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的优势及路径探究

2023-09-15 03:31张素萍
图书馆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动青少年

刘 洋,张 剑,张素萍

(邯郸市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00)

1 引 言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五育”并举提法,将其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文件要求在大学、中学和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高中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依据之一,并将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2],文件要求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国家对加强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们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应认真思考劳动素养教育对个人、对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推动劳动素养教育广泛有效地落实开展。公共图书馆既是搜集、整理、存贮、传递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机构,又是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推广普及劳动素养教育,促使广大青少年热爱劳动,积极投身劳动实践。

2 劳动素养的定义

劳动素养,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的知识与能力、劳动的价值观念等。“劳动素养”也具有规范性概念的特征,一个有良好劳动素养的人,需对劳动的理论知识与劳动的实践策略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应当对劳动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及积极的态度。所以,狭义的劳动素养指的是与劳动有关的知识、能力、习惯等,而广义上的劳动素养则包含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等[3]。

3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的意义

3.1 普及劳动知识,弘扬劳动精神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先辈通过劳动实践努力创造而来的,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总结了很多劳动知识,并将其记录在文献中。公共图书馆藏有大量文献资源,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劳动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劳动素养教育也需注重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的素质培养。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研学、公益服务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青少年认识到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激发他们的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提升他们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信念[4]。

3.2 传播美育知识,传承地方文化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也是创造人类文化的基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不仅用智慧创造了一件件实用的生活工具,同时也将美学观念融入劳动,创造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茶艺、插画、剪纸等手工艺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超然脱俗的审美情趣。公共图书馆通过实践体验带领青少年感受中国的传统民俗,让青少年通过劳动提升审美能力,获得美好的艺术体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传统劳动文化开展地方劳动文化的宣传,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例如,邯郸拥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赵文化”等十大文化历史脉系,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水陆画、传统棉纺织技艺、大名草编、皮影戏等。青少年可通过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这些参观实践活动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3 提高图书利用率,开发文献资源

通过统计发现,公共图书馆里通俗易懂的小说类、历史类图书较受读者欢迎,自然科学类图书因专业性和实操性过强,往往鲜有人问津,公共图书馆的自然科学阅览室常常显得十分冷清。开展劳动素养教育可引起读者对自然知识、劳动技能及技术知识的重视,以此带动公共图书馆“冷门图书”的借阅。同时,公共图书馆在保存和借阅文献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劳动素养教育的不同主题对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整理提炼,提升图书的使用率和流通率,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的优势

4.1 空间及服务优势

2011年2月10日,原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国家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服务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例如,邯郸市图书馆设有多个培训教室,各个培训教室均配备了桌椅、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可开展多类型的文化服务活动。同时,公共图书馆秉承“免费 平等 无门槛”的服务宗旨,场馆及服务均向读者免费开放,可为大众提供普惠性的培训教育。

4.2 文献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与手工、劳动相关的青少年图书及报刊,如《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神奇的校车》等优秀书籍,这些书籍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科普性强,容易被青少年接纳和理解。公共图书馆可重点向青少年推荐此类图书,加强青少年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能力。同时,公共图书馆可积极开发利用文献资源,将书中内容进行提炼,为青少年进行讲解,丰富文献利用途径,更好地发挥文献的作用。

4.3 人力资源优势

在长期的图书环境浸润下,一些资深的公共图书馆馆员通过长期阅读和学习,在某一领域造诣颇深。同时,一些公共图书馆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为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公共图书馆可通过组织馆员开展文献总结、知识提炼、授课讲解等培训与活动,激发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热情。例如,邯郸市图书馆的“邯来书往”读书会和“青禾家庭阅读指导”栏目均由馆员发起并主持,这些馆员拥有丰富的授课和与读者交流互动的经验,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同时,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也较容易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如邯郸市图书馆与全国STEM教育联盟合作开展“科学小讲堂”栏目,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助力劳动素养教育的开展。

4.4 志愿实践优势

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编辑、上架、读者咨询等工作规律性较强,容易理解和掌握,工作强度适中、安全性较高,特别适合青少年开展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笔者通过微信公众号调查发现,河北省1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均开展了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如邯郸市图书馆已开展8年志愿服务工作,拥有丰富的志愿招募及管理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志愿管理制度,已经为上千名青少年提供了公益实践机会,同时拥有一批来自各行业的文化志愿者,其志愿者管理模式也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信任与好评。

