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背景下高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2023-09-16 14:50白小斐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砖瓦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训考核教学模式

白小斐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高职教育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十四条中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足以说明项目化教学模式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导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做中学”教学模式[1],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组织教学。

1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项目化教学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的教学模式,然而该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难,真实工作任务往往难以直接当作教学项目,缺乏教学性,难以实施;受教学条件限制,有些工作任务教学情境无法充分还原,同时要解决好项目的实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二是课程教学组织中面临课堂时间少、项目任务难以连续完成的难题;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考核评价。

1.1 关于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难的解决途径

对于困难一,直接把工作任务当作教学项目,缺乏教学性,难以实施。

经过文献研究,本团队认为解决途径是将“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应用于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中,“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是核心,要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赛”是指要以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要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2]。因此,本团队对“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和路径进行分析,从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细化教学组织、优化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等[3]多方面提出“岗课赛证”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解决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难的问题。

1.2 关于课堂时间少、项目任务难以连续完成的解决途径

对于困难二,为实现对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解决课堂时间少、项目任务难以连续完成的难题,需要考虑能否将学习过程的第一步——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

解决途径是将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将项目化教学模式确定的项目任务和任务准备的方案编制前置到课前进行。同时,将一些耗时且需要连续完成的施工前置到课前完成,如模板加工、混凝土拌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时间少、项目任务难以连续完成的难题。

1.3 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考核评价的解决途径

在小组实施任务过程中,教师必须实时监控任务完成情况,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前和课后都必须了解项目进度情况,保证项目任务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还要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完成这些工作不仅消耗精力而且存在一定难度。

解决途径是校企共同进行系统化考核评价设计,设计学生工作页和实训验收考核表,确定考核标准和分值,采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由学生将过程性的学习成果如自测、实施方案拍照、工作页考核表拍照、实践操作成果拍照,并上传教学平台,由学生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从而科学高效省时省力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 筑牢《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基础

徐锋在《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一文中指出“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学项目、项目化教材和教学组织三者之间互为依托,相辅相成”[4],也就是说学生课前自学项目任务、项目化教材、课堂教学组织的内容,三者必须完全配套统一。

因此,本研究团队重点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项目设计、项目化教材、项目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校企共同开发《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细化和梳理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作为最小教材开发单元,开发与项目任务配套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与之配套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在线开放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的系统化设计,使项目任务、教材、在线开放课程、考核评价完全配套(见图1),从而能够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图1 项目任务、教材、在线开放课程和考核评价完全配套示意图

3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整体设计

3.1 调整教学目标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国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岗位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融合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能大赛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1+X”证书标准,调整教学目标为:以学生在施工员和质量员岗位所需的工种施工、施工管理、质量检查验收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3.2 重构教学内容

3.2.1 “岗课赛证”的教学内容重构

项目设计中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课程项目怎样设计才能解决好项目的实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

本团队采取的措施是,深入建筑企业开展施工员和质量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研,与企业共同进行“岗课赛证”的教学内容重构,按照房屋六大结构构件将课程内容重构为六个平行项目,项目1 独立基础施工、项目2 框架柱施工、项目3 框架梁施工、项目4 现浇板施工、项目5现浇楼梯施工和项目6剪力墙施工(见图2),并细化项目任务进行项目化教学。

图2 教学内容重构图

3.2.2 “虚实结合”的项目教学化处理

第二个问题是,项目内容怎样教学化处理才能解决有些工作任务教学情境无法充分还原的问题。

本团队采取的措施是,进行“真项目真任务为主,实训模拟为辅”的“虚实结合”的项目内容教学化处理,使典型工作任务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重现,对于实在重现不了的,辅以“1+X”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1+X”施工工艺平台)进行实训模拟。

3.3 完善教学资源

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及实训硬件资源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依托“1+X”施工工艺平台、在线开放课、学习通等软件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自建开放课程,自编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自主设计学生工作页和实训验收考核表,使项目化教学模式从教学到考核形成完整闭环。

3.4 细化教学组织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学时间、地点、方式等可以非常灵活。

因此,本团队依据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特点,对在每个项目中相同的施工环节课时缩减,直至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将该施工环节留做课外完成,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同时,考虑到绿色施工,在学生学习项目1 和项目2 所有施工环节并对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流程熟练后,其余项目不再浇筑混凝土仅做“1+X”施工工艺平台实训模拟,从而减少重复内容,以解决总学时整体偏少的问题。

3.5 优化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共同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系统化设计,从学习通考勤互动、实训模拟、实践操作规范性、学生工作页、验收考核表、展示汇报等多种考核,突出评价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学生工作页和实训验收考核表突出考核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同时,注重将结果性考核评价和过程性考核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工匠精神、团队精神、施工进度、实训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考核(见图3)。

图3 考核评价体系

4 “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将管理学“PDCA”循环(PLAN—计划,DO—做,CHECK—检查,ACTION—处理)融入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形成P任务准备、D任务实施、C过程检查、A展示评价修改完善四环节,课前学习(编制方案)——实训模拟、模考自测——填写工作页——修改方案——任务实施——过程检查——展示评价——总结拓展八步骤的“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5],见图4。

图4 “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

5 “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5.1 整体实施过程

进行“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在2020级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2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课程中进行实践应用,边探索实践、边研究总结,持续改进,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5.2 课堂实施过程

5.2.1 课前学习

教师发布项目任务,在学习通上发布学情调查和测试题,查看学生的测试情况,并进行学情分析,确定课堂教学难点,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学并前测,编写初步方案并提交,完成学情调查向教师反馈学习难点,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5.2.2 课中

(1)P-任务准备

教师进行前测点评,对学生前测题目、各小组实施方案准备情况进行个性化点评,答疑解惑。讲授引导学生检查修改实施方案。学生在“1+X”施工工艺平台实训模拟,填写工作页基础知识部分,测试基础知识是否合格,并在教师引导下修改实施方案。

(2)D-任务实施

教师演示关键工序,并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填写工作页实践操作记录。

(3)C-过程检查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过程检查。检查学生任务实施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纠错。对自控能力弱的同学进行监督,严把质量关,使学生反复练习。学生组内自查、组间互查。组内自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整改;组间互查,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质量检查能力。

(4)A-展示评价、修改完善

学生分小组展示汇报,组间互评。依据《实训考核表》进行组间评价,考察学生的评价能力,即验收能力。教师点评,教师宣布本节课的达标同学和不达标同学,并布置拓展任务。

5.2.3 课后拓展

达标同学拓展“1+X”证书和技能大赛,不达标同学进行相应练习,教师在线辅导。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

5.3 学生学习效果

5.3.1 岗位知识显著增强

对学生后测成绩、施工方案编写、学生工作页基础知识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学习前后发现,学生对框架柱施工工艺及方法等岗位知识显著增强,知识目标达成,见图5。

图5 知识目标达成度

5.3.2 岗位能力明显提升

对学生的《学生工作页》实践操作成绩、实训验收考核表、后测成绩等进行分析,对比学习前后发现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明显提升,该能力目标达成见图6。

图6 施工职业能力目标达成

5.3.3 岗位素养显著提高

对学生实训验收考核表中团队精神、工匠精神、质量成绩、安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学习前后发现学生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明显提高,具有明显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6 结语

通过“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和应用,解决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的困难。将“四环节八步骤”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土建施工类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突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难的教学困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把学生培养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考核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