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三建”助推高效建造管理运维
——以工友村为例

2023-09-17 07:38李庆华吴晓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工友食堂管理

王 成 吴 江 李庆华 吴晓岑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1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人”的要素,关注员工的各方面需求[1]。按照地方文明施工的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的项目在临建规划和搭设上要从绿色环保、安全舒适、人文和谐的角度出发,结和项目实际,配置办公室、宿舍、会议室、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食堂、卫生间、澡堂、洗衣房、锅炉房等工作生活场所及相应配套设施。有些项目更别出心裁,在临建设施上加以升级,添加了一些如健身区、放映室、网吧,银行、邮局、超市等照顾到特殊化需求的场所,为员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营造温馨的氛围。

但是后勤保障体系如何实现高效运转,尤其是在“劳务荒”日益明显,工价高、人难管的当下,是很多项目不得不面对的难题[2]。有些项目后勤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且业务水平不高,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从头管到脚、管理跟不上的被动局面,甚至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虽然增加管理人员是直接的解决办法,但是实践证明,若是管理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最终不得不面对混乱的管理局面[3]。

2 工友村物业管理运维

2.1 工程基本概况

本项目占地面积59177.20㎡,总建筑面积270905.98㎡,由四栋高层建筑、一栋保留建筑及地下车库组成。其中1#楼为高129.95m采用框架-核心筒形式的酒店及商务办公建筑,2#楼为高99.90m采用框架-核心筒形式的商务办公建筑,3#、4#楼为高99.95m采用框架-核心筒形式的商务办公建筑,5#楼为高21.65m的改建工艺中心,地下为局部含有人防的2层地下车库。

2.2 工友村建设

2.2.1 双村长制度

项目在施工高峰期人数可达到900多人,分包单位和施工班组人员来源复杂、流动性较大,在有限的场地内如何提高工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是项目管理探索的方向。

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方面的创新,该项目工友村实行“双村长”制度,即项目和公司党群部各推选一人共同担任村长,共同推进工友村的建设与完善。之所以实行这种制度是为了发挥双方的优势,项目管理人员担任村长是因为项目人员是工友村运维的主体,对实际情况更加了解,也是制度落地的实践者、推动者,而公司党群发挥的是“一带三建 ”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带领群团发展,将党建理念深度融入到工友村的实际建设中,助推高效建造、完美履约。

在实地考察项目的建设规划后,两个村长与项目管理人员、工友代表商讨:如何才能将项目的工友村打造为“示范工友村”,公司党群部提出了融合属地历史、项目历史的建议,综合上海静安区地方弄堂文化特色,将工程建设的意义放置在历史的脉络中,融入周边、融入当地,增进与业主单位的联系,提升整个建设团队的向心力。工友代表提出他们自身的需求,包含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哪怕是很微小的建议,村长们也认真倾听、一一记录。项目村长依据项目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双方建议,提出了工友村的设计规划以及运营模式。

2.2.2 设计理念

最终确定为以便民、利民、服务于民为目的,建设具有上海静安区地方弄堂文化特色的工友村,并在村中设立了“静思里”、“安雅里”、“祥泰里”、“和善里”、“昌乐里”以及“盛明里”6个弄堂小村,每个小村设立小组长,共同建设项目工友村,形成独特的工友村文化。

工友村采用物业化管理,设有服务站点近20个,如物业办公室、工友学堂、裁缝店、理发室、自助洗衣房、晾衣区、便利店、阅读室、自助厨房、插卡式24小时洗浴热水、浴室更衣间、电瓶车充电棚、施工用具充电房、健身设施等,此外,所有宿舍配备空调、USB充电插孔、WiFi等,为工友切实提供生活便利。

为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做好工友教育,村中设立了垃圾分类站点,为工友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工友村也是上海市首个执行垃圾分类的工友村,倡导文明建筑工地新风尚。

2.2.3 “工友村”基础设施

(1)“工友村”大门设计

“工友村”大门结合当地文化元素设计,门梁主要以拱形、楼牌形,并标上“工友村”三字,门顶的工友村三字可以使用LED,筑以亮灯的形象感,也可以考虑灯带照明的效果。

(2)“工友村”大门旁工友出行通道设计

入门左右两侧可考虑建设电动车停车充电棚和汽车停车场,规范安全管理。大门旁行人出入口安装广联达虹膜识别门禁系统,与施工现场闸机系统相联动,防止非务工人员进出工友村,给工友们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3)“工友村”路牌设计

