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种植与微景观(一)

2023-09-12 07:27浙江李欣然
花卉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色苔藓造景

浙江/李欣然

早在近十年前,国内就开始掀起利用苔藓制作微景观的热潮。

起初国内出版社发行了几本相关的书籍供爱好者参考,阅读后我发现全书并没有介绍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仅粗略介绍了一些苔藓品种和其他可用于搭配的植物。剩下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微景观制作的造型案例。放一些造景案例的照片,简略介绍了一下布置这些景观的步骤就结束。并且这些案例照片多为摆拍作品,后续景观生长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图1-2)。

图1

图2

而后有一些视频博主开始搬运海外的苔藓养护和造景经验视频,近年也有一批专门专注于苔藓种植的博主产生。特别是在张辰亮老师开始介绍他的苔藓瓶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苔藓产生了兴趣,并产生了种植苔藓的冲动。

苔藓虽然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但实际上却是养殖难度较高的,想要把苔藓养活、养好,还是并没有那么容易。不同类型的苔藓的生长环境有什么需求,它们和造景中其他植物环境相容性如何,该如何选择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相似的植物,这些植物一起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为它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这些重要的内容,在各类相关文字、视频资料中却极少提及(图3-4)。

图3

图4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苔藓养护的入门知识,并会阐述部分种植误区,希望可以对想要种植苔藓的你提供一些帮助。

一、苔藓种类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下分为苔纲(Hepaticae)、角苔纲(Anthocerotae) 和藓纲(Musci),其中藓纲为苔藓植物门最大的一纲。虽然通常都说我们在种植苔藓,但大部分种植的,特别是微景观造景中使用的品种都属于藓纲。

不同种类的苔藓有不同的环境喜好。有的品种喜湿,有的品种喜干,耐热条件也具有很大差别。因此一个苔藓种类是否容易上手,与每个养护者给予苔藓的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关,很难依据是否容易上手这种宽泛的标准,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图5-6)。

图5

图6

所谓推荐新手种植的种类,首先至少应该是新手入门简单能够养护的,然后是其他经过摸索学习后能够掌握养护方法的。只有这些品类才有被推荐为新手种植首选的价值。而非仅注重种类样貌是否美观,或者是随便罗列几种市面上常见容易购买到的品种就可以了(图7-8)。

图7

图8

就以下面这几个种类举例说明:

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金发藓分布范围很广,漫山遍野都是,但是自己野采回来的植株却很难养活。

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别看这一种的名字叫万年,长得也有点像小松树,但当你养护的时候,它们可不像小松树那么省心,你可能会因为种植失败,需要经常购买新的万年藓。

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也就是我们口头上称为“朵朵藓”的,也不推荐大家尝试。虽然双色真藓是少有的深绿色品种,但这种苔藓的原生环境非常极端,因此在人为提供的舒适生长环境下,双色真藓会竭尽所能地快速生长、繁殖。与之相对的,也将更快迎来植株的衰弱与死亡(图9-12)。

图9 金发藓

图10 绢藓

图11

图12

倾向于以下几个作为新手入门体验种类:

相对较容易上手的当属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 和大桧藓(Pyrrhobryum dozyanum) 这两个种,很适合初次尝试养护。匐灯藓可以考虑在其种植环境中提供一些可供其攀爬的木头、石头,让其生长成一个独特的微景观。

曲尾藓(Dicranum scoparium) 和白发藓(Leucobryum glaucum) 两种大部分都很耐热。特别是白发藓具有较好的抗性,但其生长速度、耐水性不好。刚开始上手是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当养护一段时间达到稳定后,白发藓的后续生长会较为容易(图13-15)。

图13

图14

图15

此外,曲柄藓(Campylopus flexuosus) 也比较适合入手。曲柄藓作为苔藓中少有的呈现出深绿色的品种,外加其毛茸茸的质感,和类似于“草坪”的观感体验,与人们对苔藓形态表现的期望极为吻合。但若使用闷养的方式种植,会影响其观赏性。因此,如果你有了一些养护苔藓的经验,或者居住环境的湿度并未干燥到影响到控水,可以考虑尝试入手曲柄藓。

二、种植环境

(一) 基质选择与基质状态

在早期爱好者出版的苔藓微景观书籍中,给出了两种配土方案。分别是:泥炭土、珍珠岩、缓释肥按照6:2:2 的比例混合,泥炭土、鹿沼土、缓释肥按照6:3:1 的比例混合。

但实际上苔藓的生长不需要这么多营养,如按照上述这两种比例配土,苔藓会因缓释肥比例过多烧苗,无法继续在景观瓶中存活。我们直接使用普通1~3 毫米小颗粒的无营养基质种植,就能够满足苔藓的正常生长需求了。如果我们使用玻璃容器造景,容器底部并无排水孔,我们可以选择直接在种植容器底部铺上约2 厘米的垫材,防止基质积水。后再在垫材上铺约3 厘米的纯赤玉土。或者将赤玉土、富士沙、稻壳炭(或者替换为活性炭) 按照3:1:1 混合,作为苔藓种植的基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图16-17)。

图16

图17

特别感谢友人的指点,将苔藓养护经验数据化,并把理论化成果供爱好者们参考,并授权其拍摄的苔藓照片的使用权。由于图片中的苔藓多为混合种植,因此未将图片中的多种苔藓品种均标注出来,还望各位读者海涵(图18-20)。

图18

图19

图20 苔藓孢子

猜你喜欢
双色苔藓造景
“小矮人”苔藓的大用途
苔藓有足够的耐心复活
简析《双色丰收南瓜》的壶艺韵味
汽车大灯灯罩双色注射模设计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苔藓能“对付”空气污染吗?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