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曾想摄影记者成为终身职业

2023-09-16 17:49陈建力
摄影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分社摄影记者新华社

2015年11月15日,一名模特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东北虎专场发布上走秀。陈建力 摄

人们从小到大都在不时憧憬着自己未来的职业。我想过参军、当老师和医生,甚至在大学早期还动过出国留学、将来在国外发展的念头。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之前,我从未想过能将摄影记者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

大学四年,特别是毕业前一年,我基本上确立了今后的就职方向,即到国家机关就职,或是进国有大公司经商。1980年代初,我考上吉林大学,就读经济系。那时我们的师兄、师姐可都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老三届学生,从他们毕业后就职情况看,我们这些晚辈基本上看到了自己将来就业的影子。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生还比较稀缺,实行毕业包分配制度,毕业后直接进入国家机关、国字头公司、留校当老师和到国家级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毕业前,有一天辅导员老师约我谈话,告知我毕业分配有几个选项,想听求下我的意见。我最想去的是招商局(在香港工作)、荣毅仁组建不久的中信公司,但辅导员老师明确告知我需考虑的是在某些国家机关和新华社之间做出抉择。而当年国家机关招人的职位大都是从事研究调研工作的,对我吸引力不大。辅导老师极力推荐我到新华社工作。当时自己对新华社一无所知,只知道名字很响亮,具体内部组织架构、如何工作等都是一头雾水。辅导老师替我分析,你自身活动能力比较强,而新华社此次主要是为将来派驻到国外、做驻外记者而选人,是一个很有挑战性和让人羡慕的职业,并不是谁想去就可以去成的,选人单位还要看档案认可才行。那个年代出国工作对我们诱惑力还是蛮大的。最终我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择毕业后到新华社工作。

我们这一代大学毕业生干什么基本都是分配、再分配,也大都服从分配。我到新华社报到后,被分配到国际部,在经济组从事国际经济新闻编发工作。我大学专业是世界经济,主攻日本经济、南朝鲜经济和苏联经济(这都是当时的称谓),偏重日本经济,入学后按要求必须将公共外语由英语改为日语。而在国际部经济组只能用英语工作,入社第二年我不得已又被分配到中国新闻学院英语进修班学习英文。现在在摄影圈大名鼎鼎的刘宇就是我当时的同学之一。

2017年10月,模特在北京举行的2018春夏系列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幕秀上谢幕。陈建力 摄

从中国新闻学院进修两年结业后,我又被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亚太组从事编辑工作,主要编辑处理亚太地区海外分社发回总社的稿件,这多少和我大学学的日语有了那么小小一点的关联。几年后的1992年底被派到新华社东京分社从事经济信息采编工作。

在东京那几年,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坐在办公室从共同社、时事社电讯稿和每天厚厚一沓的日本报纸上翻看寻找可编发的经济信息线索,天天做着同样的工作,毫无挑战性。但分社摄影记者却是忙的要命,天天往外跑,让人好生羡慕。由于我从小就在少体校接受培训,擅长各类球类运动,对体育赛事很感兴趣。而当年日本体育赛事巨多,我心里就痒痒的希望借助采访看一些体育比赛。而摄影记者也特别希望分社有个人能和他一同参与采访,可以帮他拿些长镜头和梯子之类的东西。结果双方一拍即合,以后凡有赛事,我就作为分社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一同参与采访,以后扩展到文化和所有好玩的事情上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相机,并跟大人们在暗房冲洗过胶卷和照片,大学四年还在摄影社团每年给新生拍纪念照挣一些生活费。所以,当年分社如有特别需求,我也会临时上阵,端着相机过一把摄影记者的瘾。现在的日本天皇、当年作为皇太子和雅子结婚时,我就在摄影记者的安排下在另外一个拍摄点拍摄婚车游街庆祝活动。由于没有压力,放松拍的最终效果还不错。这段工作经历为我最终选择摄影为终身职业打下了伏笔。

2020年5月7日,一位模特在北京大栅栏的一家书店举行的时装发布上走秀。陈建力 摄

从日本回国后正在休假,老前辈刘宇突然找我,说分社摄影记者因个人原因要辞职,摄影部需要一个懂日文的干部,问我是否有兴趣到摄影部工作。当年部门之间调动工作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当时心里就乐开了花。在国际部当编辑的时候,看到一有重大活动,摄影部那些大咖们身背“长枪短炮”外出采访就羡慕不止,内心奢望: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加入到这一行列。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刘宇领我到当时的摄影部主任徐佑珠办公室谈了没几分钟就确定了我的“终身大事”——到摄影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到东京分社做专职摄影记者。至此,我就开始和摄影打上交道,一干就近30年。

