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2023-09-17 07:3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乡土树种

尹 晖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乡土植物指的是一种依托于本地自然环境和生态而产生的自然植被品种,将乡土植被应用到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中,能够让整个城市的风景更加的多元化。目前,人们对乡土植物的认识还不充分,尚不能实现多种乡土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引进了许多外来树种,使乡土树种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 乡土植物的定义

乡土植物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某一地域的、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自然植被系统。乡土植物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它们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比较强大,而且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毁灭性病害。它们还具有来源多、价格低、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这对降低园林开发成本、建设节能园地,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乡土植物指的是通过本地自然选择而遗留下来的,拥有很强生命力的本土植物。在此基础上,大部分的乡土植物都是与该区域的环境相适应的奇异物种,适合用来营造出一种带有地方特点的园林景观,这是一条建立城市生态花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

2 乡土植物的特点

2.1 区域性

乡土植物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分布。有些物种在我国北部地区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如狗尾草、苔藓、银杏、榆、槐等,并在北部各省(市、区)均有分布;有些本地物种由于受气候、水分、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只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如梓、桦、白皮松、油松等,通常可视为中国北部的乡土植物;也有一些不是我国北部本土的,但是因为它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具备了北部本土的特性,因此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北部本土的,例如:法国梧桐、雪松、广玉兰等。

2.2 适应性

乡土植物是指在一定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生长状况的一类生态群体。它们是当地的土著,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对当地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因为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其在整个生长的过程中,都可以正常的发挥其生理、生化和生态等功能,可以很好的展现出其良好的观赏性能。

2.3 抗逆性

乡土植物是自然界经过长时间的筛选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即使在自然环境较差,管理简单粗放的条件下,也能充分体现出其生物学特性和优良的观赏性。

2.4 珍贵性

尽管乡土植物在本地生长,并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但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进行,有些植物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植物在短期内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大量的本土植物已经濒临灭绝,成了珍稀植物,受到了国家的高度保护。

2.5 经济性

乡土植物的采集与培育费用比较便宜,不需要远距离的运送,移栽的成活率高,经营方式简便,费用也比较低。在园林绿化中使用乡土植被,能够极大地节约绿化成本。

2.6 历史和文化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当地的本土植物并不比其他地方的差,而且大多都是活了很长时间的老品种,所以很多都和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关,比如“神农”“百草枯”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本土植物都具有丰富的地方历史和文化,把本土植物应用到城市的园林中,让人们在欣赏到城市的绿色生态环境的时候,还能在不知不觉中继承历史,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升华,进而为城市绿化注入新的精神和内涵[2]。

3 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

3.1 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平衡

乡土植物在本地具有丰富的种类,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既可以提高植物的多样性,也是对乡土植物的一种保护,也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本土植被用于地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这与本土植被的成长特征相吻合,在推动本土植被的成长发展的同时,也对维持地方的生态平衡非常有利[3]。

3.2 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由于乡土植被的种植技术在当地已经比较完善,它的存活率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所以将本土植被用于城镇的园林建设,可以减少早期的苗木采购和后期的维护与管理费用,对节约建筑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3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将本土植物运用到城市园林中,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园林的认同和亲近感。从人文的角度来看,使用本土植物更符合人们心中的地域身份,也更能反映出城市园林景观特有的人文特征。

3.4 有利于保护城市景观多样性

对外来物种和本土物种进行适当配置,既可营造出一种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又可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者要对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适应性进行理性的考量,在对其进行实验分析之后,再对其进行种植,避免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入侵,从而保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3.5 有利于构建本土化城市景观文化

本地的植被在天然的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要发挥本地的植被优势,营造出一种本地的景观文化。要想展现出都市的园林风景建筑的特点及本地的人文意蕴,可运用本地的植被来营造一种与地方特点相适应的风景建筑,从而凸显出都市风景充满生机的画面。

3.6 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的社会功能

本土植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与地方文化相融合,在我国,以本地特有的本土植物命名的村落有近150个,这也说明了植物文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将乡土植物运用到城市园林中,将会凸显出它的社会作用,既满足了人们对本地植物文化的需要,又提高了城市园林的美学效果。

4 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应用

4.1 物种选择

在选择树种时,要以乡土植物的特性、自然生长规模(稀有程度)等为依据,确定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它的特点是:

4.1.1 基调树种

主干植物主要应用在环境营造中,主干植物主要是小叶杨、垂柳、雪松、榆叶梅等,主干植物主要为乡土植物。

4.1.2 骨干树种

乡土植物是构建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即是风景的主体物种,它发挥着支柱的功能,与色调物种的功能基本一致,但是,支柱物种一般都是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比如白扦、红皮云杉、梧桐等。

4.1.3 一般树种

普通的树木指的是那些因为成本、数量和种植难度等原因而不能大规模种植的树木,它们的功能多为装饰性或辅助性的,一般来说,那些有较高观赏性的乔木和灌木都属于普通的树木,它们能够发挥出“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中东杨、银白杨、龙爪柳、红冠柳等等。

4.2 乡土植物与地方特色融合

本土化和地域性是乡土植物最根本的特征,同时也是独特的自然条件。要主动采用基调树种、骨干树种来提升景观质量,对都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创造出与区域特色相适应的园林风景。在新建的园园中,应选用优质的速生植物,如合欢、梧桐、毛白杨、柿树、泡桐、枫杨等。展示本土植物的艺术性,增强了园林的生命力。同时,由于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植物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让植被特征与地域特征相互补充,创造出更为完善的花园风景[4]。