路牌基座立杆为不锈钢制,路牌黄底灰字,标明工人宿舍、浴室等位置,立于进村显著位置。

(4)“工友村”村道设计

村道路面全线硬化,铺设透水砖,或者预制混凝土砼块。路幅宽不低于 3m,道路两边可以种树植草,以营造绿色相生好环境。

(5)“工友村”临舍设计

“工友村”临舍为活动板房,统一 CI设计,最高不超过两层,每间面积为标准 3K,每间宿舍按照要求摆放 5张床,入住人员不得超过 10人,条件允许可以预留设置“夫妻房”,体现人文关怀管理。

宿舍楼前按照晾衣服、洗漱区分区布局杜绝走廊下晾晒衣物。

可以安装安全 WIFI60秒(即工人要先经过安全视频观看后才能连接视频)专用光纤免费 WIFI全覆盖工友生活区,带宽不低于 50M。

临舍统一采用阻燃岩棉板材搭建,每间宿舍内统一安装单冷空调一台(大一匹),安装 36V低压 LED照明、USB充电器,低压充电,安全便捷。安装温感消防喷头,做好消防安全,保障工友住宿安全。

(6)“工友村”道路两边文化品牌墙宣传设计

道路两边围挡品牌文化,可以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念。

(7)“工友村”体育文化娱乐广场设计

“工友村”参照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设置健身广场(区),配置国标健身器材,种类不低于 5种,供工友免费使用,服务工友业余文化生活。

(8)“工友村”食堂管理设计

食堂按照厨房、就餐区进行布局,就餐区可以考虑设计快餐区、小炒区、面食区等格局布置。窗口按照二个以上窗口设计,打菜窗口设计有栏杆,让工友有序排队打餐。工友餐厅饭菜集中供应,保障饭菜质量和食品安全。

(9)空气能热水器使用

“工友村”设置空气能热水器,加安全围栏,实行集中供水,刷卡管理,24小时供应热水。

3 工友村管理

3.1 环境卫生管理

为了给工友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提高工友村的卫生标准,项目部要求物业派专人每天对生活区地面、排水沟、厨房和卫生间进行消毒清理,定期防虫灭鼠,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日产日清。做到定人定区域定时段定标准,项目部派专人不定时进行考核奖罚检查,每月不少于四次。

3.2 日常生活管理

为了方便工友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项目部对工友村的管理,人员的进出场和洗浴都采用刷卡管理,吃饭和洗浴分班组分时段进行,整个工友村摄像头全覆盖。同时为了方便工友们平时网上购物,项目部在项目门口设立专门的快递处,门口保卫处保安会妥善保管包裹,直到本人过来签收,同时保存详细的签收记录,避免快递丢失。

3.3 工友食堂管理

食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食堂统一为工作人员购置工作服。工作时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身着工作装,带好帽子、口罩和手套,并注意个人卫生。

食堂厨房环境卫生必须保持干净整洁,食堂四周墙壁严禁乱涂乱写、乱钉、乱挂杂物,天花板必须定期清理打扫。每次工人用餐完毕之后,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打扫厨房卫生,清洗干净厨具。

食堂大米、肉类、蔬菜、食用油等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并分类存放,防止食物污染,禁止食物存放时间过长,必须保证饮食安全。

食堂使用的电器、液化气设备、油罐等设施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检查所使用的设备,保证用水、用电、用气安全。

食堂熟食、汤水注意妥善存放,注意防蚊虫、苍蝇、蟑螂等,保证不被污染。

剩饭、剩菜统一倒在泔水桶里面,饮料瓶、塑料袋等统一放在生活垃圾桶里,严禁乱倒乱扔。

每次就餐结束之后,食堂餐桌、洗碗池、地板、泔水桶等必须安排人员清理打扫,保证下次就餐时食堂整洁干净。

所有工人就餐必须在指定地点,严禁在宿舍用餐,严禁私自移动餐桌。

食堂内外剩饭、剩菜、生活垃圾每天清理,必须做到无蝇、无鼠、无污、无乱。

食堂人员要积极认真做到好防火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制止,如因食堂工作人员原因引起火灾后果自负,严重者追究其法律现任。