5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的服务对象及指导原则

劳动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需从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开始培养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提升。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劳动素养教育的服务对象可包含3—6岁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群体。同时,参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不同阶段青少年的不同劳动要求,依据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和知识属性,公共图书馆可秉持“自愿”“公益”“知识与实践结合”“分类”“分级”的原则来设计活动方案及内容。1)“自愿”原则。即不同于学校的义务教育课程,读者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及兴趣来参加活动。以兴趣为引导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培训效果更加显著。2)“公益”原则。指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开设的课程和活动均免费向所有适龄青少年开放,以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弘扬劳动精神为目的。3)“知识与实践结合”原则。主要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多重属性而言。劳动不仅需要流汗出力,也需要劳动技巧和知识的加持才能事半功倍。公共图书馆在资源领域和实践平台上均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结合知识与实践来开展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活动。4)“分类”原则。即按内容、类型等对劳动领域进行分类,如将其分为“农业劳动”“科技劳动”“美育劳动”等,方便公共图书馆按相关主题开设课程。5)“分级”原则。即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开展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相符的劳动素养教育,如针对3—6岁儿童主要以劳动知识绘本讲解及开展亲子志愿服务为主;针对小学3年级以上的青少年,因其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可对其开展科技知识讲解及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技能培训。

6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的路径设计

依据以上指导原则,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劳动知识实验课堂”“劳动研学之旅”“公益志愿服务”“劳动技能类图书荐读”四大体系来开展劳动素养教育。“劳动知识实验课堂”“劳动研学之旅”主要面向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劳动技能类图书荐读”的服务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也可涵盖一些感兴趣的成年读者。

图1 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6.1 劳动知识实验课堂

劳动知识实验课堂主要是指在公共图书馆内接受劳动知识培训及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可根据教育对象及劳动类型将其分为绘本劳动课、生活劳动课、农业劳动课、美育劳动课、家庭科技劳动课、图书馆技能课等。1)绘本劳动课。绘本劳动课主要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由馆员或“故事妈妈”组织小朋友开展劳动绘本的阅读,如通过《你好呀!故宫》讲解古代建筑结构之美,通过《聪明的小海狸》让孩子初步了解园艺、木工、缝纫、烹饪等劳动工具及劳动流程,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2)生活劳动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中小学生,主要内容为食品知识及制作、布艺制作、编织等生活劳动知识。馆员在讲解食品知识时,可向青少年普及各类食品的营养知识,通过《你是你吃出来的》等书籍向青少年介绍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及烹饪方法,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会他们科学的食品搭配方法;在讲解布艺制作知识时,可通过《天工开物: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等书籍向青少年介绍布艺的制作方法等,并在课堂上实践缝制沙包等手工活动;在讲解编织知识时,可向青少年介绍简单的毛线钩织方法技巧,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实践简单的钩织方法。3)农业劳动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可教他们识别各类农作物,了解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种植规律等,也可通过《天工开物: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等书籍向他们介绍我国古代的农耕流程、农具使用等。实践活动通过简易装置模拟农作物种植的流程,或制作简单的农具模型,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4)美育劳动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可将插花、剪纸、皮影、泥塑、茶艺等与传统美学文化相关的劳动技能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家庭插花》《中国剪纸艺术》等书籍或聘请专业老师来为他们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劳动审美能力,传承优秀手工文化。5)家庭科技劳动课。该课程主要针对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主要内容为普及家电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方法,物理化学知识在家电中的应用等。可通过《家中黑科技》《万物由来》等书籍或者邀请专业的理工科老师为他们介绍电话、电视、电冰箱、空调、电流等的发明来历、工作原理等,并让他们实践操作简单的电流、干冰等物理化学小实验。让他们对科技产品有更深层的了解,从而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各种家电。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电器的工作原理尝试修理简单家电[5]。6)图书馆技能课。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由馆员介绍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布局、图书分类方法、图书排架方法、图书借还方法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公共图书馆,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寻求书本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6.2 劳动研学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投身实践,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劳动研学之旅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开展,可由公共图书馆主办或与学校合办,在特定的时间或节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如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春季植树节、参观公益展览、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寓教于乐的同时,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及乐趣,学会理解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6]。

6.3 公益志愿服务

劳动素养教育应教会青少年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技能,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实践让青少年切身体会劳动对社会的意义。志愿服务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群体,开展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根据志愿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可设置亲子志愿者、少儿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不同的公益服务岗位,为青少年提供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劳动实践平台,让青少年通过图书采编、上架、服务读者、参与阅读活动等工作了解公共图书馆的职业及工作内容,帮助青少年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意识。同时,培养青少年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6.4 劳动技能类图书荐读

长期以来,劳动技能类图书都是公共图书馆的“冷门”图书,公共图书馆可定期开展专题书展,让“冷门”图书得到“曝光”的机会。同时,在展台旁边展示一些生动的劳动图片、有趣的劳动模型等,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馆员也可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能力及兴趣,通过面对面交流、互联网推荐等方式为其推荐相关书籍,面向儿童可重点推荐劳动知识及原理类图书,如《揭秘建筑》《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家用电器》等,培养儿童的动手兴趣;面向大学生及其他成人群体可重点推荐劳动技能类图书,如食谱、烘焙、编织类等,贴近日常生活,让成年人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通过手工劳动获得生活趣味,提升生活品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7 结 语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即使是在物质丰盈的新时代,我们也要注重青少年的劳动素养教育。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图书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劳动素养教育向青少年普及劳动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动青少年
那些年的“劳动课”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青少年发明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