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3-09-16 14:50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0203
砖瓦 2023年9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思政理念

蔡 瑜(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3)

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促使混合式教学法应运而生。文章基于OBE 教学理念,与“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针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学习产出为导向,逐步对《建筑构造》课程的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此丰富《建筑构造》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效率,旨在帮助学生扎牢坚实的专业基础。

1 OBE理念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

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出发点,遵守反向设计为原则,以此推理出学生适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怎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OBE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学习成果导向为前提,充分发挥线上丰富教学资源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了解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不断去增长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要与线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由此可见,基于OBE 理念下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有效促进育人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2 《建筑构造》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

基于OBE 理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和课程标准对学生毕业的要求,《建筑构造》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思政目标)三个方面[1]。为了能够达到以上三个教学目标,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索和挖掘思政元素的价值,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全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积累大量教学与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对建筑专业认同感。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基于OBE 理念“双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分为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课程评价三条主线,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开展“双线”(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OBE理念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发布预习公告和主题讨论内容,学生完成线上自主学习部分,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对每个模块的思政目标对已有的认知进行思考,并分享现有的感知、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线下的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结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活动共同实施,例如典型的案例分析、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政情感,同时通过学生对思政主题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思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素养。课后,学习成果评价即教学评价,教师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例如主题讨论总结、设计过程、手绘图)等,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资料供课后自学。在教学设计中,其中思政成效达成度的反馈与下一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思政闭环持续循环设计,不断提升《建筑构造》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通过“双线”(线上+线下)相辅相成,互助互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同步成长[2]。

3 《建筑构造》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

为了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要素无形地融入教学和实践的各个教学设计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

为了完成新时代立德育人的任务要求,基于OBE理念为指导,专业教师对标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讲授《建筑构造》课程时,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唯物辩证论的科学思政、社会核心价值观正确渗透到课程中,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形成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双向同行”的协调效应,共同构建全校三全育人格局[3]。

4 《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建筑构造》原理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突出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结合课程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思政元素、执业证书等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OBE 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班级学生,由于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故其层次亦不同,所以在发布主题任务时要针对不同学情来设置,最终都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线并重”进行全程学习。本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为七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思政教学,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

4.1 项目一:民用建筑概述

在学习建筑的基本知识时,课前通过超星平台发布导学任务,学生自行查阅建筑分类;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讨论,并展示校园内拍摄和收集到的常见建筑类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和中国建筑艺术时,学生可以从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在讲授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时,通过案例法介绍装配式建筑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的自信心。

4.2 项目二:基础与地下室

在学习基础部分内容时,课前发布导学任务,学生自行查阅基础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特征,课中以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引入地基与基础安全事故案例:上海楼房倒塌事故,分析倾覆主要原因是楼房两侧压力差导致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础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从而警示建筑人员必须树立安全和质量意识。在讲授基础埋置深度影响时,引入孟母三迁的故事,感受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与重视环境影响自身的意识。在讲解地下室防潮与防水构造时,分析地下工程渗漏事故,告诫建筑人员必须按图、严格依据规范要求施工,必须做到精益求精的精品工程,杜绝豆腐渣工程。

4.3 项目三:墙体

在讲授墙体材料时,其中,砖是建筑常用的人造小型块材,烧结砖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的砖材生产一直处于过度耗费资源,与此同时,砖材的大量生产加快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污染环境。让学生领悟到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为建筑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担当意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4 项目四:楼地层

在讲解地面装修石材地面时,通过案例展示,以常见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为对象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和总结人造石材的优缺点、环保性及适用情况,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环保意识。

4.5 项目五:垂直交通设施

在讲解楼梯的组成及分类时,课前发布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校园内收集不同楼梯类型的图片,制作成PPT,然后阐述该种楼梯的名称及特点,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赏析我国无障碍坡道设计,了解在现行国家规范下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必须设置无障碍坡道,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设计人性化的建筑方针,也展示了我国人文关怀的体现,培养学生大力发扬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美德。

4.6 项目六:屋顶

在学习屋顶类型时,学生通过“学习通”学习屋顶作用、组成及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介绍其中一种我国古代建筑物屋顶类型,并简述其特点。培养学生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素养,传承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同时,教师实时关注社会热点案例,引入齐齐哈尔市第34中学体育馆楼顶坍塌事故,这起事故造成了11人遇难,导致重大损失。这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违规将珍珠岩堆置体育馆屋顶,导致屋顶荷载增大,超过屋顶承受荷载的极限,最终引发了坍塌。通过此建筑事故,从而警示安全意识重于泰山,建筑人员需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亡,必须严格依据规范要求操作施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7 项目七:建筑平面图识读与绘制

在学习建筑平面图识读与绘制时,以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校内图纸的识读与制图比赛,同时教学中引入梁思成、林徽因等建筑名人事迹。课前,老师线上发布名人事迹,学生自行学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战争时期绘制中国古建筑图纸的故事;课中,展示梁思成、林徽因绘制的工程图纸,讲解识图与绘制的要点知识,最后总结建筑平面图的主要知识点、绘制方法;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校内教学建筑形体及实际建设尺寸绘制建筑平面图,完成的学习成果(作品)用于参加校内识读与制图比赛。本案例通过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拒绝国外优厚待遇,战乱时期抢救建筑文化遗产的故事,将建筑制图对从业人员严谨工作态度的要求与老一辈优秀建筑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和临危不惧、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及社会担当关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同时传递工程人应承担的使命感、责任感。

5 结语

近年来,在产教融合和“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依据《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基于OBE 理念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核心目标,通过采用“双线”(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创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工程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思政理念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