回顾自己近30年实打实的摄影记者工作经历,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首先,赶上了好的时代。时代造就了新华社摄影在国内是其他任何一家机构都无法超越的一个天花板。当年新华社有句口号叫“两翼齐飞”,社会上有一种共识叫“读图时代”。自己在摄影氛围最好的年代加入到摄影记者的行列中值得庆幸,为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早日锻炼成才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外部条件。

2009年11月6日,78歲高龄的著名模特卡门·戴尔奥利菲(前中)在北京国家体育馆展示著名时装设计师郭培的时装。当日,主题为“一千零二夜”的著名设计师郭培高级定制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上演。陈建力摄

第二,窃喜兴趣爱好和从事的职业能够完美结合。我成为摄影记者后,负责跑过很多领域,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等,几乎各行各业都涉足过。在完成新华社指派的采访任务之外,我特别喜欢体育和时尚摄影。这两个领域是我成为摄影记者后一直没有放弃的两个领域。虽然自己不是专职体育摄影记者,但加上在东京常驻时的经历,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育赛事我都参加过,包括有冬季和夏季之分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比如奥运会、亚运会,其他诸如大运会、世界杯等受关注比较高的体育赛事也是我争取参与的重点项目,各种单项世界锦标赛、公开赛等也大都经历过。这些丰富的采访经历让我心存感激,感谢新华社能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这个体育迷能实现这么多让多少人梦寐以求、难以实现的梦想。我的摄影标签很浓厚,就是喜欢拍一些美的东西。在刚成为摄影记者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选美、时装表演等时尚活动。当年拍摄这些内容是很不入流的,有一定的压力。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心存感激,感谢当年摄影部领导虽然嘴上“骂”着,但手下留情,没给“枪毙”,仍然签发我的稿子。经过N多年的历练,现在我已成长为一个在这领域有一定话语权的摄影记者。记得过去有一段时间,新华社强调要培养“专家型记者”,我想在这一领域我是绝对胜任的。这些年,我当过几乎所有中国最顶级模特大赛和选美活动的评委,是看着那些活跃在海外和国内的超模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多次被评为中国最佳服装摄影师。

2017年11月20日,一位外国模特在上海举行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上走秀。这也是维密首次将这一风靡全球的时尚盛宴落地在中国举行。陈建力 摄

2022年2月13日,拉脱维亚守门员亚尼斯· 卡尔宁斯(右一)在比赛中防守对方球员进攻。当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男子冰球小组赛中,斯洛伐克队以5比2战胜拉脱维亚队。陈建力 摄

2021年7月31日,美国选手菲丽·埃尔南德斯在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3米板半决赛比赛中。陈建力 摄

2022年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俄罗斯奥委会选手亚历山德拉·特鲁索娃在比赛中。陈建力 摄

2022年2月6日,俄罗斯奥委会选手卡米拉·瓦利耶娃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子单人滑短节目项目的比赛中。不到16岁的卡米拉·瓦利耶娃是本届冬奥会最受关注的花滑女子选手。由于其在女子單人自由滑的比赛中接连失误,仅获得女子单人滑比赛的第四名,痛失金牌。陈建力摄

匈牙利选手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的比赛中。陈建力摄

2010年10月9日,塞尔维亚选手德约科维奇在北京举行的2010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的比赛中以2:0的比分战胜美国选手伊斯内尔。陈建力 摄

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柔道男子100公斤以上级小组淘汰赛上,关岛选手里卡多·小布拉斯(白)负于格鲁吉亚选手拉沙·古耶贾尼。里卡多·小布拉斯是此次北京奥运会上体重最重的参赛选手。陈建力 摄

2005年9月13日,一位来自浙江京剧院的演员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吉利展台上表演。陈建力 摄

2018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在北京拉开帷幕。陈建力 摄

第三,要有意识加强学习、接触新事物,只有这样才会不被时代淘汰。现在摄影发展日新月异,拍摄手法、表现形式和新设备不断涌现,只有有意识不断学习和钻研,向年轻的摄影记者虚心请教、有意接触和学习新事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至于被淘汰。我近些年常和同行探讨,今后一个好的摄影师一定是一个“理工男”,会跟随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脚步不断探索前行。

时代在变革发展,现在一生从事一种工作的工匠已不多见了。我为能有幸选择摄影记者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感到庆幸和自豪。

猜你喜欢
分社摄影记者新华社
再创新高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