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投入、数字金融与包容性绿色增长
——以安徽省为例

2023-09-14 03:34熊美懿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包容性安徽省金融

熊美懿,潘 欣

(1.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经济系,合肥 230031;2.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合肥 230031)

包容性绿色增长这一概念2012年首次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随后成为许多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1]。中国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包容性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遵循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经和具体形式[2]。

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升级,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键动能。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支持,科技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科技金融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科技金融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创新。数字金融将数字技术运用到金融服务中,突破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的束缚,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有利于改善金融抑制,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显著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因此,研究科技金融投入与数字金融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发展理念,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包容性绿色增长内涵的界定。2012 年,世界银行[3]将包容性绿色增长定义为兼具“包容性增长”与“绿色增长”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Kessler等[4]认为包容性绿色增长不仅强调社会福利公平,还应重视环境绿色性与社会包容性。周小亮[5]认为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也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具体形式。二是关于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测定。吴武林等[6]基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四大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测度我国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李华等[7]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理念,构建包容性绿色索洛模型,测算我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从区域和结构双重视角全面考察差异来源。

国内关于科技金融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文章并不多,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研究科技金融投入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比如:刘姝璠等[8]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科技金融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周才云等[9]发现科技金融投入中的财政科技贷款、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直接促推作用。二是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的研究。郭景先等[10]学者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科技金融投入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贾臻等[11]运用DEA模型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效率,发现在科技金融投入的不同阶段,企业、政府、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三是科技金融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谷慎等[12]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且存在时空异质性。徐家楠等[13]以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水平,验证了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通过协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刘传哲等[14]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检验科技金融投入对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

关于数字金融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研究。数字金融被定义为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等新兴企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融资、投资、支付以及其他新型金融业务的新金融模式[15]。肖威[16]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效应在低经济发展区域强于高经济发展区域,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沈红丽[17]发现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梁榜等[18]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首先,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金融投入、数字金融对科技创新或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少涉及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研究。其次,已有研究主要以人均GDP、GDP 增速等宏观产出类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未考虑到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难以全面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再者,数字金融改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优化投融资环境,与科技金融投入关系密切。已有研究一般直接指出数字金融对科技创新或经济增长影响,有关数字金融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联系研究偏少。因此,本文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以安徽省16市为研究对象,将科技金融投入与数字金融联系起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二者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丰富相关研究的同时,以期为更好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科技金融投入将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机结合,本质上是对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极大促进全社会创新创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包容性绿色增长。一方面,科技金融带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降低传统高能耗产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有利于实现技术出口,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产出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有助于促进社会形成高质量分配,提升成果共享水平[19]。总的来说,科技金融投入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科技金融投入有利于促进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

当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处在尚不完善的发展阶段时,科技创新与金融投入的良性互动机制未建立起来,受限于研发人员数短缺和研发能力有限等问题,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此时仅增加科技金融投入,短期内难以迅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降低科技金融投入效率,也不利于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当科技金融创新体系逐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科技金融拥有良好投资环境,研发人员配备合理、科技创新已达到较高水平,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多样化融资渠道相辅相成。一方面,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为金融投资带来高收益并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科技与金融的良性互动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劳动生产率,带来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长足进步。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在研发人员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同阶段,科技金融投入对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现阶段中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体,这样的传统金融体系更偏向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企业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能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种途径获取资金支持。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据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却很难通过传统金融体系满足资金需求。数字金融是将新型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金融模式,具有打破传统金融活动的时空限制、降低金融服务门槛、节约交易成本以及缓解信息不对称性等独特优势[20],这也赋予了数字金融普惠性特征。数字金融以覆盖广、成本低、效率高的金融服务,扩宽、优化融资渠道,不仅为创新最为活跃的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境,促进创新创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时优化科技金融的投融资环境,提高科技金融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3:数字金融通过融资渠道促进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

3 模型与变量说明

3.1 模型设定

为考察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建立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基准模型如下:

其中,i、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igg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包容性绿色增长,sfiit为解释变量,代表科技金融投入,α1表示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系数,Controlit为控制变量,ui为个体固定效应、v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进一步,为分析数字金融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建立调节效应模型:

其中,dfit是调节变量,代表数字金融,β2表示数字金融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直接影响;交乘项系数γ3是调节效应系数,反映变量间因果关系是否随调节变量取值不同而产生变化,即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改变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

3.2 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包容性绿色增长(igg)。基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内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综合测算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

解释变量:科技金融投入(sfi)。从科技金融投入的参与主体来看,主要有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和风投机构四类,由于安徽省风险投资起步发展晚,创业风险投资占比较低,故文章主要从金融机构科技贷款(bank)、地方政府科技金融投入(gov)、企业自有资金(ent)三个方面衡量不同主体的科技金融投入力度。参考已有研究[13,14],科技金融贷款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衡量,地方政府科技金融投入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拨款衡量,企业自有资金以R&D经费内部支出按资金来源分组中的企业资金衡量。最后,对这三个指标运用熵权法综合测算科技金融投入总水平(sfi)。

调节变量:数字金融环境(df)。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取对数后作为代理变量。

控制变量:为提高模型估计有效性,参考已有研究[2,13,14,15],采用城镇化率、政府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固定投资作为控制变量。对变量中的绝对量取自然对数。

数据样本为2011-2020 年安徽省16 市的年度数据,来源于各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快报》等,个别缺省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使用stata17软件进行分析。

4 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测度

4.1 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

包容性绿色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从本质上内在统一,不仅符合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更强调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21]。本文基于周小亮[2]和台德进[21]的研究,将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评价体系从原有的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增加科技创新这一维度,建立更为完整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数据可得性等原则,建立包含5个子维度共22个指标的测算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

