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诗词情景,激发想象与联想

2023-09-13 11:38马玉英
课外语文·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敬亭山意蕴诗词

马玉英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以其精练的艺术形式成为先进文明和先进文化的象征。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善炼字、炼词,多用精练的字词表达最深邃的意蕴,总以最含蓄的语言点拨灵活的思维。在诗词当中,联想与想象是重要的表达方法,它们是诗词艺术的重要载体,诗人凭借它们创造亦幻亦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由驰骋;读者也凭借它们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踏入绝妙的境界,让我们在品读诗歌时能观古今之须臾,探寻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这不但是还原诗词情景的有效方法,更是激发我们与生俱来的联想和想象的现实需要。

一、还原诗词情景

俗话说“知人论世”,就是要求同学们站在诗人的角度去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揣摩诗人创作意图,体会诗歌创作意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诗人不够熟悉,只能借助联想与想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知诗词的深刻内涵。除了联想和想象,诗词中的韵味也需要我们运用现实的体验去意会,如品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我们能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美;品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我们能体会到诗人的豪迈情怀。在诗词学习中,联想和想象尤为重要,它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激发爱国情怀,领会作品的磅礴气势和感人力量。

二、用想象还原诗词情景

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它可以使诗人摆脱现实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界去审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增强体验感,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直接跃进诗词的世界;还可以强化情感,增添诗人的情感感受。因此,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那些具有瑰丽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形象化的艺术情景。

(一)运用想象,读懂诗人的情感

诗词是用来抒情言志的,不管是叙事还是写景,不管是怀古还是咏物,都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借助想象,我们能够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人的情感依托。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先看题目,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风景,“独”是关键字,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孤独”。那么,诗人如何表现自己孤独的心情呢?同学们不妨在脑海中这样想象:

“众鸟高飞尽”,坐在敬亭山上,看见众多的鸟都消失在连绵不断的高山中,不留踪迹。本来山林是鸟的归宿,但现在所有的鸟都已离去,只剩下诗人孤寂远望,孤独之感跃然纸上;“孤云独去闲”,天上云朵仿佛也舍弃了诗人,就像自己无根似的漂泊,云朵也飘荡在天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孤苦无依、长期漂泊的生活状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更富有想象力,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在他心里,敬亭山仿佛是患难与共的友人,诗人久久地凝望着风景秀丽的敬亭山,它似乎也在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更显出诗人的孤寂与落寞。

所谓“情中景,景中情”,情感是诗词的生命,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只要稍微运用想象,总能跟随诗词的内容,揣摩诗人的情感,并被其吸引和感染,从而产生共鸣。

(二)运用想象,描绘诗词的画面

诗人由于身处其中,自然对景物有着独特的体会,但有时需要我们运用想象来描绘当中的画面。比如在同学们熟悉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伫立在江边,只见黄昏时分,落日余晖已经悄然褪去白天的光芒,夜幕即将降临,新月刚出,诗人如此来描摹他的所见:“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有的同学很容易发现它的“美”,因为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它运用了押韵手法(“中”“红”“弓”都是后鼻音),节奏明快;但我们更应该聚焦诗词中的两幅美丽画面:落日余晖图和新月初升图。前面两句写夕阳落照时的江水,这里可以运用我们的想象:黄昏的太阳因为和地平线交接,好像“铺”在水中,更能体现太阳与江水融为一体的美景。而此时微风阵阵,江水缓缓流动,掀起阵阵涟漪,但光线是直射的,由于江水的波动,呈现出深绿色和红色,展现出一幅江水光色瞬息万变的壮美图像。后两句是新月初升图,落日后自然是月亮升起,诗人却突破了描写天空月亮的传统思路。在九月初三的夜晚,诗人俯身一看,只见江边的草地上满是晶莹的露珠,在他眼中,这些露珠就像是镶嵌在碧沙上面的粒粒珍珠,在新月的辉映下,格外明亮,充满光泽。仰望碧蓝的天幕,月亮像精致的弯弓,巧妙地将天上地下的美妙图像浓缩在“露似真珠月似弓”中,别有深意。诗人的想象是奇妙的,而我们脑海中想象的这幅画也是绝妙的,只要细品这首诗,便不觉让人陶醉其中。

三、用联想还原诗词情景

联想与想象是有所区别的,想象是我们借助诗词在脑海中创造新的画面、形象,像上文的“静坐观山图”“落日余晖图”“新月初升图”,从而窥探诗人的情感。而联想是寻找事物的相同性,引导我们由一个事物跳转到另一个事物,跨越时空,增强诗歌内蕴,丰富诗的思想与情感。

(一)运用联想,感悟生动的形象

形象是诗词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诗词内涵的重要因素。诗词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有些诗词的形象比较隐晦,这就需要同学们联想能力的参与。例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联想:“柳树”这个意向在唐诗宋词中往往意味着“离别”,但诗人由柳枝的摇曳生姿、婀娜飘垂联想到迎风飘荡的翠绿丝带,他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伤感情调。尤其是后两句更加隐晦,诗人有感于春天柳树枝叶的美,不禁问道,这如丝绦般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然后自己来作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用她灵巧的手,裁剪出了柳叶,给大地换上绿装。也就是说细嫩的柳叶不是自己长大的,是春姑娘一點点剪裁出来的。借用联想,把春风比作剪刀,把春天比作天才的裁缝师傅,形象新颖,又情趣盎然,真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二)运用联想,领会隽永的意蕴

诗词的意蕴有时候难以言传,我们只能通过诗人字里行间加之联想才能感悟其中的隽永。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在这里用了联想的方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白天的奔波劳碌算是解除了淡淡的离愁,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就会在心中泛起阵阵的思乡之意。一个夜晚,诗人夜梦方醒,蒙蒙眬眬之间把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这一处联想,既写出月光的皎洁无瑕,又点出了深夜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的隽永意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植物,是我国古代人们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装在布袋里用来驱虫的,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远在他方的兄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古人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的是只要一个人肯调动自己的思绪就能连接古今,心为所动,让自己穿越时空的隧道,看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境的美丽风光。其实中国诗词,古来都缘情言志,图像也都色彩瑰丽,这是数千年来的传统。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够让我们身临诗词的意境,在诗词的形象描绘中、在诗词的名山大川中、在诗词的丰富情感中抓住景和物的描写去展开想象和联想,品味景物蕴含的不同意象,并带着诗人的情感去欣赏风景的意蕴,景中悟情,体情观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诗词文化,也是一件乐事。

猜你喜欢
敬亭山意蕴诗词
独坐敬亭山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敬亭山》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