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湾区人才建设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3-09-14 18:58郑思佳
今日财富 2023年25期
关键词:湾区台州人才

郑思佳

在“以现代化湾区建设统领台州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台州湾因其独特的优势条件发展迅速。台州湾区在建设进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目前人才建设面临人才梯队构建不合理、人才创新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加强多层次人才培育、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增强科研创新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着手,破除人才发展瓶颈,优化湾区人才资源,推进现代化湾区发展。

浙江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环杭州湾核心引领地位,高水平打造台州湾新区,有序创建大湾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在台州市政府以现代化湾区建设统领台州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从2021 年台州湾科创走廊中央创新区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到2022 年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台州正以现代化湾区战略平台为抓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湾区必须重点着眼于“人”的因素,能够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从而为推动湾区建设赋能增效。因此破除目前湾区建设中的人才发展瓶颈,优化湾区人才资源,意义尤为深远。

一、台州湾区建设的特色優势

台州现代化湾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第一,湾区腹地辽阔。台州湾纵贯椒北、温黄两大平原腹地,台州湾核心区块即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占地达五百多平方公里,为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地理位置优越。台州位于省内大湾区中部,湾区较为资源丰富,在省内几大重点湾区中,台州涵盖了台州湾、乐清湾、三门湾三大重要湾区。第三,港口资源丰富。台州作为东南沿海城市,依托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三湾相连的地理优势,目前全市已经完成建设包括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港口岸线总长超过了一百公里,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台州湾极富本土特色的湾区形态布局也助推了湾区生产总值的连年增长。第四,交通四通八达。以台州为中心枢纽之一的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杭绍台高铁等纵贯东南沿海,S1 轻轨建成并投入使用,S2 轻轨规划建设,路桥机场辐射各大主城市,新机场规划建设中,港口出行便利,海陆空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立体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正逐步优化完善中。第五,经济规模凸显。2022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40.72 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8.71 亿元,同比增长0.3%,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和11.2%,已具备湾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条件。第六,产业集聚明显。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扎实,企业勇于创造、充满活力、创新动力十足,许多民营企业正位于三湾产业带中。2023 年初台州湾新区便迎来开门红,新开工100 个项目,总投资516 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35.14 亿元,完成固投200 亿元以上。新区力争在今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产值10 亿元以上企业6 家,为推进现代化湾区建设持续发力。

二、台州湾区建设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湾区建设深入发展,湾区产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这也对湾区产业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来看,目前台州湾区现有产业人才需求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人才类型多样化

不少产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曾局限于技术型人才,诸如设计人员、研发人员等等。技术人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一个规模化企业能够立足的背后,同样离不开运营、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多样化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战略和运营、市场推广、行政、采购等多类型人才的重要性,这些关键岗位人才是湾区产业建设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二)人才发展梯队化

自台州湾新区规划成立以来,各产业以高薪引入、本土培养等多种方式,培育了一批产业人才。他们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发展与成长,也为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梯队化趋向,既需要基层技术型人才,也需要储备高精尖人才。然而结合台州高端人才偏少、本土仅有一所本科院校等现实因素,不少企业人才的梯队建设呈现断代趋势。为了从根本上满足湾区人才建设的需求,需要实现人才队伍的梯队化与可持续化发展。

(三)人才团队专业化

目前台州湾区规模以上企业在人才团队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人才团队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台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企业。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到来,许多企业却无法突破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对于企业运营、技术研发等人才队伍缺乏专业化与持续性培养。

(四)人才等级高端化

随着省内乃至国内各大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湾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不仅是区域性的竞争,而是全领域全方位的良性竞争。各行业尤其是领军产业对于核心人才的需求趋向高端化,核心人才需要具备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学科背景,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从业经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高端人才的引进无法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它离不开当地政府等多方面的通力支持。

