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2023-09-17 07:38李爱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督质量

李爱芳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水务局 甘肃 华亭 744100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全过程控制和监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质量风险。近年来各地区纷纷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并对其配套的监管控制措施进行了优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利工程基层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更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必须要对本课题进行细致分析。

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

第一,监督依据不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可以分成监督、鉴定、核查等几个步骤,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质量角度的责任主体,需要严格根据有关监督依据开展工作[1]。比如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等都属于具有代表性的参考标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并没有可以依据的条例和标准,无论是建设主体、施工工艺还是验收标准等都不够清晰,而直接套用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关规定又缺乏合理性。另外,在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缺乏完善体制机制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人员需要根据有关规定开展实际工作,但是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将很难取得预计之中的效果。第二,质量监督形式化问题依旧十分严峻。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施工单位是否能够严格遵守标准进行施工,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为了追求进度、压缩成本等目标,选择逃避监督管理、牺牲部分细节质量,这对提升水利工程整体施工水平毫无裨益。更为严重的是,在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质量监督机构很难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理,这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第三,缺乏完善制度。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水平,在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的同时保证各方利益。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还面临着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落到实处,及即使对企业资质及从业者资格进行审核,也基本都是表面工程,无法真正为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带来支持。另外,在行政区划不同的情况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划分不清晰、执行方法不确定,这也可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效果。第四,缺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共同影响,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然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的情况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效果必定大打折扣[2]。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教育,对各类技术标准、国家规定没有清晰认识,这使得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更无法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纠正,这必然会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失去应有的效果。不难看出,受到起步时间比较晚、监督管理体系比较复杂的影响,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还面临着制度、机制、规定、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尽快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控制措施进行优化,才能规避此类问题、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最终建设效果。

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控制措施

水利工程是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水利资源,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福祉。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也比较大,任何一个细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3]。因此,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入手,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控制水平。

2.1 建设初期质量监督

在水利工程建设初期质量监督工作中,应着重进行监督手续办理、监督机制确认等工作,比如签订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书、下达监督计划、对有关材料进行申请等,都属于水利工程初期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点:第一,要加强前期准备阶段工作。对本次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施工特点、工程性质等进行确认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择行业口碑好、资质完善的施工企业,再对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经验、人员团队水平等进行调查,在公开招投标的情况下筛选最符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要求的施工单位进行合作。另外,还需要严格遵守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要求,选定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监理单位并签订有关合同。第二,在合同签订结束后,根据约定的时间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确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组织架构,明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和岗位分配等,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另外,要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确认,做好事先交接和安排。第三,对施工进度计划是否合理进行确认,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水利工程施工工期。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预计的施工目标,在充分了解项目区域环境气候、市场变动、政策法规、地质条件等影响要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施工工期目标,并在保证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工期,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第四,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相关的法规、制度进行研究,并制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机制,为工作人员后续进行实操提供有效支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从而降低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4]。为确保万无一失,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养进行确认,避免因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效果做最大努力。第五,工作人员应在明确自身工作责任的基础上,对工作时间进行妥善安排,同时对施工图纸及场地情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以及技术交底等是否存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监督风险。

2.2 施工阶段质量监督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质量监督效果,必须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监督管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在于,对水利工程实体的质量和参建方具体操作进行监管,确保项目法人(建设单位)、施工、监理、设计、工程质量检测等单位严格遵守水利工程质量标准开展工作。第一,要明确监督内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应对参建方的具体工作模式进行监督,确定参建方是否按照规定置质量管理部门,并对质量管理部门的岗位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还需要对项目法人进行监督,确定其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等,在没有按照规定配备专职人员、专职人员综合素质不足的情况下,应要求其及时进行调整[5]。另外,要对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确定建设单位组织的招投标工作是否符合有关法律程序要死了,并对中标的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确定其是否具有顺利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能力和资质等。要加强针对设计单位的监督工作。对设计单位的测量、勘察数据进行核对,确定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数据采集,同时对现场服务体系、施工图交底与派驻代表进行审查,确定设计单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要求其尽快加强服务行为,对设计单位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能够根据需求调整设计参数和服务模式等,从根本上将水利工程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要优化对监理单位监督。在水利工程刚开始进行施工的阶段,对监理工作的合同内容进行检查,并明确监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监理资质、项目总监是否拥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等,从而避免因监理单位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督,从根源上杜绝水利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主体,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监管,是避免质量问题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实地、对施工单位的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进行检查,并根据施工单位的行业口碑等,对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审查,明确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背景等是否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标准,避免因人员问题导致的质量风险。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监督水平。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各种各样的检测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无资质的检测单位也广泛地出现并参与到业务当中去。在超出资质承揽业务转包检测业务的情况下,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毫无裨益。第二,要尽可能加强实体监督[6]。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必须要着手加强实体监督工作,从原材料监督到水利工程实体监督这两方面分别入手,为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做出努力,在原材料监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原材料的各项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原材料采购材料单、质量检验报告单等是否真实可信,确定其是否是监理人员签发,避免虚假签字导致的质量问题[7]。另外,要对原材料的外形尺寸、规格型号、性能、颜色形状等指标进行监管,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上报法人,并要求其进行复检。在水利工程施工材料进场的过程中,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同时发挥监理工程师的积极作用,对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等进行逐批抽取试验,确认无误后方可允许材料进场使用。

2.3 竣工验收阶段质量监督

竣工验收阶段同样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重中之重,工作人员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效果。第一,加强水利工程验收达标工作,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法开展监督工作,同时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验收流程的有关要求,在确定其各项参数都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第二,加大在工程项目验收阶段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介入力度,对验收资料进行核查和备份等,在确定验收资料完全真实的情况下开展进一步操作。第三,要尽快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进行处理,并及时进行通报等,要求有关责任方立刻进行处理[8]。最后,应在自检没有质量问题的情况下邀请水利部门参与水利工程验收监督管理,并对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对水利工程质量验收制度进行审核,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取得实质性效果。

2.4 其他完善保障措施

第一,完善监督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同样如此,只有尽快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监督机制,才能避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全过程质量监管取得实质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应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并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完善监督机制的内容。另外,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比较多、工程比较分散的特点,还需要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进行妥善分配,明确不同职能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无盲区进行。另外,要尽快打破传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的禁锢,探索更具实效性、更加便利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严格遵守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确定质量监督情况奖惩措施,对各个相关主体的监督方法、监督效果进行确认,并以此为基础对未能发挥行有价值的主体进行承担,以便于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效果。第二,要尽快创新监督思路。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给过去沿用的监督思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尽快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并调整创新角度思路,是未来工作的必然选择。换而言之,就是要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从单一的实体监督转变为针对参建方主体和实体质量的共同监督,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覆盖效果。第三,要积极主动地落实分层监管。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广阔的国土面积,不同类型、地域的水利工程有着截然不同的质量监督重点,工作人员应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确认,并对其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进行梳理,对水利工程的细节工程与关键部位进行分类监督。同时,还需要加大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使之能够掌握分层监督的方法和要点,同时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工艺等纳入培训方案,达到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优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效果。

3 结语

水利工程是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保障,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并对其进行全过程控制优化,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尽可能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平,除了文中提到的建设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施工中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阶段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等措施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措施进行进一步研究,坚决将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监督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夯实监督之基
质量投诉超六成