所有人员文明就餐,自觉排队打饭,不准插队,不准打架斗殴。

就餐人员自觉爱护食堂餐桌、饮水机、水龙头等公共设施,如人为损坏的,工人所在的单位负责修复或赔偿。

食堂工作人员工作区域不能有积水,地板上不能有杂物,注意防滑,保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食堂聘用新的人员时,食堂负责人必须对新聘人员交代清楚卫生管理规定,厨房用具使用方法,食堂安全注意事项等规定,不得私自上岗。

3.4 人文生活管理

人文理念是对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体制的扩充和创新,是企业新形式下发展的必然要求。本项目工友村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尽可能地为工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冬夏季采用空调供暖降温,设置夫妻房,设置空气源热泵提供热水,建造运动场所和阅读室等,同时设置裁缝店、理发室多个服务站点旨在为工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具有人文生活气息的生活环境。

3.5 开放的管理理念

在工友村入口处,设置一块展板,上面清楚写着解决工友诉求的清单,哪些已经解决,哪些正在解决,哪些还未解决,将解决工友的诉求持续作为工友村改进的目标。同时,项目设立“书记工友见面日”,党支部书记吴江每月定期一天与工友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难题,根据他们提出的实际需求与困难制定清单,要求各对应部门迅速落实解决。

4 工友村管理优势

4.1 突出特色导向,提升学习实效

项目工友村运用公司“四堂一体”模式,即历史学堂——以工业遗址彭浦机械厂老厂房/丰富现场研学,阵地课堂——以集团网络阵地/线上广泛学习,燎原讲堂——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讲/情景教学,青年云堂——以青年逆向党课/人人上台授课等,以项目管理人员带动工友学,形成联动学习、共享学习的氛围。

同时,借助项目团队根据老厂房的场景特点因地制宜搭建的“六个一”阵地,即一室——“建证匠心·红色先锋”沈健劳模工作室,一厅——“建证力量·红色基石”智慧展厅,一码——“建证力量 红色传承”融媒体采访播放二维码,一报—“建证”报纸,一榜——“建证·红黑黄”榜单,一站——“建证·红色工友驿站”,激发红色引擎,塑造精神家园。

4.2 融入项目履约,形成动能优势

工友村建立工友学校,以“每周一课”制度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生产、科技创新、职业技能、日常生活、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课程,并邀请内部领导、外部专家等切实解决建设工程中遇到的通病问题,推进项目履约。

4.3 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服务能力

精简一站式服务圈,工友生活更便捷。项目设立“工友驿家”,将实名制办理、进场三级教育培训及资料办理、法律援助等服务融合,缩短工友的办事时间,拉近工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走近与工友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中心一并提供“办实事”柜台服务和“自助式”柜机服务,五湖四海的工友们可以自由选择服务方式,每一位工人都可以充分表达,每一件诉求都可以得到回应。

4.4 关心衣食住行,贴心暖心尽心

工友村设置意见箱,听取工友每一条细微的需求,每天收集意见,分类、逐层消纳解决。工作忙碌,项目部配备洗衣机,在冬季为工人精心挑选棉被和手套,在夏季发放成套的洗漱用品,方便日常生活。定期开展食堂满意度调查,依据季节变化和工友需求调整菜谱,保证吃得满意、吃得安心。项目根据工友的意见设立了自助厨房、自助充电处,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让工友住得安心。

5 结束语

项目工友村标准化管理,从项目自有特色出发,立足于工友的学习、工程建设、衣食住行等方面,辅之于物业化的专业管理优势,打造了现代化的工人生活区,改善了农民工的住宿生活环境,营造了同一个工友村的和谐氛围。同时,全面遵循凡是有工作就要有目标;凡是有目标就要有计划;凡是有计划就要有执行;凡是有执行就要有检查;凡是有检查就要有结果;凡是有结果就要责任;凡是有责任就要有奖罚的理念,秉承“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来推行工友村的建设和管理。

综上述,在工友村的标准化管理下,工友们提升了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同时诉求得到回应,提升了幸福感,为工程聚焦生产大局“一带三建 ”,助推高效建造、完美履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好服务和保障。

猜你喜欢
工友食堂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工友艺苑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