈苏萍

【摘 要】本文论述丰富学生实践体验的策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实践能力等的提升。

【关键词】知行合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难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合一”理念被提出,它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可见,“知行合一”的理念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知行合一”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迁移,从而不断生成与内化,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知行合一”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1.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知行合一”理念强调将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即通过行为来体现道德意识。这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行为中体认道德观念,例如在班级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从而提升了道德品质。

2.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知行合一”理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法律条文,从实践中体会法律条文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验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养成遵守法律的意识,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知行合一”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实践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可以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未来公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且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每个学生都有义务保持教室的卫生和安静,以维护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了解社区的困难和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行合一”理念落实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基于此,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案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的实用性。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引用一个关于不良商家的案例。在案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欺诈,什么是虚假广告,以及消费者在遇到不良商家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含义和实际应用。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可采用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交通事故的场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行人、司机、交警等,营造一个贴近现实的交通环境。在模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果和责任,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不同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在模拟交通事故的场景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模拟交通事故的调查和解决过程中,了解相关法律程序和责任分配的原则。总之,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学生将能够亲身参与并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然,除了交通事故,情景模拟教学还可以模拟其他生活场景,如消费者维权、环境保护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模拟过程中,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法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

3.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實践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实践等方式,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体验社会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了解法律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和工作流程,体验法律实践过程。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上的一些法律问题,如道路交通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组织环保行动等。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的理念可以通过实践体验来实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其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将不仅仅具备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成为有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人。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知行合一”理念的重要价值,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实践体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策略知行合一小学道德与法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