4.2 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测度结果

基于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出2011-2020 年度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见图1。从总体趋势来看,安徽省各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总体呈现上涨趋势,综合评分大幅度增长。从排名来看,合肥、芜湖、马鞍山、黄山等城市始终位居前列,这些城市均为经济强市,近十年间发展更为迅速。排名靠后的是宿州、六安、亳州、淮南等市,这些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在十年间虽有发展,但增速较缓。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在领先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该差异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加剧,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值得一提的是,铜陵、淮南、淮北和滁州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在统计区间内出现明显的阶段性下降。这些城市大多属于资源型城市,面临矿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拖累包容性绿色增长。

图1 2011-2020年度安徽省各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

表2 报告了2011-2020 年度安徽省各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与五个子维度的得分均值和排名。从子维度来看,合肥市具有绝对优势,不仅在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和科技创新三个子维度排名第一,而且总分超过0.4。黄山市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占据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维度的第一,但科技创新排名垫底。阜阳、六安、宿州、淮南四市则分别在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得分最低。总的来看,安徽省各市在五个维度的得分和排名差距较大,反映出安徽省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且多地区都未能协调好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关系。因此,更凸显出推动和发展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表2 2011-2020年度安徽省各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均值排名

5 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基准回归估计结果

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之前,对模型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Hausman 检验,检验统计量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理。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后,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回归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基准回归估计结果

表3 第(1)列结果显示,科技金融投入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科技金融投入对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科技金融投入每增加1%,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提高0.39%。验证了假设1 的观点。第(2)列是检验科技金融投入的不同主体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和地方政府科技金融投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78 6和0.019 2,均为正,通过显著性检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科技金融投入都显著提高了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且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具有更显著效果。企业R&D经费来源中的自有资金负向影响因变量,阻碍了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R&D经费投入的低效率。大企业资金冗余的同时中小企业却资金紧缺,科技金融资金分配不均可能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带来负面影响。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显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推动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城镇化推动工业化进程,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产业结构优化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二者均有助于推动各地包容性绿色增长。其他三个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5.2 异质性分析

基准回归揭示了科技金融投入对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总体影响,但未考虑到不同条件下这种影响的异质性。从宏观生产函数的角度,生产技术水平、劳动与资本生产要素应相互协调才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用科技创新水平代表生产技术水平,以专利申请授权数衡量,用研发人员投入代表劳动生产要素,以R&D 全员全时当量衡量,用科技金融投入代表资本生产要素。为验证当劳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处于不同水平时,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绩效是否存在不同,分别根据研发人员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将全样本以50%分位数分成两个子样本分类回归。

表4第(1)、(2)列分别为研发人员投入小于和大于50%分位数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当研发人员投入低于50%分位数时,科技金融投入对提高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当研发人员投入高于50%分位数时,科技金融投入则显著提高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且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投入的作用显著。这说明,当研发人员数量较为短缺时,科研团队研发能力有限,难以发挥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随着研发人员投入的增加,科研团队整体素质提高,人力与资本配比逐渐优化,不仅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质量,更显著提高科技金融的投入产出率,最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

表4 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

表4第(3)、(4)列分别为科技创新水平小于和大于50%分位数的回归结果,同样存在较大异质性。结果表明,当科技创新水平低于50%分位数时,科技金融投入对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当高于科技创新水平高于50%分位数时,这种影响变得显著,并且科技金融投入构成中,仅金融机构作用显著。这说明,当科技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时,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投入的良性互动机制未建立起来,单独增长科技金融投入难以迅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只有当科技创新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技术与资本配比逐步优化,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多样化融资渠道相辅相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带来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长足进步。此外,在科技金融投入构成中,仅金融机构作用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安徽省科技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作为间接融资的主体,在科技金融投入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异质性回归的结果验证了假设2的观点,即在研发人员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同阶段,科技金融投入对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也说明了科技创新水平、研发人员投入与科技金融投入这三者协调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

5.3 调节效应检验

数字金融环境的发展与健全,对完善和提高科技金融投入渠道与效率,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验证安徽省数字金融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在科技金融投入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中的作用,将数字金融作为调节变量,建立调节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数字金融对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影响系数为0.030 5,通过显著性检验,表示数字金融对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正向影响。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投入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且大于0.405 1。说明数字金融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优化、加强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力度。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供给更为灵活,金融服务体系更为高效,进一步提高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科技金融环境的改善帮助科技金融更好的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这验证了假设3的观点,即数字金融通过融资渠道促进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包含科技创新指标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体系,测算2011-2020 年安徽省16 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实证检验安徽省科技金融投入、数字金融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样本期内,安徽省各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领先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第二,安徽省科技金融投入对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在科技金融投入构成中,金融机构和政府主体发挥主要作用,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存在负向影响。第三,安徽省科技金融投入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当研发人员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时,科技金融投入能有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当研发人员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这种影响不显著。第四,数字金融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通过融资渠道促进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安徽省应根据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涵要求,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重视就业机会、教育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社会公平,关注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安徽省科技金融投入体系,推动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在金融机构设立科技贷款部门,鼓励设立科技小贷公司、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等,推广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政府适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实施科技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各类产业支持基金,鼓励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提供便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再者,适度扩大研发人员和研发机构规模,增加研发经费,提高研发人员素质,打造高素质研发团队,从而改善研发人员与科技金融资金配比,提高科技金融投入效率。同时,针对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和机构,应个性化制定科技金融投融资策略,避免一刀切。

最后,建立健全多维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推出更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数字金融的调节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投融资效率,改善科技金融投入环境,更好为包容性绿色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包容性安徽省金融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