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策略

2023-09-11 11:07于仁霞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分析题答题题目

于仁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也变得更加开放,题目综合性也变得更强,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掌握一定解题技巧,能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考点,实现高效率解题。因此,在平时的考试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总结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以及解题能力。

一、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和教材之间的关联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与教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材料所映射的教材知识,从而找出有效的答题信息,明确答案来源。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汉族服饰俑和鲜卑族服饰俑图(如图所示)。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2)根据三则材料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在读完这道题之后,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道题考查的是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的内容,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再进一步仔细地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挖掘材料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对于第(1)小题,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它是与语言相关的内容;材料二给出的汉族服饰俑和鲜卑族服饰俑图,由此可以看出是与服饰相关的内容;结合材料三,可以得出是与姓氏相关的内容。如此分析之后,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出,这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推进汉化的三点改革内容。明确了教材与材料的关联,就可以确定答案了。

二、挖掘题目中的关键解题信息,明确答题切入点

在阅读了材料和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大致理清楚材料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答案的大致知识来源。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以教材知识点为答题基础,将试题的设问与教材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寻找解题的切入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

仍然以上述题目为例,第(1)小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第(2)小题,问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联系教材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发现,改革的内容不局限于三则材料提到的三个方面,三则材料仅仅反映了一部分的改革内容,而其余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解答第(2)小题时进行完善和分析。我们在答题时需要注意题目的设问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再将问题与教材內容进行联系,把握命题意图,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三、提高知识整合能力,理清答题思路

分析了材料和教材的关联性、明确了答题的切入点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教材内容与题目考查点结合起来综合思考,梳理出清晰的答题思路,然后再整合答题要点进行规范作答。以上述例题的第(2)小题为例,题目要求学生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和影响。解答这道题,首先需要我们理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内容有哪些,其次才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展开深入思考,以便思路清晰地整理答案。结合教材知识可以知道,除了材料反映的“说汉话”“穿汉服”与“改汉姓”之外,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内容还有一条是“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明确了改革内容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思考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比如在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之后,两族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两族关系密切之后,将会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我们要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深入思考两族交融之后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在思考的过程中梳理自己的答题思路,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答案,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总体而言,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便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过程中可以从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关键的解题信息;同时,也要积极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此来保证自己在解答问题时考虑全面,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猜你喜欢
分析题答题题目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