三、台州湾区人才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层次结构不均衡,人才梯队构建不合理

高层次、多样化人才是推动湾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台州湾区内现有高等学校仍比较稀缺,湾区内目前拥有一所本科院校,依靠本土资源培育高水平人才需要较长的发展历程。而在引进人才方面,尽管近年来,台州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也确实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冲击下,本土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已不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需要对人才梯队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既要有高精尖人才又要储备基层技术人员,实现人才的长远化发展,为助力共同富裕持续化赋能。

(二)科技创新建设力度不足,人才创新发展空间受限

近几年来,湾区企业人才团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台州湾新区已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 余个,省级企业研究院9 个,累积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70 个,省级研发中心30 余个,市级研发中心180 余个。然而与国内其他湾区及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台州湾新区对于人才科技创新发展的吸引力度仍比较不足,阻碍着更多创新型人才的流入。此外由于本土现阶段知名高校资源和科研院所参与合作的程度仍较为有限,进一步影响了湾区科创人才队伍的发展。同时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也是影响湾区科技人才建设的重要因素。现代化湾区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充足支持。近年来台州湾新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程,但与同时期省内其他湾区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资金引入水平的不足是影响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足

湾区建设的一大重点便是城市建设,国际一流湾区都有一批功能强大的城市产业群,充分发挥城市的核心作用,让人才能够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建设融合发展。目前台州湾区在建设中面临着缺乏大型城市产业群、城市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与国内规模较大的湾区城市相比,目前台州城市的国际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台州主城区、临海、玉环、三门等几个主要城市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产业群,湾区内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阻碍了台州湾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步伐。

四、破解现代化湾区人才建设困境的路径

(一)加强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育,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积极推进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本土高校和企业重点培育高学历、创新型的各层次人才,同时积极推进新区台州技师学院、星空飞行学校等建设,以进一步扩大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专项人才政策,加大安家、创业等各项补贴优惠力度,让人才能够留得下来,为台州湾区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资源。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中层、基层技术型人才引进力度,升级人才优惠政策。台州湾新区管委会通过搭建“政府+中介+企业+人才”的立体化引才网络,仅2021 年便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海外引才计划”人选21 人,接洽高端人才项目15 个。目前台州湾区正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以各类人才梯队建设为抓手,为城市建设赋能,向现代化湾区道路迈进。

(二)增强科研创新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机制

针对人才发展空间受阻的问题,需要因材施策,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湾区企业主动参与科技研发活动,充分调动人才进行自主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团队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此外,台州湾区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制度建设尚未完全成熟,政府要根据台州湾新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客观规律,力求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台州湾科创走廊中央创新区“创智大街”建设,加快推进台州湾国际工程师小镇建设等等,建立健全完备的体制机制以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力,用制度建设为湾区人才建设保驾护航。此外,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科研创新型人才引入力度,大力引入海内外创新型人才。同时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本土高校、企业中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对于企业高精尖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台州湾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力量,提升湾区建设科技发展水平。

(三)强化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持续活力

推动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增强人才吸引力、激发人才创造活力,让人才能够安居是重要前提。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是民生之需,事关湾区居民切身利益。近年来台州湾新区持续推进重点医院、学校等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优质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目的是让人才在湾区生活无后顾之忧。同时围绕人才需求,湾区中央创新区力求打造人才“生活圈”,重点推进相关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法律咨询、税务服务等商务配套服务项目,为人才构建多层次生活保障体系。

(四)把握政策发展方向,抢占人才发展先机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要大力推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环杭州湾核心引领地位,高水平打造台州湾新区,有序创建大湾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在杭州湾、宁波湾等省内各大湾区积极推进人才新政的同时,以建设浙江省海洋强市为发展目标的台州政府更应主动把握政策发展的时机,为人才建设抢占先機。在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主体的经济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家发展活力,市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减轻本地企业的发展负担,例如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为企业创新人才发展保驾护航。借助政府“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化,简化企业常规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激发企业人才精神活力。

(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才培育品牌

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推动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本土企业的有效助力。其中制造业是台州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制造型企业在本土上市企业中的占比达到了90%以上。顺应时代发展,近年来各企业纷纷加快实行转型升级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打造品牌效应,助力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湾区台州人才
人才云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台州远洲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