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9-14 18:58翟欣欣
今日财富 2023年25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绿色

翟欣欣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生态环境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保险成为我国发展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绿色保险保障规模连年攀高,但面临着政策标准尚不完善、绿色保险社会参与度不高、绿色保险产品不能满足需求、专项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对此,应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绿色保险政策机制;加强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开发前沿绿色产品;大力培养绿色保险专项人才队伍;加强科技赋能,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从而促进绿色保险产业及服务的全面升级,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我国出台的多项碳减排规划和措施展示了积极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决心,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分支,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各个市场参与主体实现相关风险保障、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绿色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保险政策基础良好

多年来,相继有15 条国家级和9 条地方级关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2016 年8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将绿色保险纳入绿色金融体系范畴。中国银保监会2022 年6 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绿色保险保障规模连年攀高

绿色保险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绿色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规模已连续多年攀升至新的高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绿色保险也迎来快速发展期。已经为数以万计的企业提供了超过一百亿元的风险保障。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统计指数,2018-2020 年,保险业向全社会提供的绿色保险保障累计保额高达45.03 万亿元,赔款金额达到533.77 亿元,这一措施有效地发挥了绿色保险在风险保障方面的作用。2020年绿色保险的保额达到了18.33 万亿元,相较于2018 年增加了6.3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43% ;2020 年綠色保险赔付额达213.57 亿元,较2018 年增加了84.78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8.77%,超过了保费的年均增长。从行业发展来看,绿色保险业务已成为国内保险产品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险公司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2022 年,中国人寿的绿色保险保额高达4178.12 亿元,这一数字足以彰显其对环保事业的坚定承诺。近几年,环境污染责任险经历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无锡模式”“湖州模式”“衢州模式”“深圳模式”和“宁波模式”等的成功,初步形成了一种“保险+服务+监管+科技”的联动模式,整体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三)绿色保险产品逐步得到推广

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业务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绿色产业及绿色生活三大板块均有涉及,环境污染责任险得到较好的推广,该项业务已经涵盖了重金属、石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这三个环境高风险领域。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结合当地情况,积极自主创新,多点开花地尝试开发绿色保险产品。例如,广东省的绿色保险包括了巨灾指数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蔬菜降雨气象指数险、绿色农保+、绿色产品食安心责任保险、降水发电指数保险、森林保险、绿色卫士装修污染责任险和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等;浙江省的绿色保险包括了生猪保险、安全生产与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巨灾保险、森林保险、气象指数保险(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和大黄鱼养殖气象指数保险等)、“保险+服务”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新疆的绿色保险涉及了棉花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

(四)绿色保险投资市场逐渐扩大

保险资金具有显著的融资增信特征。保险资金可适时运用资产配置的机制,以长期投资者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参与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绿色项目投资建设之中,扩大了绿色投资规模,提升了保险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据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统计,从2018 年至2021 年保险业资产规模从16.4 万亿增长到21.7 万亿元,成为市场上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运用于绿色投资的存量从2018 年的3954 亿元增加至2020 年的5615 亿元,年均增长19.17%,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二、绿色保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保险政策标准尚不完善

随着政府对环境与气候风险重视程度的提高,绿色保险在部分领域得到了持续性的推广。然而,由于国家政府部门与各行业、各机构之间沟通合作不足,导致绿色保险的运行机制和切实举措尚不完善。一方面,缺失绿色保险政策框架。对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尚不清晰,保险监管部门也未出台针对绿色保险发展的考核要求和监管措施。另一方面,从保险品种来看,除环境污染责任险明确绿色保险品种外,其他品种难以明确,“绿色保险”的标准界定仍未明确,导致在全国范围内,绿色保险的渗透力度有余,但广度不足。

(二)绿色保险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保险机构缺乏绿色低碳意识。大多数保险机构缺乏对新型绿色保险产品的长期信任意识,现有研发部门未能充分意识到环境与气候风险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整体行业对开发新型绿色保险产品仍处于传统保守的观望状态,低估甚至并未意识到环境与气候的长远危害和潜在风险。保险机构也很少通过差异化费率等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提高绿色低碳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对绿色保险认识不足。比如对环境责任险的风险分散和主动管理等功能认识不够,仅从经营成本角度决策,投保意愿不高。还有,全民参与的绿色激励不足。当前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行动更多聚焦于企业主体,大部分省市对社会大众的碳减排教育仍以倡导宣传为主,并未采取个人碳账户、上线绿色公益平台等实质性措施,未能调动社会大众参与绿色低碳活动的潜力和积极性。

(三)产品设计不能满足需求

绿色保险产品品种单一,现有产品与服务集中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巨灾保险及农业保险,承保范围狭窄,限制条款较多。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例,仅承保突发性和偶然性的污染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对渐进式、长期性的污染事件不予赔偿。而事实上,大量污染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与西方国家的产品相比,我国责任范围的狭窄弱化了风险保障的功能。