4.3 适当引入外来物种

乡土植被能够更好的适应本地的环境,许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都会加入一定数量的外来植物,以达到装饰性和个性化的效果。但是在引进外来植物时,也要格外小心,最重要的是要以已经被完全的驯化的品种为主,要重点关注所引进的外来植物会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的冲击,防止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成长造成较大的冲击,从而造成当地的生态平衡的损害[5]。

4.4 乡土植被造景方法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想创造出一个更为美丽的景象,可以利用植物的差异性,来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风景群落,可以从叶子、树形和花三个角度来进行风景的划分,其具体体现在:

4.4.1 叶

就大多数植物而言,它们的叶片色都是以绿为主要特征的,但是,它们之间的绿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们能够构成各种景观特征,比如:暗绿、深绿、黄绿、嫩绿等,能够用叶片的组合的方式来创造出一个好的景观,并且能够科学地进行对各种叶片的布局和计划,确保公园景观的合理性、整体性。

4.4.2 树

乡土植被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合理的形态组合,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更为立体和多元化的特征。如白杨,冷杉的主干非常笔直,适宜作背景;杨柳较柔软,适宜于装点路面。树木的造型可以使风景更有特色,还能体现出地方的人文特色。

4.4.3 花

许多本土植物也是园林中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如合欢、桂花、杜英,都是适宜栽培的花卉植物,能展现出独特的园林特征,起到装饰性的效果,使其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除起到装饰的效果外,观花造景还可以采用群体造景,即在春、夏季赏花,营造出一幅美景。

5 乡土植被景观的搭配方案

5.1 多元化搭配

多样化的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群落为单元,构筑出多种的景观群体,从而帮助提高了风景的生态度,营造出一个城市的小生态环境。多样性配置是指将基调植物、骨干植物和一般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群体中多种植物的形态。该区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因此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也要变得更为多样化。在各种群落中,可以将各种物种进行组合,将小叶杨、垂柳、红皮云杉等植物,都可以成为主要的主题,并与对应的花种、草皮等进行匹配,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错落一致的园林景观,从而提升了园林风景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在冬季,因为常绿、落叶植被的叶子都会掉光,因此可以在这里布置上樟子松、雪松等,为严寒的冬季增添一丝绿,降低冬季的寒气。

5.2 时序搭配

主干树种和基调树种能够很好的与当地的环境相匹配,但是,要保证树种的多样性和风景的美感,还需要与一些普通树种相匹配,比如龙爪柳和银白杨。在进行时间的组合时,可以采用桂花、柳树、枫树、松树的组合方式,在春天可以观花、夏季观绿、秋季观叶、冬季观枝,让园林景观的布局变得更有弹性,可以让它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可以满足各种人群的审美需要。

5.3 层次性搭配

层次配置能够使植物群落具有台阶的感觉,凸显园林的内容,达到了将植物与自然相融合的目的。分层的结构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种高度。在上部,选用较高的乔木,例如白杨等;中间部分可以挑选一些比较矮化的乔木,比如杨柳;底层以地被植被和低矮的花卉为主,常用的配置方式有:6米高的枫木,4米高的桧木,3米高的小叶杨木。如此在纵轴上观察,便构成了一面有差异的景观幕墙,构成一个社区,多元景观的独具特色的设计样式。许多设计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绿色的配合上,忽略了在造景过程中,其它的树种在其中所发挥的功能。其实,层次的配合更加强调的是种类的多样性,比如说,在阶梯的配合中,可以将两株桂花树或者是红枫树,在绿色的背景中,加入一些其它的色彩,进而达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让园林的风景看起来更加美丽,更加耐看。而且,阶梯形的组合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除此之外,在在绿色台阶的搭配中,可以选择垂柳、国槐、松树,这三种树木可以是淡绿、深绿、暗绿,从而达到了绿的层层递进的效果,让整体的风景更有层次,加深了风景的意境。

5.4 艺术性搭配

艺术的组合能使园林更具有观赏性,能使园林的艺术表现多样化。大致可分节奏搭配、波动搭配。“波状”搭配与“阶梯式”搭配原理类似,是一种波浪式或高、或低的组合方式,在这里将不再赘述。诗歌的押韵组合有模拟自然押韵和人为押韵两种。对于道路两侧景观的搭配,可以使用自然韵律搭配法,模仿自然景观来搭配物种,使道路两侧景观更加自然。通过背景色的匹配,可以适当增加植物的密度,形成一道绿幕,使社区的景观更加纯净、宁静。人造节拍的设计,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主要的风景,比如,在有体育设施的广场上,可以选用一些比较矮的树木,因为广场上的人比较多,视野比较开阔,会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在广场的两边,则可以逐步增加树木的高度,形成一个“凹”字的组合,高大的树木可以起到遮阳和防风的作用,这样,可以让人在广场上玩耍的时候,会更舒服,更好地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6 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植物在生态、景观和观赏上都有着极高的价值,有助于营造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一定要将乡土植物的价值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合理地对植被和风景进行组合,并运用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案来创造出一个具有多样性的景观环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将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乡土树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