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债券融资模式的分析

2023-09-14 18:06刘洋滨
今日财富 2023年25期
关键词:企业债券监督管理债券

刘洋滨

债券融资作为一种典型的低成本和高融资收益的融资方法,在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筹集到规模相对较大的项目资金,发行债券融资已成为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筹资手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2 年年底,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05 万亿,这部分资金用来发展一些重点产业和建设项目。目前,国家为了持续激发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活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希望能够简化企业债券融资的审批流程,通过提升审核速度,帮助债券发行企业解决筹资困难的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债券融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本篇文章针对企业在债券融资中存在的审批及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找到一定的解决途径。

一、债券融资模式的应用特征

(一)成本投入相对较低,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

风险很多学者在对融资形式的优劣性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最先关注的就是对于融资成本的比较,掌控并合理预测融资成本,才能够避免企业在发行债券时出现各类型的财务风险问题。而股票融资相比于债券融资来说,在发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导致股票融资所间接产生的财务成本远远高于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企业债券以融资成本相对较少、风险性相对较低的优势,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

(二)发挥财务杠杆功能,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融资收益

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模式,可以优化资本结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由于债券是定期支付利息,只要企业的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利率,运用全部资本所产生的收益在支付较少的利息后,剩余的全部归股东所有,使股东的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股东因此享受到真正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根据经济领域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可以看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往往都会选择一些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的经济项目,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实现企业潜在的利润财富转移功能,也就是从债权人的手中将利润转移到了企业所有者手中,帮助企业拓展了融资的收益。

(三)不改变经营决策权,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在债券融资背景下,债券持有者并不会参与到发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工作中,这不仅能够维持企业原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股权稀释等问题,有有利于帮助企业调节当前的财务结构。通常情况下,债权人只会依据合同中所规定的利率按照一定的期限获取本金利息,并不具有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利,因此,这种融资形式不会干预到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过程,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债券融资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债权审核管理方式存在优化空间

首先,企业的债券审核批准活动是确保企业债券发行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关键。目前,很多企业在债券发行的过程中存在有人审批却无人管理的现象,很多审批工作人员只关注企业的债券能否获得审批,却并不关注发行后债券存续期及兑付管理。根据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来看,企业债券获得审批后得以在市场上流通,此时,审批机构就不会参与到已发行债券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导致很多企业在债券发行的后期阶段存在监督管理漏洞,监督管理机制的设置与债券发行的后续工作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也存在着企业即使到达合约规定的期限之后,也无法向债权人兑付合同本息金额的问题。其次,目前债券融资的行为更多地被中小型企业所应用,而在我国股票融资和国债融资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从市场宏观调控方面来说,债券市场缺乏被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可实施功能,我国所制定的市场政策大多数都偏向于股票市场以及国债市场。这也降低了债券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甚至一些小企业还出现了因无法得到目标额度而通过私募债券融资的现象。

(二)企业发行的债券规模相对较小,种类稀缺

根据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企业目前的债券融资规模依然相对较小,虽然相比于20 世纪末期,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所发行的债券数量已经获得了飞跃性的提升,但是纵观国际市场,国内的债券发行规模仍然相对较低,债券发行的额度与国债发行的额度相差甚远。自2020 年之后,企业发行的债券额度占我国国债发行额度的53.5%,而占国家总GDP的额度为13.46%,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债券融资的规模差距极大。截至目前,我国企业在市场中发行的债券类别已经超过了32 种,但是国内企业所发行的债券类型通常都是普通的企业债券,只有极小一部分是可转换的债券,从整体上来看,债券发行的类别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国内上市企业发行的债券中,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短期债券,这些债券的还款期限设置在两年到五年之间,从总体上来看,债券在还款的期限结构设置上也有待优化。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

在债券发行过程中,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的漏洞,主要表现在数据信息的披露不完整、不全面等。当前,企业在发行债券的时候,才会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进行披露,而在债券发行期内,并不会对企业现行的数据信息进行披露,且二级市场建立并不完善,因此无法完全依托价格调节机制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数据。这样一来,就导致发行债券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除此之外,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在债券发行之前就已经在市场中找好了担保机构,在债券发行企业无法兑付合同约定的金额时,担保企业依然会拒绝履行担保义务,导致投资者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三、针对国内企業债券融资过程中风险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方式

目前,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债券发行的经验,结合我国债券在发行过程中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找到适应国内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路径,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需要针对企业当前的债券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如果采用过度简单的监督管理方式,针对企业的债券融资进行监管,显然无法适应当前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要针对监督管理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市场机制改革过程中,主要的改革内容涉及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环节。例如,在發行企业债券时,举债人的资产信用等级是否符合市场准入条件,并且对发行的规模是否进行限制。通过将发行审批的机制逐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化,为中小型企业的债券发行打开一条新的通道,同时通过市场化中介公司的助力,让企业能够从基于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债券发行的价格以及数量进行灵活调整。

第二,对企业监管部门来说,应当对债券发行审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简化。市场监管部门应做好债券发行的监管角色,加大市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通过适当地放宽管控空间,使企业能够作为债券发行的主体享受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在债券市场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应当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其所享有的权利从本质上来看是平等的,这也是债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能够通过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债券市场的良性竞争,已成为拓宽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

首先,要丰富担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担保方作为债券发行者兑付承诺的保证方,其资金的来源大多数都需要通过政府募集资金来完成,通过财政一次性注入的方式,及时补充年度总预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吸收银行资金、其他第三方公司的资金以及民间资本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提高债券发行企业的收入水平,及时解决企业担保资金不足等问题。其次,推动建立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这就需要发行人委托市场中较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跟踪管理,这样能够让投资者了解企业每年的担保计划,并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向投资者就担保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报告,通过有效披露债券发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担保机构的生产经营状况,让投资者放心。

(三)进一步提升债券发行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

目前,从我国债券发行市场的监督处罚力度来看,依然存在针对恶性行为监督处罚力度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我国可以在债券发行工作中借鉴德国等先进国家的做法,针对债券业务中存在的不法行为和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德国对债券监管非常严厉,如果券商或其他投资机构被查明具有操纵市场或恶意内部交易等恶性行为,不仅会受到巨额的罚款,严重的还会上升到刑事处罚。但目前,我国针对债券业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审查工作仍然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随着债券违法违规行为的形式更加多样,针对债券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管理技术也应当与时俱进,需加强对于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的研究,这样才能够通过监督管理手段的持续创新,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持续推动我国债券融资市场的稳健发展。

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依然存在着担保体系不健全、审核流程过于繁杂等问题。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为债券发行市场注入活力,更应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的担保机制、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债券融资活动有序开展,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使债券融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债券监督管理债券
国家发改委:对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开展全量排查
2020年9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 年 7 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持续推动企业债券改革创新,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山东前10月发行企业债券324.6亿元
2016年9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