从保险费率来看,绿色保险的费率调整系数比较复杂,目前保险机构没有测定能力。为简化费率计算和防控承保风险,我国保险机构普遍将费率调节系数定得比较保守,导致整体费率偏高。比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费率最低为2.2%,远高于一般险种的费率。

(四)绿色保险专业人才缺乏

技术含量高是绿色保险的重要特征。绿色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学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在具体业务运作和推广方面存在较大难度,无论是从绿色保险合同设计到事前风险评估,抑或是潜在隐患的排查以及事后损失数额的理算等,均需要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绿色保险专项人才和人才技术储备缺失,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以广东为例,目前具备开展巨灾保险业务资格的只有3 家机构,能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只有7 家机构。从人员分布上看,总部集中了绿色保险的绝大部分专业人才,基层机构相关人才相对较少。

三、推动绿色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绿色保险政策机制

初期阶段的绿色保险有必要积极加大和完善绿色保险顶层设计力度,并给予政策性和指导性扶持。一是健全绿色保险相关立法。应当加强绿色保险的强制性立法,并拓展其涵盖范畴,如明晰主体的投保方向、规划保险机构的赔付责任以及选择相适应的投保方式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全国性的绿色保险标准。为绿色保险在全国的发展提供业务指南。各保险公司不断完善绿色保险标准体系框架,开通绿色保险业务评价通道,为发展绿色保险提供持续动力。可借鉴浙江湖州颁布的全国首个市级绿色保险地方标准,在全国范围明确界定绿色保险的统一标准。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例如,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保险产品可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实行保费补贴、稅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开展绿色保险的积极性。全面优化外部宏观环境,提升保险业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契合度。

(二)提升社会参与度,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居民四方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引导保险机构提升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在节能减排、回收利用、ESG、共享经济等方面发力;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对于保险机构和企业而言,一是保险公司应深入分析市场特点,融合现有产品和服务模式,精准聚焦目标客户群体,确定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的同时,开拓细分绿色市场,逐步形成绿色保险赛道的竞争优势。二是保险机构可联合政、企、银,以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的融合发展,以绿色保险自身的融资增信特点为企业提供信用背书,以此提高企业的参保意愿。三是保险公司应根据企业的风险等级采用差异化费率,将承保额度和贷款费率挂钩,引导企业、保险、银行资金向绿色领域倾斜。对于居民而言,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强行推广+宣传引导+经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建立个人碳账户、大力开展绿色公益活动和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激发全社会对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的需求。

(三)积极探索开发前沿绿色保险产品

一是以保险公司为主,按照绿色保险的标准,研发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新型绿色保险产品。为了保障绿色保险的高效运行,既需要改进传统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农业巨灾险与天气指数保险,还要结合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主题开发出精准的绿色保险产品,以支持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例如,结合不同投保主体提供不同的绿色企业贷款保险,结合不同产业创新设计新能源汽车保险、风电项目保险等,结合风险来源设计组合型保险产品。二是拓宽绿色保险产品服务的具体领域。除了传统的环境及气候风险保障之外,要有意识向传统产业转型、清洁低碳能源开发、碳排放权交易服务和绿色低碳生活延伸,以更好地满足潜在客户和潜在市场对服务的需求。

(四)大力培养绿色保险专项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绿色保险的开发需要具备多领域知识基础人才,因此,绿色保险专项人才不仅要精通保险、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化学和环境方面知识。要着力培育兼具科研开发和实践操作的全方位绿色保险人才,为绿色保险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加强经营管理,要积极培养内部人才,构建具有吸引力、晋升通道明确、赏罚分明的职业晋升制度,培养风险评估及管理、保险精算等方面的专业化人才。

(五)加强科技赋能,实现数据共享

一是建立绿色保险智慧管理系统。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结合数据信息平台,高效审核、评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风评结果,并进行修正和反馈,以实现绿色保险的动态监管。二是加强政府部门与保险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由政府主导,联合科技公司、环境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商议科学、有效的绿色保险损失赔偿细则。基于绿色保险智慧管理平台,分析污染损害赔偿、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数据,确定投保率、承保理赔范围与赔付标准等,并制定绿色保险价格。规避风险的同时,降低绿色保险的保费,提高污染型企业的投保意愿。三是政府部门之间做好信息共享,实现环保部门和银保监会的沟通合作。环保部门以现有的环境数据为依托,做好日常的环境监察和检查,构建环境污染数据库;银保监会基于保险数据,加强绿色保险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力度。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保监会:险企不得开发承保投机风险产品
上海保监局关于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的通知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